《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的胜任力特征

● 杨 波 《 新闻战线 》(

    摘要:报网融合对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在分析采编环境新特点的基础上,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从职业道德、捕捉能力、策划能力、呈现技巧等方面提炼了采编人员的岗位胜任力特征。

    关键词:报网融合     新闻采编人员     胜任力特征

    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传统报业大多向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一体化的融合形态转变,即转型成为报网合一的新媒体。为了迎合受众对新闻形式的需求,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都突破了自身的发展形态,新闻业务变得多元化。报网融合对新闻业务提出了更高的即时性、交互性以及传播方式多样性要求,时代呼唤适应新环境的高素质新闻采编工作者。

    美国心理学家斯班瑟(Spencer)于1993年对胜任力特征给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胜任力特征就是指诸如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这类的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潜在特质,它们是可以有效地区分绩效卓越者和绩效普通者的个人深层次特征①。

    采编环境的新特点

    当前时期,采编环境呈现如下特点:

    各种信息载体相互融合

    对于传统形式的新闻采编工作来说,纸质和影像是其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新闻传播形式比较单一。而随着网络以及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信息传播的载体逐渐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各种新型的信息载体被广泛应用到新闻采编工作上来,将各种信息载体相互融合,丰富新闻信息的传播形式。

    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可以通过电脑、手机、摄影机等多种信息设备来获取新闻资源,并且以文字、图片、视频、影像、声音等各种形态相互融合的形式来呈现新闻,让信息更加直观化、现场化,增加新闻信息传播对受众的感染力。

    新闻信息资源的海量化

    随着微信、微博、社群等信息互动平台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信息资源出现越来越海量化的特点,给新闻采编人员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判断与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当前时代背景下,受众不仅仅是信息接受者,同时也是发布者,并且愿意积极地参与到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去。

    新闻信息传播形式多样化

    报网融合使得新闻传播发生巨大变化,它改变了传统单一的信息传播形式,使得新闻报道逐渐趋于多样化、立体化。报纸新闻传播以前只是以纸质版的消息形式表现出来,而现在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信息发布;电视新闻传播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播报,改变了以前单一的电视传播形式。

    胜任力特征的几个维度

    本研究采用规范的胜任力特征提取方法,研究方案共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访谈阶段、问卷调查阶段和提炼总结阶段,如下表所示:

    经过上述过程,笔者认为:报网融合背景下,区分绩效卓越和绩效普通组新闻采编人员的胜任力特征包括以下维度:

    职业道德

    1.社会责任感

    随着微信、微博、播客等自媒体的不断涌现,传播载体变得私人化、传播对象变得自由化,这样的复杂环境下,采编人员更应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访谈中,资深采编人员对责任感的解读包括:对所遇问题进行准确的认识和思考,不仅要保持新鲜报道的生命力,采编人员质疑、求证、核实的社会责任感不能丢,客观、理性、扶正的原则不能丢弃。

    2.真实性

    近年来,各种鱼目混杂的虚假信息充斥新媒体,不仅对媒体公信力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也干扰了社会稳定。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采编人员工作的生命线。“真实”的职业道德要求采编人员以实事求是的严谨工作作风,深入一线采访,不以想象代替事实,将新闻事实客观报道出来。要敢于抵制虚假报道的歪风邪气,敢于挺身而出报道遇到损害人民利益的事件,敢于揭露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敢于曝光社会阴暗面,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维护媒体信誉,给广大受众提供可信的优质新闻。

    捕捉能力

    1.新闻敏感度

    新闻敏感指采编人员探索、发现有价值线索的能力。如何提高新闻敏感性呢?受访的资深采编人员谈到提高敏感性的途径:一方面,要多关心当前的重大新闻事件,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增加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不仅要对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还要对所处时代有明察秋毫的能力,方能发现独特的新闻价值。

    2.信息源整合能力

    为了捕捉更多的新闻线索,采编人员应具有延伸信息源“触角”熟练运用各种信息传播渠道,全面地、随时地掌握信息资源的能力。可能的信息源包括:第一、从政府、非盈利组织、企业等机构获取二手数据外;第二、互联网信息源,如网络论坛、微信、微博等,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方式获取相关信息,也可以运用特定的抓取工具从网页抓取所需信息;第三、在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建立信息直报点,以便及时获取来及基层的信息。

    3.甄别能力

    信息资源海量化和传播手段多样化的今天,受众对各种信息资源真实性缺少判断力,这就需要新闻采编人员对海量化新闻素材进行筛选。具体来说,要素材来源是否可靠、素材收集方法是否科学、素材是否具有时效性。然后对素材进行校核,去除冗杂的、干扰性的素材,清理素材中的误差,并对素材价值作出正确判断,挑选出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并进行专业的编写、提炼处理,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信息。

    策划能力

    报网融合时代,媒体获取的新闻素材不可避免出现同质化现象。调研中,很多被访者表示,同一新闻素材会因为策划能力差异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可读性。总结起来,策划能力表现为以下方面:

    1.挖掘能力

    从新闻传播实践来看,本媒体的首发独家新闻一般不占主导地位,对其他媒体首发新闻进行二次挖掘是媒体工作常态。这意味着,采编人员不是做简单的信息发布,而是对原始信息深层解读、增值开发,包括分析、归纳、总结、评价,并以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以及评论等形式呈现。一个具备信息挖掘能力的采编人员,能够在“新闻超市”中“采购”大量信息,进行专业发掘后,有效地匹配给相应用户,为受众提供对新闻信息的深度解读,帮助其理解社会现象、经济动态、政治要闻等。唯有如此,才能争取主动、赢得市场。

    2.新媒体技术掌握程度

    新闻采编人员不仅熟练掌握传统媒体传播技能,还要充分地了解各种新媒体特点及发布形式,提高对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形式的综合处理能力,使得新闻报道以多样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呈现技巧

    1.标题设计

    面对电视、微信公众号、报纸、网站等媒体,受众每天接收着海量信息,能够最快进入眼球只有标题,所以能够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也成为采编人员的重要技能。采编人员需掌握新媒体传播形式的特点,标题不仅要高度概括内容,还需口语化、形象化、亲民化,紧跟时代潮流。

    2.写作样式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任何人都可以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采编人员观察事物的角度要巧妙,观点要犀利,文章要流畅。要研究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受众的年龄结构、兴趣爱好、阅读习惯,内容有干货、接地气、戳痛点,语言简洁、生动、形象,方能增加新闻的可读性,有效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3.审美能力

    文案的“颜值”高,总是容易得到受众的认可加分。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以大量文字为主,而新媒体排版则综合使用小标题、提示、插图等多种方式。赏心悦目的排版风格、有格调的图片、井然有序的数据表格,会给新闻报道带来意想不到的呈现效果。

    媒体的融合发展,对新闻采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图1所示,采编人员需要从职业道德、捕捉能力、策划能力、呈现技巧等方面去提升自己,方能成为同行业中的绩效领先者。

    (作者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管理学博士)

    责任编辑:祝晓虎

    注释:

    ①Spencer.L M,Spencer.SM.Competence at work: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M]. John Wiley&sons

“头版现象”:互联网思维下的报纸形象再造
机器人写作时代新闻从业者的应对
电视选秀节目中的“冷门”
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的胜任力特征
新媒体时代下广告设计的创意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