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记者该补上着装这一课

● 康美权 《 新闻战线 》(

    最近,厦门电视台一名女记者在采访救灾志愿者时,“戴着小墨镜,打着小洋伞,扭着小腰挎着包”的照片不断被刷屏,爆料人认为这种形象与所有在街上进行灾后重建的人格格不入。遭网络曝光后,大家在评论这则消息的态度与今年7月河南新乡的女记者在近齐腰深的积水中播报实情,浑身被大雨浇得湿透,群众叫好“这才是媒体人啊”完全相反。大部分人认为“女记者此举是没有职业素养的表现,更何况是在灾后重建的场合”。仅隔两个多小时,厦门广电就火速发布通告,认为该记者的不当行为“违反了新闻记者的职业规范”“损害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对女记者做出停职处分。

    记者采访时究竟能不能打阳伞、戴墨镜?说实话,《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自律公约》里确实没有明文规定。笔者在这里也不去探讨厦门广电的处理结果到底是对还是错,但觉得这名女记者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礼仪课,别的新闻工作者应该从中吸取教训。

    记者作为“记录社会的人”,是公众人物的代表,这决定了其个性不能太张扬。同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的人“打成一片”是记者的基本素质和采访作风,因此,无论是穿衣打扮,还是说话行事,应分清场合、注意分寸。再说了,所谓“入乡随俗”,是为人处事起码的技巧和礼仪,作为一名记者,不应该不懂。有人说,女记者着装与很多普通女孩并没什么区别,凭什么别的女孩能在大街上戴墨镜打伞,而女记者不能?这是不懂得记者职业的特殊性,也混淆了记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记者被誉为社会的瞭望者,对社会负有批评和监督的重要职责。既然要批评和监督别人,那么自己肯定要行得正、坐得端。这些年,一些官员在日常工作或抢险救灾中的不当表现,屡遭网友和记者曝光、质疑、批评,这是好事。但媒体和记者不能“灯下黑”,光批评和监督别人,而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形象。个别记者的不当言行,影响和损害的是记者群体的职业形象,不可不慎。

    那么,记者采访时在着装方面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笔者认为记者的着装及姿态要符合新闻现场的环境和氛围,要遵循采访对象友好性原则。一般来说,参加较严肃的新闻发布会着正装;参加娱乐性、运动性较强的新闻采访活动穿休闲装;不要穿西装采访弱势群体,会让采访对象产生压力;到工地、工厂等生产单位采访要戴安全帽;如果邀请单位有发给你采访证或会议证,尽量佩戴在身上,否则对方会误会你不尊重人家。

好看的原创节目模式为何少?
记者该补上着装这一课
揭开法不责众的马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