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体悟优良家风 评述家训接续传承

——电视访谈一等奖《老冯家的传家宝》创作感受

● 黄琼花 《 新闻战线 》(

    紧扣时事道德话题和美德人物、美德故事等,挖掘现代社会中的道德闪光点,用评论的力量解读当代人身上的美德传承与积淀,引发社会思考,推动社会文明向善发展。有了这份明白,才更能清晰地做出取舍,把最有代表性和最精彩的部分,呈现给观众。

    江苏电视台《德行天下》之《老冯家的传家宝》荣获第26届中国新闻奖电视访谈类一等奖。这个节目讲述的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和谐励志家庭故事。节目通过主持人与现场嘉宾、评论员及观众的访谈,借助87岁的冯树凭老先生及夫人榜样先行、潜心育子、办家庭报弘扬良好家风家训的细节和经历,评述现代社会小家庭模式中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交流方式,传统美德在家庭成员中的接力,良好家风家训对年轻一代的熏陶和教育等。节目从对这个典型中国家庭的横向解读中,寻找家风家训的历史传播规律,找到国人在当下社会中最容易被隐没和忽视的美德基因,不仅符合习总书记加强家庭建设工作的要求,也温暖社会、鼓舞人心。激动之余,分析节目的生产过程,希望对同行有所启发。

    节目创作背景 

    《德行天下》是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和江苏广电总台联办,于2013年1月开播的一档道德评论周播节目,江苏城市频道负责栏目的制作与播出。节目开播以来,紧扣时事道德话题和美德人物、百姓中的美德故事等,挖掘现代社会中的道德闪光点,用评论的力量解读当代人身上的美德传承与积淀,引发社会思考和推动社会文明向善发展。

    2015年3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指示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进一步落细落小落实,江苏省委宣传部与江苏省妇联联合组织开展了“和美家庭·德润江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2015年4月的一天,时任江苏省妇联副主席的常胜梅突然给我电话,问询《德行天下》栏目。原来,是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杨志纯同志在活动运行的宣传策划中提到了《德行天下》。在两位领导的建议和指导下,《德行天下》紧急召集专家策划,在2015年5月即推出了五集系列节目“家庭·家风·家教”。

    这五集专题是我们根据社会敏感度和符合当下家庭关系建设急需关注的话题设立:如何营造良好亲子关系;晚辈对长辈如何“好好说话”;如何关护单亲家庭孩子成长;如何避免家庭暴力;如何传承好的家风家训。根据这五个话题,我们挑选典型家庭故事做深度评论,并结合腾讯大苏网进行话题的网络互动,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该系列节目在播出之后,即受到全国妇联的表扬。《老冯家的传家宝》就是该系列节目中的一集。

    现代社会还需要家风家训吗?

    ——从身边典型中找答案  

    习总书记曾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语重心长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得“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美才有社会和谐,家庭兴旺才有国家昌盛;而家风则是家庭的灵魂和内核。  

    可当下社会,家庭、家风建设状况并不容乐观,各类家庭矛盾频发,成为一大社会问题。根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国内2~3人组成的小型家庭占到了总家庭数的一半以上。现代社会大家族不再是常态,家庭规模缩小,家庭成员分散。小家庭更崇尚自由宽松的家庭氛围,在这个以小家庭为主的社会,我们是否还需要家风家训呢?优良家风又该如何接续呢?

    这个问题,我在策划节目之初也没有想明白。为了增强互动效果,也为了了解社会大众的观点,我们提前在腾讯大苏网发布了一个网络互动:“晒晒”你的家风家训。结果,一个晚上便收到120条回帖。网友各自晒出自己的家风家训,其中不少还都挺有哲理。比如网友“绝壁空灵”留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是从小父亲教导我们的,一直记在心上。”网友“哀木梯”留言:“从小听到老爸的一句话:自力更生。老爸做到了,我也做到了。”看来,家风家训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隐形、高深,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有时候,我们不够敏感没有察觉。

    根据节目生产流程,针对这个话题,我们要组织专家做前期的策划。南京日报首席评论员刘根生和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金一虹受邀和我们的嘉宾共同探讨。通过海量素材的搜寻,我们从江苏“最美家庭”和南京市“最美家庭”的获奖名单中,找到了一个鲜活样本,那就是南京市夫子庙小学校长冯爱东所在的冯家。冯校长的父母都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二老不仅身体康健,每天还饱含热情、兴致勃勃地采制着一份自创的“冯家家庭报”。再看这份家庭报,不仅足够正能量,还有不少警世谚语和家风家训。最关键的,这个拥有四代17口人的大家族,虽也是小家庭模式分散居住,但祖孙之间关系融洽、气氛和睦,家庭成员个个精神饱满、工作业绩也都不错。从这样的“最美家庭”着眼挖掘家风家训的价值内涵,应该会容易些吧?

    果然,节目策划时,大家一眼便看到了冯树凭老先生主持编订的家庭报上,那句醒目的家训:“坚持和谐,追求卓越,争取奉献。”前来参与策划的冯爱东校长介绍:“坚持和谐”就是一个家庭必须和谐,和谐才能团结;“追求卓越”就是工作上要做最好的;“争取奉献”,就是在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都要讲一个奉献精神,要能吃亏会包容。这话虽然说得对,可怎么就影响到了冯家人?要知道,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标语横幅,自小到大我们学习到的名人名言也不少,又有多少是对我们的行为有影响和约束力的呢?

    家风家训如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精心设计,访谈谈出精彩

    编导深入冯家去采访了,回来整理出台本了,我却总觉得缺少那么一点最重要的魂。在老冯家,家风是有的,也是好的,但是如何让观众从中体会到这种传承是真实发生的,对家庭成员是有能量传播的?或许,编导领会了,我还没有领会到,毕竟我没有去现场采访,还没有和当事人见面呢。

    带着心中的疑问,我们开始了演播室的录制。冯树凭老先生和夫人都来了,老先生精神矍铄,腰杆挺拔,双目炯炯,看上去自然有一种精气神。开场,曾获全国金话筒主持奖的主持人赵丹军温婉善言,与老先生的访谈十分自如。而冯树凭老先生不慌不忙、自成语态的谈吐顿时让我内心的担心放了下来。

    赵丹军提问:办报是为了传家风,您家的12字家风是怎么来的?

    冯树凭老先生不紧不慢地回答:我爷爷是私塾先生,我从小也接受过私塾教育,比如孔子提倡和谐,我也把家庭和谐放在家训的首位。但我也不会照搬传统。比如传统文化提倡“和为贵,忍为高”,对此我并不认同,我觉得是“和为贵,爱为高”,家人之间要讲爱,才能和谐。“和为贵,爱为高,沟通包容路一条”,这是我总结的。

    根据事先的策划,我们还要给老先生提几个犀利的问题。随后,赵丹军抛出郭德纲的“另类”家训问老人:“江湖险,人心更险。春冰薄,人情更薄。一入江湖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有人夸你,别信。有人骂你,别听。”很多人都说,郭德纲这个家训虽然不怎么好听,但是很现实。您怎么看?

    只见冯老先生睿智机敏,依然不慌不忙。他并未接住主持人的提问,而是话锋一转,巧妙避开了锋芒:“悲观的人看花,是悲伤;乐观的人看花,是芬芳;达观的人看花呢,是花果的希望。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眼睛看到的,其实就是什么。社会其实什么都有,什么样颜色都有,就看你怎么样去把握了。如果你老看社会是乌七八糟的,那么你永远走不出来,所以要看好,看优点。”

    老人这一番话,回答得实在太巧妙了,让现场人震惊。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或者说祖辈传下来的家风家训好,又为什么好?眼前的这位老人用简单智慧的语言,诠释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他讲得那样自然,大家听得也十分走心。突然间,我从老人的沉稳和淡定中读出了一个体悟:所谓家风家训,其实就是像冯树凭老先生一样的祖辈们,根据他们生活的经验总结出的哲理,或是用他们的言行感染后人;或是用成文、不成文的警句和故事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有形无形的精神资产。这些话,现在说出来似乎落了俗套,但在我却是实实在在的心灵体验。在领会到这一份体验之后,再去探寻好家风的价值内涵,我就不再觉得空泛了。

    在演播室的访谈,我们邀请了冯家三代人的代表。冯老先生的小女儿冯爱东介绍,冯家四个子女,或是知名排球教练,或是高级工程师,或是小学校长,都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那也是受了父母的影响。冯老先生的孙子介绍,他们看到祖辈恩爱和睦,自家小夫妻也学会了包容和谦让,小家庭自然也和和美美了。最小的四岁重孙,据说也是在家人的良好教育下,不争宠不霸气,正在学习着如何尊重他人、如何明理守德。看来,不管家庭模式如何改变,这一脉相承、代代延续的家族的魂,是一直都在的。

    前面问冯老先生设立的家风家训,那他的这些家训又从哪里来呢?主持人赵丹军巧妙布局,在和其他人谈了一圈儿后,临近结束时又向老人提了这个问题。冯老先生随后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他说他的成长过程中,也是经受过家风家训的熏染的。如抗日战争时期,冯老先生的家乡在伪满洲国的一个省。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冯老先生的祖父不让孩子们去上日本人开的学校,自办私塾,在家教育子孙读古书。而当时,冯老先生每年都要跟着祖辈贴对联。而这对联竟年年一个样:“大树捍威,武功报国。诗书继世,文教传家。”

    好个“文教传家”!近百年的风雨,这不变的爱国报国情怀和敬业进取精神,在冯家一代一代人身上传承接力,到了今天,其实一样在继续。如果说有一点小不同,那就是根据时代发展,冯老先生把战乱年代祖辈的家训修改成了今天的“坚持和谐,追求卓越,争取奉献”。

    家风家训在时代变迁中如何接力更新?

    ——巧设立场辩论,挖掘深度内涵

    作为一档道德评论节目,《德行天下》绝不止是讲故事听故事,更重要的是通过故事解析背后的思辨与哲理。2013年,栏目开播以来合作组建了一支优秀的评论员队伍,他们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是媒体记者,有的是行业精英,还有在校大学生等。为了保证评论员的稳定性,栏目还与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充实节目的专业力量。2015年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作品《炎黄是你也是我》,就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葛晨虹老师来参与评论,为节目主题的提炼与升华做了极好的评述。

    本次节目的评论员设置,我们根据专业分工和话题特点,邀请了南京师大教育学院教授刘晶波、新华社资深记者刘兆权以及研究家训历史的国内知名教授陈延斌。好的家风家训需要传承,可是现代社会的人有多少能够接纳这个观点呢?他们不接纳的原因又会是什么呢?

    为了增加现场讨论的激烈效果,提高访谈热度,我们习惯性地想给家风家训这个看似古板的老话题找对立观点。很快,我们就找到了持反对观点的年轻人。他们成为埋设在观众席中的反对者:“我是不太支持这种家风传承的,因为我觉得家风的形成,就是前一辈人的经验,但是每一辈人都有每一辈人自己的想法与态度。把我父母、我爷爷奶奶他们的想法落在我的身上,那可能就会阻止我去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非常犀利的表达。年轻观众的反对声一出,现场评论员就立即展开了回击:“可能你这一代跟上一代和上上一代,有非常非常多的不一样,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同样有一个共同的基点。就是我们都是人,我们有共同的人性当中所关注的东西,这个东西无论三千年之前,无论是五千年之后,只要人类在,它就会传承下去的。有哪些共同的东西呢?比如忠诚,比如公正,比如积极向上。人类发展过程当中,那种精神文明当中的要素,将代代相传,不因任何境际而消失。”

    这段交锋完全是现场自然发生,我们事先并未策划。可正因为前期设计中,我们安排了持对立观点者,现场评论就自然发生冲突,观众和评论员就自然对辩起来了。借此机会,南京师大教育学教授刘晶波也把家风家训的内涵做了更深入的解析,让我们受益匪浅。

    现代社会“官二代”“星二代”问题频出,大家知道为什么吗?谈完好家风存在的必要性之后,我们又递进一步,引入社会敏感话题来评说优良家风家训存在的重要性。

    这时,专门研究家训历史的陈延斌教授打开了话匣子。他脱口而出,一下子说了十几个案例,全是经典:“包公的家训:‘后世子孙如有贪赃枉法的不得放归本家’。被开除了,死了以后,不能葬入祖坟。而且包公让他儿子包珙把这个家训刻在石头上。包氏家庭有一两千人,没有一个因为犯罪被处理的。寇准,这也是一个很有名的官吏,但是他生活到后来就居功自傲,生活很奢侈。所以他的后人就跟他仿效。到了第二代,叫‘官二代’的时候,这个家族就破落了。”

    “当下社会,很多人受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各自为政。在家里面,大家都在想着我怎么样,而不是我在这个家里,我还和谁之间有更好的依恋、信任、依赖这样的一种关系。我觉得,这是我们需要去关注和寻找的一个部分。”

    新华社江苏分社资深记者刘兆权也提出告诫,古代的家风家训也有糟粕,大家要辩证看待。家风家训也要与时俱进,好家风才能代代延续。他的观点也丰富了我们的话题。

    孟子说过: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每一个家庭中,其实发生作用的是每一个个体的人。每一个人做好了,家庭就好了,社会才会和睦。家风正,国风清,这个社会风气才能正。

    在完成这期节目录制以后,我对古圣先贤的这些哲言仿佛更能看懂和体会了。现场演播室录制了一个多小时,后期节目制作中,因为有了这份明白,我们也更能清晰地做出取舍,把最有代表性和最精彩的部分,呈现给了观众。

    好家风家训提炼出的是人性中共同的美德

    ——政府引导社会建设,节目将持续关注

    《老冯家的传家宝》及五集系列专题“家庭·家风·家教”播出之后,2015年6月,我们又联合江苏省妇联权益部围绕“孝道、夫妻婚姻关系经营及父母与子女婚恋关系”等话题制作了三集系列专题。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训家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等多位代表联名提出有关“加强家庭与家风建设的建议”。其中的内容是:一、建议通过加强家庭、家风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准;二、动员全社会重视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齐家之道在当代家庭、家风建设中的作用;三、建议中央设立家庭、家风建设指导协调管理机构;四、建议为家庭、家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制度支持;五、设立相关的家庭救助机构;六、加强宣传教育,为家庭、家风建设尤其青少年教育提供切实指导等。  

    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规是家庭的“基本法”,家风是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产,是每个家族成员自豪感的源泉。今年以来,我们看到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要求之后,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全社会都掀起了一股浓厚的营造良好家庭文化的风潮。《德行天下》栏目也紧跟发展,及时跟进做了新的专题。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身边朋友都在朋友圈晒出各自的家庭美照。有的是带着孩子回家探亲,有的是陪伴老人外出旅游,还有的是携家带口参加公益活动……我想,老冯家用家报记录和传承家风,社会人也正在用新媒体记录和传播着各自家族的文化与美德。这种全新的交融,必然能够推动我们的社会向着更文明、更友善、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作者系江苏广播电视台城市频道《德行天下》制片人)

    责任编辑:杨芳秀

讲好中国故事:透视第26届中国新闻奖
以问题为导向高扬新闻价值
用中国好声音讲中国好故事
国际传播的话语体系构建
小视频中的大形象
中国新闻奖电视类作品评审体会
坚守责任,迎“风”而上
体悟优良家风 评述家训接续传承
做一名善讲好故事的记者
一种精神的跨时代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