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看脸”时代 ,让报纸头版“欣闻”起来

● 张 晶 《 新闻战线 》(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同城媒体间的新闻同质化现象已趋于日常化。除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深挖采写新闻以外,报纸的头版版式处理便成了各家媒体默默竞争胜出的“战场”,即深入地通过个性化版式设计,既符合舆论导向的方针,又能够迎合读者阅读心理的需求。

    关键词:放大图片     新闻解读     创意图片

    对于一份报纸来说,无论是党报还是都市媒体,头版就是当日刊物的脸面,势必是依据自家的办报理念及判断将当期内容中最具新闻分量、关注度的新闻内容呈现的地方。

    近几年,为数不少的都市报的头版抛弃了以往文字新闻为主、图片为陪衬的版式,而是从新闻纸营销角度出发,依据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心理等角度来进行优化,基本上是呈现了头版居中一张图,图片上方会有一条当日最重磅的内版新闻标题导读、图片下方是其他重要新闻标题导读。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同城媒体间的新闻同质化现象已趋于日常化。除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深挖采写新闻以外,报纸的头版版式处理便成了各家媒体默默竞争胜出的“战场”,即深入地通过个性化版式设计,既符合舆论导向的方针,又能够迎合读者阅读心理的需求。

    从去年开始,青年时报不断尝试头版版式与内容的创新,秉承“大图片张扬视觉,多元素突出重点,封面化设计版式”的原则,在重大新闻发生时、特殊日等节点,舍弃常见的版式套路,整个版面铺陈一张大图,从而强化新闻的重要性、优化视觉冲击力,并且通过评论来弘扬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放大图片,与评论一起传递新闻力量

    新闻图片在报纸上以静态的方式呈现,与电视画面的连贯性相比缺少了持续性,但是,读者在读图时所能感受的新闻力量并不会因此而减少。

    在读图的时代,一幅好的新闻图片,就是一条好新闻,不再需要太多的文字去陈述,新闻照片所定格的人物动作、神态,不仅能够解决千把字抽象的描述,最大限度地、直观地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而且还是一个很好的情感交流利器,让读者在无形间有身临其境之感,有助于强化新闻内容的传递。

    2014年7月5日,途经杭州西湖的7路公交车发生暴燃,多名乘客受伤。在这场意外事故中,我们的新闻落脚点没有单一地选择还原事件本身,而是选择事件发生时杭州民众展现出来的令人称颂的互助互救友爱。为此,在次日出版的《青年时报》头版,摒弃了常规的头版做法,直接将一张足以展现事故现场危急、市民奋救受伤乘客的照片放大,并且是铺陈在了除版头位置外的整个版面上。一旁醒目的大标题,与图片一样用简约、直白的方式陈述事件《7路公交暴燃 市民奋力救援》,使人看了就明白照片上是怎么回事。若是再想了解详情,一旁3组数据将事情的发生、进展情况交代得清清楚楚。版面的底部,配上了评论《毕竟还是好人多》,为事故现场主动参与救援的人点赞,用正确的办报思想和令人不厌烦的风格引导读者对于事件的关注不要仅停留在暴燃原因上,而应该看到在危难时刻我们的身边有如此之多的好心人。与其去追究事故原因,不如用心去感恩、赞美这些默默无闻、热心参与救援的人。这正是媒体人身上需要有的新闻使命感——用舆论的力量去引领社会民众的价值观,真正地做到凝聚人心、推动社会发展。该版面获得了当年浙江省好新闻评选二等奖。

    2015年7月16日,青年时报头版全部给了帮奶奶扫地、推垃圾车的5岁女孩小诺诺。女孩年纪虽小,个头也没有扫把高,但已懂事地帮做环卫工人的奶奶干活。对她来说,跟奶奶扫地并不怕,心里却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乱丢垃圾的人这么多。小人物、常见事,却折射出了这个社会中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陋习所带来的影响。报纸的头版用一张有小诺诺身影的大图片、一个有网友感慨的标题、一篇有报社办报理念的评论、一条带有责任感的倡议,直面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唤起生活中随处可见乱丢垃圾的人们内心深处的公德心。

    作为一张报纸的脸面,头版在向读者传递重要新闻信息时,还需要担起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责任。2015年11月16日,青年时报头版巧妙地用“天灾 人祸”四个字,串起了丽水市莲都区发生山体滑坡、巴黎遭受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这两则当天新闻中最受人关注,又因为出现不少伤亡最令人唏嘘的新闻照片,用令人肃然起敬并有表示沉重心情的黑色铺底作为连接,在很好地表达情绪时也向读者传达了一个有效信息,即虽然两起事件都出现人员伤亡,但是需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事件,丽水山体滑坡是意外不可避免、巴黎恐怖袭击是人为可以避免。对于前者,我们需要对死者抱以敬畏与同情,对现场参与的救援人员予以赞扬;对于后者,我们需要对破坏世界和平的恐怖组织与个人进行斥责。

    制作图片,配合事件传递新闻信息

    大图片能够张扬视觉,直接以形象诉诸读者的视觉感官,在这一点上,前面提到的几个新闻版面的操作已经足以体现出来。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大事件都有现成的饱满的文字内容、画面感极强的新闻图片等可以放在头版上的元素。

    面对这样的情况,怎么办?在这个流行制图的年代里,青年时报尝试着几种新的探索。

    (一)新闻图片与制图配合做好新闻解读

    新闻图片与制图配合,在报纸上的呈现形式并不少见,尤其是在近几年的报纸上。有些我们看不清、想不到的“黑洞”,用制图来呈现会更加直观,比纯文字描述来得更形象、准确。但是,将这样的形式搬至头版还是比较鲜见的。

    2015年7月22日,青年时报的头版便做了一次大胆的创新。整个头版就是一则名为《杭城为何又“看海”》的新闻,版式上采用了直接将原来只会在内版出现的“图片+制图”的创意模式。从视觉上,读者会第一时间看到粗黑的标题,继而会看到新闻图片中道路积水所充斥,至于水有多深,图片中的成年人、汽车便是一个好的对比说明,虽然无声无文字却胜在证据充分有力,一看便明了。为什么会被淹,标题下概括的3点原因也是简洁、明了。怎么样才会不被淹,标题上部通过图解制出了城市理想状态下的排涝系统构架,又能够回答读者心中的疑问。

    “混搭”的版式设计将新闻事件中的现场、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毫无违和感地串联了起来,其效果比原来可能需要千把字的文字描述更简洁、直观、准确。由于在内容编排上还周全地考虑到了读者对新闻事件抱有的知根知底的好奇心,为此也增加了新闻的可读性、传播性。

    (二)根据新闻事件创意图片  提升新闻立意

    在过去的一年里,对于全国人民特别是杭州人民来说,最大的喜事莫过于成功获得了2022年亚运会举办权。

    从8月的递交申请,到9月的申办成功,青年时报在这件有着连贯的事件中,用创意类的手法,在坚持一张图的原则下脑洞大开地进行图片创意:

    《杭州申办2022年亚运会》的新闻,出现在2015年8月18日的杭州多家纸质媒体头版。青年时报特立独行地将当天的头版包装成了一个信封,以新建的奥体中心为主图铺底,以代表杭州形象的三潭印月及杭州城市LOGO为辅图呈上,并且别具匠心地设计了一个杭州元素十足的邮戳,代表了杭州已经向亚组委邮寄了申办意向书的意思,并且是带着一种期盼的意味在其中。所有的导读、评论全部围绕亚运会申办展开,从各种论据及声音,以及配上评论《亚运会申办与我们有关系吗》,用层层递进、不容否认的气势证实了亚运会的召开有利于提升城市知名度与经济实力,有助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从而回应了社会上对于杭州申办亚运会的偏激反对声。整个版式设计简洁雅致,又不失江南的婉约灵动,由于留白较多,显得版面清朗透气。

    这样的版面设计,在时隔一个月的9月16日杭州获得举办权时,还得到了延续与呼应。

    2015年9月17日的青年时报头版上,以《恭喜杭州》为情绪,用短短的不足百字的5句话表达杭州获得亚运会举办权的欣喜,整个版式依然呈现的是一个信封。主图换成代表了有喜事时舞动的绸带,这恰恰也是艺术体操中的一个道具。绸带以代表江南水乡的蓝色为主,同时将三潭印月的标识融入其中,更加显现了杭州作为江南水乡的城市人文感。再仔细一看,递交申请时出现的邮戳、杭州城市LOGO一个不少,与之前不同的是,它们只是作了一些细微改变。邮戳上盖的城市是第34届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举办地土库曼斯坦的首都阿什哈巴德,代表杭州收到了组委会的回信,获得了举办权。而杭州城市LOGO以印泥的方式出现在了评论《办一届让民众点赞的亚运会》边上,一方面是代表民众为获得举办权的政府提个醒,另一方面希望民众这样的期盼能够获得政府的回应,为此以印泥盖章的肯定作为立意出现。

    这两个版面用一个信封一去一回的形式感来包装,让人有了耳目一新之感,而且能够很好地表达新闻事件本身所需要起到的积极正面的导向作用。得到了浙江省委宣传部的点名表扬。

    (三)根据传统节日创意图片 做足情感交互

    对于报纸来说,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往往是在乎内容多过在乎版式。在过去一年的探索中发现,好的版式更能清晰地表达新闻内容,更容易与读者产生情感交互。

    去年教师节前一天,我们极力思忖着教师节该做点什么新闻。恰恰是这种着急感让我们意识到,对于老师给予的关爱,我们理所当然地接受了十几年,对于回馈给老师的关爱,我们往往只行动于每年的这一天。这份尊师重教的愧疚感,正是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一直在倡导不可或缺的。

    因此,在2015年9月10日的青年时报头版上,我们没有落入俗套地以庆祝的方式来渲染节日。相反,我们以时报全体同仁的名义,以《老师,对不起》主题表达了内心深深的歉意。

    在呈现形式上,我们一改以往头版的竖排版式,用对于阅读习惯来说不便却能够很好展现图片效果的横排版式来加大读者的关注度,这其实也是版式处理过程中的逆向思维营销手段之一。由于采用了横排版式,在版面上图片的呈现空间有了较大的发挥余地,经过多重创意构思,最后决定采用每个人读书时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黑板报形式来构架当日版式。以往头版以正文配合新闻行走的评论,当日也变换成了浓浓的怀旧风格,以清新小文艺称道的短句及错落有致的排版方式进行铺展,字字情真意切深入人心,视觉独特有相当的感染力,形式与内容完美融合,在不经意间打动人心。

    这个版面引起读者的共鸣,短时间内在报社官微上的阅读量轻松破2万,也成了当日微信朋友圈里热议叫好的转发话题,在新浪当日全国报纸版式点击率中排到了全国前三。

    同样的操作理念,在2016年2月22日元宵节的头版上也得到了较好的展现。整个版面以元宵灯笼为载体,新闻图片进行了处理,以灯花的存在感加以点缀,将3条与元宵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信息高高挂在灯笼上部,并且用不同的色彩加以着重,突显了报纸应有的服务精神。灯笼一看就知道是元宵节,红色又充分显现了祥和的节日气氛,整体上给人有节日的欢愉感与心理、视觉上的赏心悦目,实现了传播的良好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青年时报社)

    责任编辑:祝晓虎

情感 责任 担当
解析新媒体环境下媒体泛职业化现象
讲好民生故事 重塑党报影响力
融媒体时代报纸新闻评论的突破路径
“看脸”时代 ,让报纸头版“欣闻”起来
纸媒微信公众号如何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