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的浙报实践

——以“治水拆违大查访”系列报道为例

● 童颖骏 《 新闻战线 》(

    摘要:2014年以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为配合省里的中心工作,举全集团之力,派出精兵强将参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大督查,开展“治水拆违大查访”全媒体互动播报,获得强烈的社会反响和极佳的传播效果,被基层群众视作拆除违法建筑、消灭黑臭河的舆论监督利器。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在浙报集团实施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治水拆违     舆论监督     立体效应

    开栏15个月,在浙江日报上以近50个版的规模,刊发大小稿件近260篇,在浙江日报新浪官方微博上发布“微播报”近400条,内参近20篇,在浙江新闻APP、浙江在线设立专栏、专页,在钱江晚报、今日早报、浙江法制报设立相关专栏……2014年2月以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为配合省里的中心工作,举全集团之力,派出精兵强将参与省“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大督查,开展“治水拆违大查访”全媒体互动播报,获得强烈的社会反响和极佳的传播效果,不仅多次获得省领导批示表扬,还被基层群众视作拆除违法建筑、消灭黑臭河的舆论监督利器。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是怎样在浙报集团实施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的?本文从报道策划、参与、编辑者的角度,尝试对“治水拆违大查访”系列报道加以分析。

    报道策划:展现全集团联合作战的“集结效应”

    “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浙江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载体,是倒逼经济转型、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浙江最重要的主流媒体、省委机关报,毫无疑问,这两项中心工作是我们报道的主战场、主阵地。2014年2月,省政府派出30个督查组分赴全省各地开展督查工作,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非常重视,迅速行动,全力以赴。

    此次报道,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举全集团之力,从集团下属各媒体抽调了30名年轻记者,跟随30个督查组,全程参与督查工作,全面报道、全力配合督查工作,吹响深度介入省重点、中心工作的“集结号”。

    浙报集团把这次参与省政府督查组的督查工作,当作深化“走转改”的一次重大实践活动,让年轻记者跟随各个督查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现场、深入工作第一线,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与群众交朋友、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愿望、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

    集团还把这次督查工作看作推进文本创新、全媒体融合的一次重大实践活动,鼓励记者改进文风、创新报道,用群众最容易接受的文本形态和话语方式,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各种传播手段、各种阅读终端进行线上线下、多媒体融合、各种形态的报道,扩大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主流舆论强势。

    浙报集团把这次督查活动当作考验记者毅力、才干、作风,锤炼一支过硬新闻队伍的重大实践活动,要求参与的记者有长期作战、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有勇气、敢担当,为群众利益、全局利益、国家利益,“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

    2014年2月24日是省督查组下基层的第一天,集团就吹响集体作战的“集结号”——浙江日报新浪官方微博当天就开出“治水拆违大查访”互动播报专栏,图文、视频共同播报,即时发布各督查组的工作进展、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第二天,浙江日报在3版要闻进行了整版的大查访报道,以消息、言论、督查行进地图、投诉台、微播报、网友热议等多种栏目形式烘托大督查的声势,头版加以大篇幅的导读。《正在处理,不是违建保护伞》《苍南700余所宗祠需整治》《海洋,不能成为垃圾桶》《母亲河,我为你哭泣》……一篇篇引发强烈社会反映、激发各地群众共鸣、网络媒体广泛转载的报道纷纷出炉,报道强度一直持续到2014年年底。

    2015年,新一年的省“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督查工作开展后,《治水拆违大查访》栏目进一步体现出联合作战的“集结效应”。省信访局、省三改一拆办、省五水共治办、省环保局等相关机构的群众信访件,浙江在线、钱江晚报论坛、浙江日报佳友民情快车、浙江新闻客户端、“老家”微信公号等收到的群众投诉信息,纷纷汇总到浙报地方新闻中心。编辑部还特别开设了舆论监督手机专线15968108035,专门接听群众关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的举报线索。纷繁复杂的信息和线索,经编辑团队甄选后,再派出相关记者加以采访,增加了舆论监督的力度、热度和针对性。

    截至2015年5月底,浙江日报纸媒共编发《治水拆违大查访》专栏113期,其中整版、4通栏、半版报道70余期,刊发现场和深度报道200余篇,言论近百篇。栏目的传播力,获得了业内外的广泛认可。

    省领导对我们的报道也给予了高度支持和充分肯定,鼓舞了我们的干劲。

    2014年4月24日,省委书记夏宝龙在浙报集团简报第9期《浙江日报治水拆违大查访报道有力量有声势》作出批示: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法治教育。4月22日,省委书记夏宝龙在浙报集团内参第55期大查访专栏报道《干部学做“三匠” 建德顺利拆除宗教违建》上批示:“三匠”好,印发各县(区市)。4月17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在《省新闻阅评动态第1476期》上表扬浙报《大查访》栏目:采访深入,报道客观,评述有力,很好。

    报道编发:奏响全媒体互动的“立体效应”

    “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工作,事关产业转型升级、“两美浙江”建设,也事关百姓生活中的公平正义,甚至邻里能否和谐相处的点点滴滴,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民生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对于“治水拆违大查访”系列报道,报社领导自始至终都很重视,社长、总编亲自指挥、督阵。2014年春节前,社长高海浩亲自动员,总编辑布置有关大督查活动的报道,要求集团所有媒体都要参与,抽调熟悉新媒体的年轻记者参与报道,组成强大的报道阵容;大督查活动开展前,浙报集团编委会对对报道进行专题研究,形成报道方案,并报送省委办公厅和省委宣传部;报道过程中,高海浩社长亲自督阵,谋划版面、审看稿子,开栏时,《治水拆违大查访》被设计成一个栏花,是他要求做成通栏标题。

    由此,浙江日报、浙江在线、钱江晚报、今日早报、浙江法制报、浙江新闻APP等,不惜版面和空间,浓墨重彩地开展报道,奏响全媒体互动的“立体效应”。一方面,相关报道引发群众热议,推动问题和难题的解决,带来群众对各种形态的党报的信任;另一方面,群众的信任和期待又化为我们持续报道的动力,他们纷纷向我们报料,在采访现场帮我们带路,帮助我们把报道引向深入、深刻和深度。这一过程,真正体现了全媒体互动,党报和读者的互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互动。

    2014年4月16日,浙江日报在头版大篇幅刊发了报道《温州拆违敢于碰硬》,配发评论员文章《将依法拆违进行到底》,之后半个月时间,陆续刊发了见闻式报道8篇,以问题为导向,层层深入,解剖温州三改一拆中的难点、热点,还配发了多篇评论。4月29日,浙江日报在头版刊登《永嘉依法拆除三江违法宗教建筑》,配发评论《违法必纠 执法必严》。4月30日,头版刊发《5名干部涉嫌渎职被立案侦查》,持续跟踪三江违建事件的全程。尤其是6月30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本报评论员文章《“三改一拆”妨碍宗教信仰自由吗》,掷地有声,帮助读者认清违法宗教建筑的实质,引发基层强烈反响,坚定了基层干部依法依规推进“三改一拆”工作的坚定决心。

    在反映问题之余,我们还抛出鲜明观点,以观点引领相关报道,刊发在《督查札记》《督查聚焦》等言论专栏上的报道,如《“清三河”务必防反弹》《开发区,不能有例外》《公示牌,不能成摆设》等,铿锵有力,成为基层工作的风向标。这些报道都获得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为“三改一拆”获得群众支持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网络媒体上就更热闹了。浙江日报新浪官方微博的《大查访》专栏共编发系列微博(含视频播报)数百条,接到网友举报线索近千条;浙江日报名专栏《佳友民情快车》的微信公号推送了多期专题报道,接到网友举报线索、评论数百条;浙江在线开设了“治水拆违大查访,我们来了”专题报道,对督查新闻进行集纳式报道,并在民生帮帮帮平台开设了投诉热线,接到有关投诉、建议近千条。2014年夏天“浙江新闻”APP正式上线运行后,也对督查报道进行了重点图文包装,第一时间在APP首页上推出,阅读和转发率都很高。2015年3月以来,每篇“治水拆违大查访”的深度报道,都能在浙江新闻APP上的阅读统计排名中名列前茅。

    报道效果:强化党报权威性的“实事效应”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党报在如何既能唱响主旋律、又能强有力地开展舆论监督和指导基层工作之间,陷入“两难境地”。负面的新闻报道多了,会不会让群众对党委、政府的工作失去信心?赞歌唱得过头了,会不会让读者对党报的公信力和平衡性产生疑问?

    可以自信地说,作为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的成功案例,“治水拆违大查访”系列报道有力地打消了采编人员的如上疑问,通过报道,既为群众解决了大量难题,也为基层工作的进一步顺利平稳开展提供了启迪和借鉴,大大增强了党报的权威性、公信力。2014年年终考核时,金华、温州等多地有关部门把“治水拆违大查访”相关报道作为考核准绳:被曝光一次,就要扣分一次;后续有报道称问题得到整改和落实的,就免于扣分。这些规定,大大增强了栏目在市县区、乡镇街道层面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细细翻阅一年多来的报道版面,不难发现,大量报道推动了基层工作的进展,尤其是让热点、难题问题获得破解,对此,不仅涉事群众相当感激,有关部门也深感欣慰。分管“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的省领导多次在会议上表扬,浙报记者的笔,比拆违现场的榔头还要管用。2015年,副省长熊建平还专程来到报社看望《治水拆违大查访》栏目组的相关报道人员。

    《“深山”工业园违建群拆了》《山:村主任家的违建酒楼拆了》《余杭“半拉子”违建拆了》《宣杭铁路杭州三墩段违建开拆》《宁波江东老居民楼恢复原貌》《拆除违建、严防抢建》……在暴露问题、反映问题之后,再报道问题的解决、百姓的大快人心,无疑是增强年轻记者从业自信心的绝佳途径。笔者曾多次看到年轻记者尤其是女记者,在朋友圈里抒发“为民解决多年来未能解决难题”的松快感和自豪感。习总书记调研浙江期间,我们更是以一篇《记者回访曾被曝光的黑臭河——治污水,未到功成时》的报道,既反映了“五水共治”给浙江带来的“清三河”的实际效果,又提醒广大干部、党员和群众,“五水共治”是一场硬仗,不可松懈不可松劲。

    从严防死守督查记者到“记者同志,谢谢你们把基层心声写出来”,相关县域有关部门负责人的态度转变,让我们对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有了更多的信心;而从“你们来这里干啥”的疑问到“记者朋友,违建拆了,河道清了,欢迎你们再来我们村看看”的真诚邀约,让我们对深入持续开展“治水拆违大查访”报道充满了自我期许。目前,督查工作刚刚进入第二轮,我们决心不断改进报道的内容和方式,使大督查的报道有更宽的覆盖面,有更深度和全面的分析,能更加可读可亲,更加深入人心,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不断起到锻炼队伍、砥砺作风、提升采编人员专业素养的作用。                        

    (作者系浙江日报地方新闻中心特稿部副主任)

    责任编辑:祝晓虎

文如沟洫要打通
政务新媒体传播的创新
借船出海方能显身手
策划出精品 拓展新空间
以新闻监测应对媒体竞争
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的浙报实践
高考报道框架模式反思
时政新闻如何“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