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以新闻监测应对媒体竞争

● 金 烨 《 新闻战线 》(

    摘要:从2008年1月开始,义乌商报专门设立总编办,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由政治敏锐性和专业水准较高的同志负责新闻监测。近8年来,由于加强了新闻监测,报社在应对媒体竞争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进一步提高了报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关键词:新闻监测     媒体竞争     办报质量

    新闻竞争催生新闻监测

    义乌是一座国际性的商贸城市,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和“义新欧”班列的始发地。发达的商业贸易,20万的日客流量,云集的中外商人,使义乌成为一座取之不尽的新闻富矿,也成为众多新闻媒体关注的地方。

    近年来,各类媒体纷纷抢滩义乌,设立新闻中心、记者站,发行的报刊达20多种。其中,发行量超过万份的有6种,发行5000余份的4种,有11家市外纸质媒体在义乌设立了记者站。2006年10月,金华日报社主办的浙中新报把整个编辑部搬入义乌,定位为“义乌本地的晚报”,80%的新闻采自义乌。另外,金华日报有《金报?义乌》;钱江晚报不但有《浙中城事》,还推出了《义乌商圈》;都市快报、今日早报经常有报道义乌的内容。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人用“兵临城下”“危机四伏”和“狼来了”等词概括义乌商报的办报环境。

    义乌商报是义乌市委主办主管的报纸,在全国县级市报业发展中居领先地位。自浙中新报进驻义乌以来,抢新闻、抢时间、抢读者、抢发行、抢广告,等等,对义乌商报来说,无形之中增加了许多压力。

    现在,义乌市里的一些重要的领导活动,既通知义乌商报,也通知浙中新报。同一个会议、同一个领导活动,不同的记者参加,不同的文章见报,两张报纸摆在桌上一看,写作水平如何,泾渭分明。

    媒体之间竞争日趋白热化,促使义乌商报不断调整传统办报思路、定位目标和读者群,打造出自己的特色。近年来,商报先后开展“创新年”“提升年”“读者年”等种种活动,让报社上下绷紧媒体竞争这根弦,力争办一份读者真正喜欢的报纸。

    新闻监测工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新闻监测及运作

    义乌商报的新闻监测工作由专人负责,每天要做的刚性工作有:

    1.收看头天晚上义乌电视台的《新闻播报》,或次日浏览义乌电视台新闻网页。

    2.重点审读义乌商报、浙中新报,并做比对,看看哪些商报应该报道而没有报道的“遗漏新闻”,第一时间报值班总编或通知采编部室有关记者。同时审读浙江日报、金华日报、钱江晚报、都市快报等相关报纸,看看有无商报需报道的内容。

    3.写出当天的“报纸审读”报告。报告的内容有: 比照浙中新报后,对本报遗漏新闻做一个分析;对相关报纸的好标题、好新闻、好版面进行遴选,读来拍手叫绝的给挑出来,为每周五评报会“新闻监测”汇报做好准备。

    4.通过审读,留意并记录其他媒体新业态、报道新动向及创新性报道,为商报制定重要的新闻策划做好参谋,为报社业务培训储备资料。

    新闻监测的内容和作用

    一是语文知识方面的监测。文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句子的结构等,是一篇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监测,就是要从最基本的元素开始,这是提高报纸质量的最基本要求。在监测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听上去耳熟但写写又会错的字、词和成语,如“变形”写成“变型”,“截至”写成“截止”,“戴安全帽”写成“带安全帽”等等,我们就会就像啄木鸟一样,把这些错别字“啄”出来。

    标点符号是小事,但也不能忽视。如2014年9月12日,商报报道了一则消息,标题是《“纯彩”公司收了预付款却不发货》,文章中有“纯彩的老板林某”“纯彩的展厅”“纯彩老板”等等。标题和文章中的双引号就值得商榷:公司全名是义乌纯彩服饰有限公司,简称纯彩公司,纯彩可用双引号或不用;如单独用纯彩,则是特指,应该用双引号,而文章当中提到的三个地方都应该用双引号,全文统一起来。

    新闻报道中的用词和数字都是很有讲究的。如2009年7月29日,商报报道了成品油降价的消息,标题是《今日零时起成品油价格全面下调/汽、柴油每吨分别降低220元》。用“吨”好还是用“升”好呢?其实,读者对油价每吨降了多少不感兴趣,他们就想知道汽油、柴油每升降了多少。所以,用“吨”不如用“升”。而当天都市快报的标题:《今起汽柴油价格全面下调/93号汽油每升便宜0.18元》,简明扼要。

    事无巨细,新闻报道也是这样。报纸的质量就是从细微处着手,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起来。

    二是新闻线索的监测。同城媒体之间的竞争,很大一部分就是新闻线索的竞争。谁赢得了先机,谁就有了独家新闻,就拥有了更多的读者。新闻监测,就是审读其他媒体都刊发了义乌的哪些内容而商报却没有报道,从中获得新闻线索后进行“补救”。有些报道,商报虽然比同城媒体慢了一拍,但经过深采访和深加工后,报道的内容和形式往往会胜人一筹,比别人的更精彩。有的报道在年度新闻奖评比中,还获得了较高的奖项。

    例如2007年10月,“华南虎”照被发到网上以后,引来一连串的质疑,很多人认为该老虎为假老虎,并称之为“周老虎”。不久,有网友怀疑“华南虎”的原型是一张年虎画,两者几乎一模一样。“年虎画”的制造商是义乌威斯特彩印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骆光临决定起诉“周老虎”,这把已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事件又推向了新高潮。2008年1月5日,金华日报刊登了一则特别报道:《骆光临要与“华南虎”较真到底》。骆光临是义乌人,这么重要的新闻,作为地方媒体的义乌商报却没有,我们第一时间通知记者赶紧补写,并要求记者“咬”住其特点,连篇刊发,营造声势。义乌商报在1月10日、11日、15日连续推出“年虎画”与“周老虎”名誉纠纷系列报道:《骆光临用法律维护义乌商人形象》《骆光临向本报独家披露相关细节/开博客 换律师 “两虎之争”起波浪》《“年画虎”与“周老虎”名誉纠纷取得突破性进展/义乌法院决定立案审理》。记者一直关注这个案子到结束。  

    三是新闻标题的监测。义乌出了一个新闻,多家媒体往往同一天时间见报,新闻标题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果标题一般化,就引不起读者的兴趣;如果标题选取的角度新颖别致,就会吸引读者非看下去不可。所以,新闻标题的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标题制作得越醒目,越容易抓住读者的眼球,引起共鸣和反响。但仅仅醒目还是不够的,关键还得“醒心”,抓住读者的心,收到扣人心弦、发人深省的效果。比较一下义乌商报和都市快报两则关于“塔吊倒塌”的报道,就可以感悟到标题的“醒目”和“醒心”了。

    2008年7月13日,义乌苏溪镇某建筑工地发生一起塔吊倒塌事故,1人多处受伤后被送往医院抢救。第二天,义乌商报报道了这个消息,标题是《苏溪一工地昨倒塌一座塔吊 /相关部门责令该工地的建筑单位停业整顿》。这个标题很一般,读者不会十分关注。

    2007年6月,都市快报也报道了有关塔吊倒塌的内容,因为标题做得好,文章写得精彩,当时我们特意把它复印下来,刚好可以拿来一用。看都市快报的标题:

    为啥平常看到高悬的塔吊会觉得慌

    因为怕它掉下来

    昨天金华市区真的发生这件事了

    有个塔吊拦腰折断

    还好只是擦伤了一个钢筋工

    这是一个五行标题,而且字体都比较大,最后两行用了黑体,这是一个既醒目又醒心的标题。拿到报纸一看就被这标题吸引住了,看了之后也为之震动,于是忍不住地往下看。看了这个标题,作为一名读者,以后看到塔吊就会避而远之;看了这个标题,作为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在操作塔吊时就会更加小心,更加绷紧安全这根弦,因为人命关天,马虎不得。

    四是版面语言的监测。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每天翻阅七八份报纸,会翻阅到很多优秀的版面,将这些版面和商报的版面作一比较,会有很多收获。我们把这些优秀版面推荐给值班总编和相关编辑,供他们参考借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3年10月,为迎接第19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营造良好氛围,义乌商报推出了16个“不文明现象大家拍”摄影专版,有些版式就是借鉴了其他媒体,效果相当好。拿来主义,他山之石,让商报版面增色不少。

    在新闻监测中,除了汲取他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外,我们还特别关注其他媒体的不足之处,以案说法,更有说服力。如,201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对薄熙来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公安机关公布了对尼尔·伍德死亡案依法复查结果,并将犯罪嫌疑人移送司法机关。党中央的正确决定,全国人民一致拥护,拍手称快。4月11日,义乌某同城媒体头版头条刊发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正确决定》。通栏标题黑体字,十分醒目。然而,在文章下编发了一张大图新闻:《狂风骤雨中 一戏台倒塌》。文字说明是这样的: 2012年4月10日晚6时45分左右,一场狂风暴雨让在义乌义亭镇山景村演出的婺剧团“很受伤”——阵阵雷鸣声中,主戏台轰然倒塌。所幸事发时看戏的村民还没入场,演职员也因为戏台在白天曾进行加固而获得充分的逃生时间,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从画面上可以看出,事发现场一片狼藉,到处是断裂的戏台木梁和台板,不少人正在收拾残局。

    真实感、现场感强的照片可以成为报纸版面语言的构成元素,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但是有些照片虽然视觉效果很好,如果随意地和党中央的重要报道编排在一起,就会产生不协调的音符,就会引起读者的联想,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网友对此议论纷纷。

    新闻监测在义乌商报办报中起到了积极的参谋作用,新闻报道显得更加主动,更加全面,也更加权威。

    新闻监测提高了报纸质量 

    我们把每天审读和监测的内容进行整理,在每周星期五下午商报评报会上进行通报。每月一期的《义乌商报质量情况通报》和《商报视线》,多数题材来自新闻监测。新闻监测,在提高义乌商报的质量和品位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设立新闻监测岗位后,义乌商报每年补救了大量的“遗漏新闻”;同时通过寻找报道的好角度和舆论监督引导的艺术,使这些报道后来居上,不但成为本报月度和年度好新闻,在浙江新闻奖和浙江省对外传播金鸽奖等新闻奖评比中都取得了好成绩。

    一是有了报道的好角度。新闻监测的任务不仅仅是查漏补缺,更重要的是研究“遗漏新闻”从什么新闻角度作为切入口,才能胜人一筹,及时与采访记者沟通。

    如2011年12月5日,我们在浙江在线上看到了一篇题为《一包食盐背后的义乌经济“晴雨表”》,立即告知值班总编。采写前,我们和记者进行了交流:一包食盐能说明什么问题?往小了说,是个人口味的轻重,是饭店生意的好坏;往大了说,可能就是一个城市的经济景气程度。我们要通过义乌市场、中外客商、客流量等特色,点出“食盐也可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景气程度”。第二天,《今年生意好不好 看食盐销量就知道/另类指数成义乌经济“晴雨表”》一文,刊发在商报《经贸版》头条。报道新闻点颇有新意,抓人眼球。本文获2011年度浙江新闻奖二等奖、浙江县市区域报新闻奖一等奖。

    二是舆论引导更艺术。作为一名新闻监测人员,如何进行舆论引导,如何指导记者采写,让更多的精品见诸报端,也需要有一定的艺术。这样的例子很多。

    2012年元旦前后,云南省沾益县人社局副局长“陈家顺”这个名字出现在全国一些媒体的醒目位置上,他在义乌“卧底”的经历引人关注。我们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有关记者。义乌商报一版很快刊发了题为《陈家顺“做媒”:550名老乡在义乌找到“归宿”》的消息。文章比较简短,也不起眼。

    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及时和记者进行了商讨,并谈了看法。于是,记者再次和陈家顺取得了联系,并和他一起进市场看招工行情,到企业了解沾益县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在办公室接待来人来电等。通过多日的所见所闻,记者被他的不平凡经历所感动。商报再次以专版形式进行了详尽的报道:《陈家顺:“卧底”义乌为乡亲》。

    由于各大媒体的聚焦,陈家顺很快就“火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沾益县人社局和沾益县驻义乌劳务工作站就接听了来自全国各地1000多个咨询电话。除了报道被转载外,撰写报道的记者也接到了江西、云南卫视等多家省级媒体的问询电话。陈家顺成为“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之一。《陈家顺:“卧底”义乌为乡亲》获2012年度浙江新闻奖三等奖,《“招工局长”陈家顺的“卧底”试验效应》获浙江网络新闻奖一等奖。

    (作者单位:义乌商报)

    责任编辑:祝晓虎

文如沟洫要打通
政务新媒体传播的创新
借船出海方能显身手
策划出精品 拓展新空间
以新闻监测应对媒体竞争
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的浙报实践
高考报道框架模式反思
时政新闻如何“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