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借船出海方能显身手

——浅谈全国性盛会举办地媒体应该如何作为

● 罗成蕃 《 新闻战线 》(

    摘要:举办全国性的盛会,对于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是难得的机遇。一般情况下,当地政府都会抓住这个良机,通过前来采访的上级媒体和外地媒体,向外界传播当地的美名。此时,当地媒体的用武之地似乎很小,很难出成绩。那么,在全国性的盛会中,举办地媒体应该如何作为呢?

    关键词:全国性盛会     地方媒体     借船出海

    说明一下,此文所谈的“举办地媒体应该如何作为”中的“作为”,主要指的是外宣,并不是办好当地自己的报纸、网站、广播和电视节目。

    笔者以2015年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例,通过介绍举办地鄂尔多斯市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做服务员,服务好各媒体

    举办全国性的盛会,服务接待是大事。按照对口接待原则,大会指挥部一般会将媒体接待任务安排给属地的宣传部门和媒体单位。而当地媒体单位在抽调人员时,主要还是记者,毕竟记者接待记者比较熟练。而被抽调的记者,一般也带有单位赋予的采访任务。这时,单位领导和被抽调记者一定要切记,接待服务是第一。尤其是在各级媒体人员到达驻地的初期,人生地不熟,当地媒体人必须提高服务意识,当好服务员的角色。

    媒体服务员的服务内容大致分为生活和工作两部分。生活上,安排好住宿和饮食,指引好出门的路线和消费场所,介绍好当地的气候特点、环境特色、风土人情以及人们生活习俗。工作上,根据大会指挥部和各级媒体的个性需求,密切配合,配备好工作场所、设备器材、办公用品等。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一定要保证网络高速畅通,最好保证工作场所的有线和无线网络全畅通。

    鄂尔多斯市在承办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由新华社统筹各媒体运行,鄂尔多斯日报社、鄂尔多斯广播电视台等当地媒体单位的抽调人员全部归新华社运行团队管理,称之为新闻宣传服务组,为前来采访的各级媒体进行服务。按照要求,新闻宣传服务组为其在各个赛场设置了媒体服务间、媒体运行间、记者采访区和新闻发布厅,并为其配备了相应的设备器材,开展工作。

    民族运动会期间,新闻宣传服务组热心周到的服务,极大方便了各家媒体的工作,提高了各媒体的工作效率,受到各级媒体朋友的一致点赞。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也对新闻宣传服务组提出表扬,夸奖鄂尔多斯的好声音通过中央和各地媒体传达到全国各地,保障服务的市直和旗区媒体的同志们功不可没。

    做助理员,配合好各媒体的工作

    当地媒体的同志在做好服务员的同时,还要做好助理员。中央和地方各地的媒体前来采访,不仅需要在生活和工作上的帮助,还需要在工作业务上的一些帮助。

    由于大型盛会组委会的规定,各媒体前来采访的记者人数都有限制,一般都是1人,最多2人。而活动期间,工作头绪多,新闻多,有时就忙不过来,能采多少就多少,能发多少就多少。这个时候,当地媒体应该主动帮忙协助,或搜集整理资料,或剪辑照片、视频,或打印、传真稿件,哪怕是帮着提包、架机,只要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要干。

    在协助期间,一定要把握好两个心态:一是保持助理员的心态。如果参与了采访、写作、录制等主要环节,也不要在署名上斤斤计较,要清醒地摆正自己是助理员的角色,性质上是协助,目的是帮助各媒体把当地的赛事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道出去。二是保持学习的心态。全国知名媒体汇聚,高手云集,都是同行,正是学习业务和锻炼队伍的好机会。针对大型活动,各媒体如何策划、如何取材选角度,如何采访如何写,特别是中央级媒体,经验丰富,手法娴熟。而举办地一般是地级市,视野狭窄,经验不足,应该借此机会向同行的老师请教学习,亲密接触,广拜良师,广结良友,以提高自己,锻炼队伍,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期间,鄂尔多斯的媒体服务人在协助各媒体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各媒体同行及时便捷地获取举办地的各类背景资料,新闻宣传服务组的人员把当地制作的图册、宣传册、官方微信微博二微码都摆放在了媒体服务间以供查阅。媒体服务人在自己服务各级媒体采写业务的同时,还在宣传部门的支持下抽调各学校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组建了新闻信息组,对其进行短期新闻业务培训,写一些简单的赛场信息,拍摄一些幕后的新闻照片和视频,以供各媒体选择使用。

    鄂尔多斯的媒体在服务同行的同时,也虚心学习,收获匪浅。以鄂尔多斯晚报为例,在运动会结束后总结了三点收获:一是学到了怎样加工新闻资源的技能。同一新闻素材,各报纸根据各自的定位如何做到不雷同、有特色。鄂尔多斯晚报又怎样对待本地优质新闻资源出口又转内销的问题,总结了不少经验。二是学到了大题材如何做深度报道的视角。重点学习了新华社发表的一些深度综述和评论,如《第十届民族运动会给鄂尔多斯留下什么》《鄂尔多斯是一个无憾的选择》等。三是学到了大型新闻团队运行的做法。民族运动会中,新华社的新闻运行团队如何成功地调动了地方宣传部门、文化传媒公司、网络公司、志愿者等多个层面,共同为新闻媒体服务。鄂尔多斯晚报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重大活动,应该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方法,不能光靠自身的力量,要善于利用各团体的力量,提升新闻宣传工作的效益。

    功成不必在一时,来日更方长。作为一名记者,作为一家媒体,今天学到的东西,明天自有用武之地。这也是在全国性盛会中,举办地媒体配合好外界各地媒体的意义所在。

    做战斗员,当好各媒体的编外记者

    记者的职业,实际随时都处于工作状态中,何况在全国性的大活动中,各单位人员都比较紧张,一般都身兼数职,肩负多重任务。举办地各媒体的记者被抽调到全国性盛会新闻宣传服务组时,肯定还带有单位交待的一些盛会采访任务。当好了服务员、助理员,打好了良好的基础,那么就应该当战斗员了。

    前来举办地采访的各地媒体记者所带的任务实际上并不是很多,只是时间比较紧张。以在鄂尔多斯举办的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例,重点报道的是开幕、闭幕式盛况,各赛事的比赛情况,各赛事还不可能每一项每一场都报道。而有的媒体可能要求的任务重一些,既要有赛事、还要有花絮,甚至还要有深度评论。有的媒体视野可能还会宽泛一些,要通过这次运动会观察分析举办地的软实力与硬实力,反映举办地的气候、人文、风土人情等状况。这个时候,全国各媒体就要借用本地媒体的力量,“助理员”的角色就会升格为全国各媒体的“编外记者”了。

    延伸到会场之外,本地媒体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一是本地媒体占有的新闻素材和新闻资源非常充足,对各方面情况都非常熟悉。二是本地媒体对本次活动准备的非常充分,最迟从半年前就开始为迎接盛会开始报道了,各类稿件都比较成熟。在当服务员和助理员过程中,双方已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默契程度,现在进行业务合作应该是水到渠成了。对本地媒体记者来说,也真正到了借船出海的阶段了。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鄂尔多斯各媒体都事先整理好了新闻素材库,分为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城建、环保、文化、教育、民生、安全等篇章,基本都是新闻成品。这些作品在运动会期间稍加修改,80%都以鄂尔多斯媒体记者的名义发表在了全国各级媒体,提升了鄂尔多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重要作品的发表,显示了举办地媒体的作用,发挥了举办地媒体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发表的作品思想内容体现了举办地宣传部门的意图和倾向,打好了宣传主动仗。例如鄂尔多斯日报记者在参考消息网发表的《传说中的鄂尔多斯空城被颠覆了》,起到了良好的宣传舆论导向作用。鄂尔多斯康巴什报记者在中新网上发表的《无雾霾 好空气 比赛地的“APEC蓝”》,更是褒奖了康巴什新区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运动会结束,全国各级媒体记者返回后,有的媒体还要做一些后续报道,同样需要举办地媒体提供新闻。运动会结束一个月后,中国日报就发表了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报记者采写的文章《民族运动会的“礼包”效应正在释放》,全面反映了民族运动会对鄂尔多斯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新华社新闻运行团队在撤离大会驻地时,发现当地的康巴什报出版发行了一期民族运动会号外珍藏版,对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全程式的报道与回顾特别精彩、独到,于是要求加印后,通过新华社的发行渠道赠送给了全国各地的与会嘉宾,起到了特殊的宣传效果。

    通过以上例证,可以说明以下三点:

    一是在全国性盛会的对外宣传报道中,举办地媒体是配角,这个定位和角色一定要把握准。其间,必须分清主次,为主角搞好服务和保障,才能为自身的宣传工作打好基础。

    二是举办地媒体鉴于自身的定位和角色,只能借船出海,在对外宣传的选材上要偏重花絮、幕后、冷门和后续等素材,才能有所作为。 

    三是举办地媒体在对外宣传中不可能大出头,但只要借船出海做好了,能出彩头。出彩头,照样能一显身手。

    (作者系鄂尔多斯日报社副社长)

    责任编辑:祝晓虎

文如沟洫要打通
政务新媒体传播的创新
借船出海方能显身手
策划出精品 拓展新空间
以新闻监测应对媒体竞争
建设性舆论监督报道的浙报实践
高考报道框架模式反思
时政新闻如何“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