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谈谈对农电视节目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 罗钟炉 《 新闻战线 》(

    从一组农户调查数据,对比分析四级对农电视节目

    如果从国家广电总局把2005年确立为广播电视“对农服务年”算起,十年来,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在广电“对农”节目的投入上无疑花费了不少心血、投进了大量资源。中央电视台设有军事农业频道,各省级台与地(市)级台都设有对农专业频道,县级台则普遍增加了电视对农节目的播出时间及自制节目播出量,提高了对农节目的制播质量。为进一步激励县级台办好对农节目,有的省、市还采用省级财政直接补贴或“以奖代补”形式加以资助,并将对农节目评奖列入当地广电节目政府奖系列,以鼓励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那么这四级电视对农节目在农村观众中的影响力如何呢?笔者不久前在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注:县级市)对该市16个街道、乡镇的300户农户进行了一次电视对农节目的收视状况问卷调查,收集了一些数据,其中有一组数据就是反映兰溪农户收看中央台、浙江省台、金华市台以及兰溪市(县)台四级台所播报的对农节目状况的,具体数据见表一:

    调查问卷共计300份,回收、统计并经过分析后有几个发现:首先,绝大多数农户愿意回答有关对农电视节目问题,但是愿意回答是否收看兰溪台的户数,要明显多于中央台、浙江台和金华台。其次,在回答是否“经常收看或有时收看” 对农电视节目时,回答“经常收看或有时收看”的户数,兰溪台也要明显多于中央台、浙江台和金华台。回答“从来不看”的户数,与中央台接近,明显少于浙江台、金华台的户数。这一情况说明,农户重视与愿意收看当地县级对农电视节目的程度,要明显超过省台、市台甚至中央台。

    究其原因,是当地县级对农节目在内容的针对性、贴近性、实用性及亲和力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农业情况复杂,各地地域地貌、气候光照、雨量水系、土壤结构、农林渔禽畜的种植养殖历史与现状等区别都很大。在农业情况这么复杂的国家要办好电视对农节目,仅靠中央台和省级台的电视对农频道恐怕是远远不能满足各地农民的实际需求的,而要把对农节目办得能符合各地农业实际,真正具有实用性、针对性、贴近性、指导性,恐怕关键环节还是要大力支持县级台办好电视对农节目。这也是县级对农电视节目在四级电视台对农节目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原因所在。

    尽管县级台对农节目的受欢迎程度要明显高于当地省、市台甚至中央台,但是农户回答“从来不看”当地县级对农电视节目的还有不少,达73户,占比26%。可见县级台只有进一步下大力气办好电视对农节目,才能受到更多农民观众的欢迎。

    县级台对农电视节目的制播现状

    我们不妨以浙江省金华市所辖6家县级台电视对农节目的制播现状为例,分析县级台对农节电视目的播出数量与内容等状况。 

    表二中这6家县级台对农电视节目的制播规模,基本保持在每台有一个栏目,栏目时长为10到15分钟,多数台每周播出3期(其中2期由该台自制、另1期由其他县级台交流、提供)。这么做显然是为了减轻县级台采制更多电视对农节目的压力。由此可见,当前县级对农电视节目的制播数量、规模其实仍是较小的。即使是各县现有的对农栏目,播报内容有时也并非都能确保是“三农”题材。

    那么当下县级对农电视节目的题材、内容都包括了哪些方面呢?以兰溪台对农节目《金色田野》为例。《金色田野》创办于1998年,是浙江省县级广电台中创办时间较早、质量较好、获奖较多、影响较大的一档对农节目。该栏目8月共播出14期节目,其中有5期是与浙江嘉善、湖州、萧山等地(市)、区县台交流过来的,另外9期则是该台自制的。

    表三告诉我们,该栏目的报道重点集中在传播、推广农业种、养殖业技术、新农村建设方面。以上这三方面题材、内容的占比,占到了8月题材总数的76.4%。也就是说,当前县级台对农电视节目的有限资源,主要集中在了农业技术推广、农村信息服务、展示农村新面貌等方面。浙江省广电局关于《浙江省广播电视对农节目服务工程建设考核办法》中要求节目起到“政策指导、科技宣传、法律咨询、信息服务、文明指导和展示‘三农’新貌等”作用,事实上,有限的县级电视对农节目资源很难做到。

    另外,县级台在电视对农节目的播报形式、节目形态把握上越来越熟稔。播音员、主持人走出演播室,到“三农”现场播报、主持节目,过程尽可能生动活泼。编导、记者不但追求节目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同时追求节目形式的贴近性、鲜活性。文稿采写肯下工夫,语言有乡土味,画面拍摄、剪辑追求美感。这一切都使得对农节目受到农村观众的喜爱。

    县级台对农电视节目制播中存在的不足 

    从以上县级电视对农节目制播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对县级对农电视节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直接导致了县级电视资源在对农节目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其中包括人员、资金、设备等。事实上有的县台对农节目处于相当薄弱状态,自制节目时多时少、时有时无。台里不是想方设法办好它,而是想办法怎么应付上面检查。有的可能的确是自身经济实力有限,电视资源不够;有的则明显是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不到位,对节目资源分配时不均匀所致。这就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从根本上促进县级电视对农节目的繁荣。

    二是对对农电视节目收视群体的调研不足,导致对农节目的题材、内容与农村实际受众之间存在着错位现象。当前县级电视对农节目的题材、内容,主要集中在农业技术推广、农村信息服务、展示农村新面貌等几个方面。本意是想在并不充裕的节目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向农民朋友多传授一些农业技术和农产品销售信息。但这些年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进程中,最需要接受与使用这些现代农业技术的农村主要劳动力大多数进城务工、经商了,留在农村居住的人群变成了老人、妇女与小孩。而这些群体所需要的知识与信息,如有关农村道德与法制建设、农村卫生与健康知识、教育与成长、现代文明素养等等方面的节目,则几乎是空白。

    三是县级电视对农节目的报道范围、报道题材领域过于狭窄,节目内容过于单薄,传播“三农”信息的覆盖面不广,不能满足农村观众及“三农”工作的现实需求。如,有的县台《走进新农村》栏目在8月一共播出了4期自制节目,内容除了每期都有一点“农事建议”外,其他基本上都是在讲怎样栽培、管理葡萄。这明显太单一了。有的台在《秀美乡村》栏目播出的节目,片子叙事详略、篇幅长短不得当,给人感觉陷入了“猎奇”陷阱。有的对农栏目的表现手法、节目形态很单一,不分题材、内容一律沿用新闻报道方式,更有甚者,出现差错也照样错录错播。

    进一步办好县级电视对农节目的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当下县级电视对农节目的制播工作有必要从如下方面进行改进。

    进一步引导、扶持县级台努力做好电视对农节目的制播。

    县级电视对农节目是电视为“三农”服务非常“贴地气”的重要阵地,目前对农节目的数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质量不是普遍令人满意了,而是改进空间很大。对农节目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需要进一步从政策、资金、人才、信息、舆论等多个方面积极引导、扶持,并使资源切实用到县级电视对农节目上来。广电服务“三农”是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县级广电的管理者们要真正重视起来。

    多做农村电视收视市场的调查研究。

    充分了解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国内各地区农村主要劳动力人群在城市与乡村间的流动趋势与特点,掌握其中的规律,定期对不同人群收视情况调查摸底,适时调整节目的制播内容与播出时间。农村主要劳动力群体阶段性或长期性进城打工、务商,留在农村长期居住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妇女与小孩,县级电视对农节目的主要内容就应该符合他们的收视心理。另一方面,进城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电视收视市场上,却又看不到家乡的对农节目,成了电视收视市场的“边缘性”群体。因此需要根据当地农村收视群体的季节性变化、时令性变化、节假日变化,及时做出节目内容、播出时段的调整。

    根据当地“三农”工作的实际需要,丰富充实县级对农电视节目的题材、内容。

    突破目前对农节目大多只着眼于“普及现代农业技术”“传播农产品销售信息”“展示农村崭新面貌”这样一种比较偏窄的题材定位局限,提高对农电视节目的整体质量。“三农”工作正在经历改革与发展,对农节目也要跟得上农业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增加一些诸如当地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生态治理,以及农产品流通方式的改变与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应面对长期居住在农村的“留守人群”的收视群体,适时制播一些诸如当地农村的道德与法制建设、青少年人群的家庭教育与课外教育、农村人群的现代文明素养养成、农村健康与卫生知识,以及农村基层党建与政权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节目。同时,在对农节目形态、主持播报方式等方面及时做些改进,使节目更具有贴近性。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杨芳秀

副刊在全媒体时代的尴尬和机遇
深度报道的多重视角
“小评论·大主题”模式探析
以公益为抓手 传递向上向善力量
谈谈对农电视节目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卫视争霸时代地面综合频道的突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