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以文化软实力突破报业发展瓶颈

● 徐 鹏 《 新闻战线 》(

    近年来,徐州报业传媒集团着力开展报业文化建设,凸显文化精神价值,全方位辐射报业发展。2014年,集团实现经营总收入4.58亿元, 其中广告收入2亿元。在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有两件作品分获一等奖和三等奖。集团先后获得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奖、中国地市报十强、全国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等荣誉称号。

    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强硬支撑

    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在体制机制。徐报集团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出的“一转变”“两分离”“三改革”为提升报业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强硬支撑。

    “一转变”。2008年12月10日在徐州日报社基础上组建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实现了向集团办报的转变。集团现拥有五报两刊三网一馆和若干经济实体。

    同时对集团内部资源实施集团化管理,分别整合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三报的广告、发行、后勤,成立集团广告中心、发行营销中心、后勤保障中心。对车辆管理、物品采购、物业管理等进行整合,实行内部市场化运作,提高了集约化管理水平,降低了运行成本。

    “两分离”。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实施转企改制,成立徐州报业传媒有限公司,其8个分公司统管集团对外经营,实现编采与经营“两分离”。建立现代媒体运行机制,完善集团预算管理体制,通过各种流程管理建设,真正实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机制。

    为避免“两分离”后,编采、经营出现“两张皮”现象,集团强化采编与经营的互动融合机制,建立月度、季度编采、经营联席会议制度,各媒体积极融入广告经营的活动策划工作;强化媒体与广告经营的挂钩考核机制,各媒体月度收入与经营指标挂钩浮动,编采、经营形成协同作战、合作共赢的局面。整合报网资源,实施机构人员、组织架构、采编流程、平台渠道、机制体制等资源的战略重组。新闻生产实现“滚动采集、即时发布,统一指挥、分口把关,立体呈现、多媒传播”。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实现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三改革”。改革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用工制度。实施全员聘用制改革,通过多轮竞聘上岗、双向选择,实现了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换。建立以绩效考核为主的薪酬分配制度,以岗定薪,按贡献取酬,基本实现不同身份人员的同工同酬。规范相关福利待遇,逐步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真正实现职务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分配机制。同时,按照年度目标责任书严格兑现奖惩,激发了内生动力。

    发展四大战略,拓展增收渠道,

    为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报业集团是一个文化产业实体,面对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利润空间不断萎缩、广告收入持续下滑的严峻形势,如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传统主流媒体最为紧迫的任务。近年来,徐报集团着力实施四大战略,实现了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做强传媒主业战略。针对市场行情和媒体竞争态势的变化,创新广告运营方式,改进考核分配机制,加大活动策划组织力度,实施线上线下互动营销,确保广告经营上量增量。同时,创新广告载体,拓展广告领域,积极进军户外广告市场,通过拍卖或协调取得市区近800个公交站台和125个报亭的经营权以及部分高速公路广告大牌,增强集团可持续发展后劲。投资约2亿元在新城区建成报业传媒大厦,占地4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大厦于2013年7月1日投入使用。积极推进现代数字印刷出版基地建设。第一期投资4000万元引进德国高宝公司“高速轮转半商报型产品印刷生产线”,已投入生产运营。第二期将通过与国内印刷龙头企业合作,进军高端印刷和包装业,发展数字数码印刷,打造淮海经济区出版印刷高地。

    发展文化产业战略。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上海文新集团合作组建“淮海传媒研究院”,为淮海经济区媒体提供业务培训、学术交流和智力支撑。全力打造徐州艺术馆艺术品展示交流交易基地建设项目。徐州艺术馆运营近6年来,实行“媒体运营、政府补贴、社会参与、文化共享”的运营模式,显现出较强生命力,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举办“汉韵佳人——中国汉文化旅游形象大使”评选,全力打造“舞动汉风”文化品牌。举办“央视寻宝——走进徐州”大型活动,展示徐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城市魅力;在市区重要地段建设大型户外LED显示屏,为集团文化产业提供重要支撑。举办CBA篮球联赛、中国?徐州首届国际动漫艺术节、国际旅游小姐徐州冠军总决赛等活动,拓宽了对外交流渠道,开辟了徐州在文化领域与国际合作交流的新里程。

    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达成协议,于2015年9月在徐州艺术馆举办“水墨彭城?全国写意中国画作品展”,全面展示当代写意中国画的创作新成果,推动写意中国画创新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徐州文化特色的全国美展品牌。同时,为集团发展文化产业探索新路径。

    推进多元产业战略。集团坚持“报业为本,多元发展”的原则,致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2000万元参股淮海农村商业银行,取得可观的分红回报。参股华泰证券直投基金,试水健身美丽行业,涉足立体车库项目,拓展多元产业发展路径。代理酒类营销,赢得良好经济效益。审慎推进房地产项目建设,与外地品牌公司合作进入房屋营销代理领域。发起组建中国报商联盟,探索实现从同行到同行、从各自为营到携手共赢的经营模式转型,努力闯出一条适合当下报业发展和跨界经营的新路子。牵头成立徐州市电子商务协会,通过资源整合、平台搭建、营销合力、人才培训,拓展发展新空间、品牌推广新渠道、业绩销售新路径。徐州新闻国际旅行社抓住荣膺省文明旅行社机遇,积极提高经营水平,拓展集团产业发展路径,扩大徐州国际影响力。

    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扩大媒体的国际影响力,徐报集团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国际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出版《国际日报?魅力徐州》特刊。每周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在国际日报宣传徐州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建设成就及新人新事新风貌。截至目前特刊已刊出400多期,随国际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在美国、印尼捆绑式同步发行。去年3月,徐报集团又与巴西《米纳斯工商日报》建立友好交流合作关系。在充分展示徐州国际新形象的同时,也在国际传媒大舞台上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徐报集团的海外传播力、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参与公益事业,担当社会责任,

    为提升媒体公信力搭建多种平台

    公信力是一种公平、正义的力量,也是一种公共责任。在意见表达多元、利益诉求多样、舆论格局多变的当下,主流媒体理应敢于、善于担当社会责任,当好社会公信力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为此,徐报集团连续11年开展爱心助学活动,让1700多名寒门学子圆大学梦。集团爱心助学团队入围中国好人奖,荣登江苏好人榜;连续11年变记者节为读者节,增强与读者的感情,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十大孝星”评选,在彭城大地掀起尊老敬老、共建和谐的热潮;“微笑大使”评选,为窗口单位树立服务为民的标杆;“彭城好人”评选,设立“彭城好人奖”,倡导社会文明、邻里互助、家庭和谐;城市名片评选,激发市民对徐州、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十大历史文化名人评选,着力培养徐州的城市文化精神;积极参与农家书屋建设,为挂钩帮扶村兴建农家书屋并捐助书籍、电脑等,满足农民朋友的阅读需求;每年举办文化论坛和春联大赛,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每年举办淮海经济区旅游交易会,提升徐州的城市辐射力;与央视联手举办“温暖中国——寻找身边的好人”徐州地区选拔活动;举办“艺行大爱?徐州祈福芦山慈善拍卖会”,筹得50多万元善款全部捐献地震灾区;成立“徐州公益联盟”,整合徐州公益资源,推动公益事业发展;开展徐州城市标识征集活动,扩大徐州对外影响。今年,重点组织实施“徐州文化世纪传承工程”,全面开展对徐州地区建国前出生的老文艺家的艺术人生、艺术成就、艺术传承进行调研、采集、整理和保护,为徐州百年文化艺术史留下珍贵记录……

    这些公益活动的举办,彰显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使徐报集团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培育团队文化,实施能力再造,

    为报业发展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到过徐报集团职工食堂的人,都会看到这么一份特殊的“菜单”。“菜单”上印着这样一份特别的“菜谱”——

    主食: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中国徐州网、彭客网、快哉网

    副食:彭城周末、徐州手机报、徐州通、领跑生活、户外传播平台、官方微博矩阵、微信公众平台、电子阅读屏

    点心:徐州艺术馆

    水果:爱心助学、读者节、汉韵佳人、徐州MM

    特色:徐州发布、公益联盟、卫东调查、微言博语、彭城好人、红尘男女、阳光社区

    大件: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奖、中国地市报十强、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首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

    这份“菜单”可说是徐报集团文化建设的一个精彩细节。

    开往春天的新闻快车,天天满载曙光;

    领跑生活的黄金一代,总在超越梦想。

    一支报业铁军,早已锐不可当。

    有一天又见大风起兮,

    那定是千万人在为我们鼓掌,

    大风,大风,大风起兮云飞扬。

    这是《徐州报业之歌》的歌词。集团规定,超过100人以上的集团会议,都要齐唱报歌,每年举办的报歌比赛,激发了员工的团队精神。一位来考察的记者这样写道:《徐州报业之歌》巧妙地融入了刘邦《大风歌》的气势与豪情,抒发了在媒体竞争格局风云突变的今天,汉高故里的报人以“猛士”精神固守阵地、豪迈前行的创业激情。”如今,这首体现行业特色、地域特色和历史特色的《徐州报业之歌》早已唱在员工的口中,融入员工的血液。

    为员工过生日这样的活动徐报集团也办出了“花样”:集团工会最初以媒体、部门为单位为员工过集体生日,后来改由按月为单位,现在又改为以星座为单位。如此,大家增加了交流机会,增进了相互感情,感受到集团大家庭的温暖,激发了集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集团精心提炼团队精神:忠诚、敬业、创新、爱心。积极营造“三像”氛围:像家庭、像军队、像学校氛围。研究制定“三个标准”:《好员工标准》《好中层标准》《好领导标准》,提高员工的学习力、执行力、创造力。成立徐州市报业文联,提高报业系统文化艺术创作水平,培养文化艺术创作人才,壮大文化艺术队伍。创新成立集团工会分工会,提高员工参与管理集团事务的积极性。 

    集团注重能力再造,建设学习型报社。一是定期开办“名家讲堂”。邀请中央媒体领导、省记协专家、知名大学教授、中国新闻奖获得者等作主题报告;二是开设“学员课堂”,每年选派骨干员工参加中报联等机构举办的培训班,学习后还要介绍经验,使少数人所学为多数人共享;三是举办“网上学堂”,将“中国新闻奖”“江苏省新闻奖”的评奖标准整理成册,利用集团局域网“网上论坛”,组织采编人员讨论;四是创办“流动课堂”,跳出报社看报社,开展“进名企、进名县(区)、进名校、进名报”活动,开阔学习视野,定期选派骨干员工到挂钩扶贫村、街道社区挂职锻炼。

    集团还注重人才引进,实施“560”人才计划,即每年引进20名左右资本运营、成本管理、品牌运作、新媒体运行等方面紧缺高端人才。

    (作者单位:徐州报业传媒集团)

    责任编辑:杨芳秀

改变自己 重构未来
以文化软实力突破报业发展瓶颈
传媒跨界电商的可行性及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