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李 丹 《 新闻战线 》(

    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发展的现实基础

    作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网站是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也是网络时代履行职责的重要平台。经过近20年的建设,我国政府网站有了显著的发展和提升,但还存在时效性、准确性、服务性、互动性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近年来,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已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微博、微信凭借其在信息传播速度、广度和便捷性等方面的优势,迅速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新媒体。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对政府信息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政务微信、政务微博能够协助政府网站在网络领域和公共信息传播体系中广泛传播主流声音和权威准确的政务信息,这是因为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为政府提供了一种成本最低、传播最快的信息公开渠道,这种传播渠道大大降低了信息的失真性,实现有效的信息公开和双向沟通。此外,微博、微信的出现改变了政府的沟通方式,政府的话语变得柔和,并学会利用图示、图解、视频等形式发布权威信息、解读专业政策,更符合网民的阅读习惯,使政务信息更有效地到达受众,更好地引导舆论。

    由表1可见,政府网站是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的重要平台,政务微博的功能主要在于信息发布、民生服务、网络问政,政务微信成为信息公开、网络问政、民生服务的新载体。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三者必须相辅相成、融合发展,共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信息公开体系,才能真正建立一体化的电子政府,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融合发展优势

    舆论引导“取长补短”。

    政府网站具有常态化、系统化特点,适合在信息公开、舆论引导中进行“长报道”;政务微博具有“短、平、快”的特点,比较适合在突发性事件中“第一时间”展开“滚动式”的信息发布和政民互动,引导舆论和公众情绪,防止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政务微信则是基于朋友圈的一种信息交流平台,可以成为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信息转发和传播的精准渠道。

    重要的政府信息以及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新闻发布,应选择政府网站平台首发,并利用政务微博进行现场发布、即时发布,发挥微博“快媒体”优势,以抢占“第一时间”“第一空间”“第一事件定义权”。政务微信则发挥其针对性强、目标推送精准的优势,提高政策发布和说明、危机预警和辟谣的公信力。此外,我国政务微博数量已超过25万,政务微博间互动增强已形成集群效应,对于紧急动员、有时效性的信息发布,可利用微博集群效应快速扩散。

    在线服务提供网上办事。

    各级政府可充分利用微信服务号,将政府网站上的办事服务和政务微信对接,以微信O2O模式来升级精细化政务服务,开展事项办理、信息查询、微支付等综合性业务,使群众随时随地就能获得政府提供的服务。当然,微信办事不是简单地把政府网站上的办事事项照搬到微信上,不是政府网站现有办事模式和服务流程的微信化,而是在微信环境下实现网上办事流程的转型、优化和再造。

    政民互动快捷高效。

    微博的及时性和开放性使其在信息公开、事件通报等方面具有优势,微信可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的实时互动,这为政府收集舆情提供无可替代的便捷。各级政府可以通过政务微博、政务微信与群众直接沟通、交流信息、采集民意、倾听民声,并通过分析这些真实数据和案例来预测社会问题和危机,预测公共舆论对政策的反应等。具体操作上,各级政府可充分运用政府网站的在线访谈、民意调查、网上信访,政务微博、微信的微访谈、微直播、微调查等不同形式,经常性地征集网民意见,回应网民诉求。

    融合发展的建议

    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政府网站肩负着占据主动权、掌握话语权的重要使命。各级政府要探索符合传播规律的信息发布方式,把政府网站打造成更加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政府信息发布平台,在网络领域传播主流声音。

    完善信息发布制度。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管理和内容保障工作,通过健全网站信息内容发布和保障机制,从制度上解决栏目内容不齐全、信息更新不及时、搜索功能不完善的问题,真正做到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补充发布政府网站缺失的财政预决算、保障性住房分配、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价格收费等重点领域信息。

    畅通政府与群众网络直通交流渠道。

    健全完善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与群众直通交流网络平台,主动提供真实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增进社会共识。此外,还要积极拓展政府门户网站互动功能,围绕政府重点工作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领导信箱、民意征询等方式,认真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接受群众建言献策和情况反映,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出台前,要主动利用新媒体的互动功能,了解公众的意见。

    加强政务新媒体载体建设,提升舆论引导的活力和效率。

    各级政府要主动探索新媒体运作规律和网络信息传播规律,按照“发布、服务、凝聚、引导”的理念,通过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搭建良性互动平台,把政府的声音传递出去,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反馈上来。

    主动、准确,在维护政府公信力、树立政府形象上发挥积极作用。

    政务微博、政务微信要重点发布涉及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住房、交通、环保、救助、福利、卫生等方面的权威信息。这些信息的主动发布,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新媒体舆论场逐步彰显政府的公信力。此外,政务微博、政务微信还要牢牢把握重大突发事件和网络发酵舆情中的权威回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坚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迅速发布信息,以真实准确的内容制止谣言散布、以讹传讹,第一时间平息网络上的猜测和质疑。

    及时、高效,让政府的声音始终占据主动。

    及时、高效包括前端的舆情发现与研判,中端的应对与响应,末端的网上网下善后。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线上的交流互动需要职能部门的线下协调配合,各级政府要通过制定实施新媒体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的机制来保障各部门之间更为扁平高效的信息互换、协调联动。

    互动、沟通,让群众和政府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政务微博、微信要在网络舆论场调动听民意、聚民智、解民忧的积极能量,时刻把网民的呼声放在心上。 

    平等、真诚,在网络舆论场重新定义政府的形象。要在新媒体平台上做好群众工作,各级政府要放下身段,平等对话,坦诚交流并要包容异见,以形成最大共识。

    深度、精度,优化信息服务提升政府信息的公信力。群众不仅需要权威的政府信息发布,也需要解析、解读和解答,不仅需要文字概述,也需要图片、音频、视频,甚至移动客户端。政务微博、政务微信要善于尝试和运用多媒体方式的立体发布和表达,注重分析网民特点,掌握个性化信息需求,做到量身定做、精准传播,提高政府信息传播实效性和用户满意度。

    (作者单位:上海市民政局信息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杨芳秀

都市报融合的方向:向下扎根,深耕本土
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移动互联网中的纸媒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