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主流话语在媒体融合中强势回归

——乐清日报杨铭安骤逝事件报道剖析

瞿维妙 《 新闻战线 》(

    4月中旬,浙江省乐清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警察、浙江省劳模杨铭安突然离世。在媒体融合时代,在传统英雄人物报道屡遭质疑的当下,如何让主流价值观在先进人物报道中获得最大程度的释放?我们认为,让报道文本的情感化、真实化、新锐化替换脸谱化、高大化、传统化的模式,至关重要。乐清日报借助媒体融合力量,对此做了积极探索。 

    在争议中达成报道共识

    杨铭安走得非常突然,因心肌梗死离世。生前,他担任乐清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大队副大队长,是业内很受尊重的痕迹专家。在离世当天,他还做了很多工作,日程满满。

    杨铭安是4月15日20时许去世的。当晚,他骤逝的消息首先在朋友圈被频频转发。我们几位记者编辑在朋友圈里看到许多与杨铭安并不熟悉的人在缅怀他,还有许多人在朋友圈说自己与杨是亲戚。其实,这些认亲的,基本是杨的远亲,都是绕了好几个弯的。为什么一个没有权力与财富资源的人,会得到那么多人的认可,人们以与他沾亲带故为荣?采编人员意识到他的离世将会引起许多乐清人的情感共鸣。

    次日,我们马上组织对此事件的报道策划。当时对如何报道这个先进人物,内部曾经有过争论。一方认为:杨铭安没有倒在工作岗位上,而是下班后给老父亲做饭时倒下,这会让先进人物的形象与新闻价值打折,报道分量不要太重。另一方认为:刑侦工作尤其痕迹检测工作是一个非8小时工作制的警种,他33年坚守在这个艰苦的岗位上,生前又是先进人物,不能因为没有倒在工作岗位上就怀疑其本来蕴含的赤诚守护社会公义的价值。

    当然,很快达成共识:要把握好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做大做强这次报道。并且很快,乐清市委宣传部也给出了宣传好这位先进人物的意见。

    在媒体融合中积极创新

    策划中,我们将媒体融合作为这次先进人物报道的一次重要探索。当天纸媒的报道,通过微信公号中国乐清网以及由报纸营运的乐清发布微信公号同步发布。

    为了延续传播热度,我们规划了纸媒与网媒的分步报道节奏。根据不同的媒体性质,选择对应的报道方式。

    从下表可以看出,在连续报道中,借助媒体融合平台,让有关杨铭安的报道持续了整整一周。

    在这些报道中,乐清日报有限公司拥有的“中国乐清网”微信公号,获得了2.2万点击,乐清日报代为营运的“乐清发布”微信公号,获得了1.1万点击。特别令人欣慰的是, 推出的祭奠专题有3.5万多人次参与献花。而这个弥漫着人文情怀的祭奠专题中,落款就是“乐清日报全媒体出品”。

    如果说注重媒体融合是这个时代互联网思维的反映,让生产的内容获得更广泛更深层的传播,这是技巧;那么,如何生产出好的内容,让好的内容与好的传播方式匹配,依旧是一件考验媒体人对新闻内容认知程度的事情。在这个报道“连续剧”中,我们配备了精英采编力量,在消息、深度调查、评论写作方面,各展所长。深度报道《痕迹专家杨铭安的人生痕迹》,对人物的生前一天做了还原,兼顾其33年警涯,从细节入手,人物形象真实、生动;评论《高贵离我们之近》,将人物一生与主流价值观结合观察分析,认为作为痕迹专家的杨,价值在于对生命尊严的守护,对社会正义的守望。评论还说,“对杨铭安的追思,是对他留给我们财富的一次厘清、一次弘扬。宏大叙事并不排斥绵绵思念,春天里的这场告别,也是一个群体对高贵本质认知的复苏:原来,高贵离我们如此之近,伴我们如此之久”;而“祭奠专题”则图像文字音乐并茂,编辑了杨生前的工作与生活图片,包括他平时上班所骑的自行车、尚未关机的电脑、默哀的战友等,种种场景,每张图片配以短诗,比如:“电脑还没关机|而你已经离开|真想,你只是像电脑遭遇了病毒|可以重装复活”、“从家到单位|你曾经年复一年骑车穿越|只是|为何这么早就抵达了终点”。这些充满情感的文字,配上淡淡忧伤的音乐,经过后期的精心制作,让传播效果获得了超乎预期的效果。全城缅怀一名好警察,成为那段时间乐清的热点事件。

    在探索中把握主流价值观回归

    在连续报道发表之后,4月25日,温州市政法委作出《关于在全市政法系统开展向杨铭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如果说,网友与我们在全媒体平台上的积极互动,是聚合了来自民间的善意与暖意,是对杨铭安身上所蕴含的主流价值观的一种认同,那么,温州市政法委的这个决定,则是我们收获的来自组织的充分肯定。

    在这次全媒体融合过程中,我们有几点比较深的体会:

    戳中公众情感易燃点,寻准官民共鸣契合点。我们注重全过程的人文精神彰显。话语表达需要的是技巧,但技巧的首要因素应该是真诚。报道先进人物,应该首先寻准官民共鸣契合点,对于社会基本正义的寻求与守护,应该是相通的。我们意识到,杨铭安骤逝事件的发生,作为媒体人,不能忽略,更不能冷漠对待。最初发生在微信朋友圈的消息转发,让我们感受到了正向民意与新闻价值,非常适合媒体借此弘扬主流价值观。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运用好媒体资源,将报道做得更贴近人心。

    拓宽传播影响面,延续传播持久性。传播需要保持一定的节奏,我们意识到,这需要从两方面努力:一是空间上的传播广度;二是时间上的传播深度。我们对每天的报道都有规划,然后会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局部调整,这样就让传播显得比较有序,保持一定的节奏。

    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公众情感热度飙升,这对于警察整体形象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作用。近年,警察形象不时受到损害。警察队伍当然有害群之马,但也不排除经过网络发酵之后,有着某种污名化警察的倾向。杨铭安的过劳辞世,让公众对警察本质有了更多的了解与理解。

    坚持报道事件真相,坚守真实可信底线。这是典型的新闻策划,而非策划新闻。如何扩大影响面,对先进人物的工作与生活细节,进行理念上的挖掘,非常重要。

    在第一篇深度调查的采编过程中,我们也发生了一些争议。比如对于他生前最后一天下班之后去医院探望亲人的细节,一方认为应该删除这个细节,怕削弱人物的完美性,因为这是私事;另一方认为,这是很能体现人物除了“会做事”,也“很会做人”的一面。既然是还原生前的一天,如果抽离了这部分,就构不成一整天的活动了。细心的读者就会发现。最后,在公安方面的支持下,我们还是保留了杨铭安去世前探望生病亲人、给老父亲做饭时倒下的细节。因为这两个细节很能彰显杨铭安亲情的一面。

    我们相信,从传播规律来看,这些细节不会让先进人物打折,却更能让公众接受这样充满情感、爱人孝老的人物。

    对于英雄与先进人物的宣传,最近因为网络上发生的一些事件掀起了口水战。这些争议也提醒我们,如何在宣传先进人物时,更真实地再现他们,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让英雄的报道不因一些细节问题而被解构?这就需要我们尊重细节,不要让传播话语因为细节失误,导致宏大主旨陷于被质疑。

    政治正确,并不排除生活真实。细节用好了是天使,用不好就是魔鬼。从这点上讲,媒体的解读能力与舆情把控能力成正比。

    (作者系乐清日报总编辑)

    责任编辑:祝晓虎

以虔诚之心 续写一纸辉煌
大型新闻直播导播与关键镜头设计
典型报道应多一些互联网思维
军事电视谈话节目与主持人
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新社会新闻报道的实践
主流话语在媒体融合中强势回归
大数据时代的“第三方信源”
事件性新闻摄影中的细节
展示“阳台上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