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军事电视谈话节目与主持人

俞 洁 《 新闻战线 》(

    电视谈话节目起缘于西方,是一种用大众传媒展现人与人之间自然谈话过程的节目样态。因交流感强、个性化表达、制作便捷等优势,谈话节目在我国电视领域里大行其道,种类数量繁多。在军事电视领域里,谈话节目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当然,由于受专业领域的限制,军事电视谈话节目的数量并不多。笔者从2001年开始主持军事电视谈话节目《心里话》,在这一领域有多年实践,本文结合自身探索谈谈如何主持好军事电视谈话节目。

    好的谈话节目,一定要有互动良好的谈话场

    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只有在松弛、自在的状态下,在舒服的环境中,才能挥洒自如、畅所欲言。如何拥有一个良好的谈话场呢?

    主持人与嘉宾良好谈话关系的建立将决定谈话氛围。

    一档好的谈话节目,就像是一次在自家客厅进行的愉快聊天,相谈甚欢,在相互的刺激、碰撞下,主人思路清晰、敏捷,客人观点新颖、妙语如珠。北京电视台为主持人春妮量身打造的一档谈话节目叫《春妮的周末时光》,所有嘉宾都是请到家里做客的客人,他们畅聊、吃饭、喝茶,刻意把演播室变为客厅,人为还原谈话节目的客厅氛围,将大众传播回归为人际传播。

    军事电视谈话节目在谈话氛围的营造上会比其他谈话节目更难一些,军事节目的正规、严肃、严谨等特质都会对主持人和嘉宾有所限制,似乎身穿军装只能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而有些第一次面对镜头的嘉宾更是会因现场气氛的凝重而紧张得不知所措。在局促、紧张的状态下进行交流,往往会导致语言干瘪、思路混乱、逻辑不清,直接影响节目质量。

    其实,军事节目是权威的,但不是冰冷的,是严谨的,但不是刻板的,是官方的,但不是说官话的,军事节目是传播正能量的,更要彰显人性的光辉,更要有温度,军事谈话节目里不能充斥着空话、套话、正确的废话。

    笔者主持过几百期谈话节目,面对过各种不同身份、性格的嘉宾,也摸索出一些与嘉宾相处交流的经验。在高原海岛边防基层做节目,面对普通官兵,我习惯于在前期采访时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工作中,尽可能体验他们的角色,多和他们聊天、接触。因为这些官兵大多处于封闭环境中,不善于应对记者、面对镜头讷于表达,如果和主持人不熟悉,在录制节目时会非常紧张,提问时我也会把大问题切碎,尽量从细节入手。而对于一些军队机关、医院、院校的嘉宾,这样的顾虑就会少很多,我通常会和编导共同进行预采,由编导提问,我在一旁观察倾听,抓取嘉宾特点,保持距离,使得嘉宾在现场仍然有新鲜感。面对一些高层次的专家、学者,我会在文本设计的基本问题之外再准备几个或有趣、或轻松的小问题,根据嘉宾表现,在现场“突然袭击”,期待思想碰撞的火花,往往有令人惊喜的效果。

    主持人与嘉宾彼此的了解程度将决定谈话深度。

    主持人与嘉宾之间往往是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在节目里却需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的谈话基础,主持人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挖掘展现出被访者的内心世界、情感经历甚至是自我披露,与嘉宾之间的相互了解程度是关键。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的过程应该是渐进的、有层次的。首先是一个人的社会角色信息,即职业背景、经历、社会归属群体、文化背景等;其次才是个人心理学信息,即性格、爱好、心理活动等。前者相对于后者更加外显并且易于获得,而谈话节目却往往要突破嘉宾心理活动的隐蔽性,抓取嘉宾情绪的细微变化,挖掘出隐藏于社会角色面具背后的真情实感。军营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军人极少出现在大众传播媒体中,军事电视谈话节目需要直面的嘉宾大多是没有媒体经验的普通人,这就需要主持人事前做好充分的案头工作。与嘉宾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诚实的态度。对方对于自己的态度,往往折射了自己对对方的态度。要想让嘉宾敞开心扉,主持人必须驱除作秀的魔咒,如白岩松所说,把“主持”缩得更小,把“人”放得更大。

    尊重对方。要尊重差异、尊重不同观点。如同主持人张越所说,最高级的尊重应该是,“我没有权利让对方说出我想要的东西”。

    真诚地倾听。倾听,不止是用耳朵,重要的是用心。主持人的表达是为了引导、归纳、总结谈话,而不是展示自己的口才。笔者访问复转军人代表朱军,作为深谙谈话技巧的主持人,他在节目结束后说,“你刚才表现很好,说话不多,是一个好的倾听者”。我想,朱军所说的“说话不多”就是对提问者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要求。

    良好的军事素养。鲜明的专业领域特点,决定了主持人还应具备军事专业领域的知识,能和嘉宾在一个层面上交流,还要通过自己建立起职业军人和普通受众之间的理解通道。笔者曾经采访过许多陌生军事领域里的特殊职业者,比如破拆弹药专家、高原泵站的军士长、军犬基地的驯犬员、空军机场的驱鸟兵等等,深知受众对他们的了解程度,往往取决于主持人对他们的了解程度。所以主持人首先要掌握公众期待,其次要钻进这些特殊领域成为半个专家。

    学习并运用心理学知识。作为谈话节目主持人,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有利于主持人通过观察,掌握嘉宾的心理变化,并且更利于主持人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换位思考。

    有质量的谈话节目,应提供足够的信息量

    谈话节目虽然不单纯以传递信息为第一要务,但一定要为观众提供足够的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指信息有看点,让观众增长知识、提高见识;更高层面是指传播的信息精当,不冗余、不啰唆;而核心层面则是指通过节目传播主流价值观。对于军事电视谈话节目来说,在展现当代革命军人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的同时,更应该致力传达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动态……尽最大可能集聚和激发全社会强军兴军的智慧力量。

    传播有效信息需要遵循一定的结构规律。

    谈话节目中的“问”与“答”是一种更加结构化的形式,有着明确的任务导向,交流双方也有着明确的任务角色,交流过程比较严谨,这是完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聊天交谈,遵循一定的结构规律更有利于信息的有效传播。

    如同古人所说,写文章要“凤头,猪肚,豹尾”,谈话节目的基本结构为开场、进程、结尾。在开场中,主持人需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建立主持人、嘉宾、观众之间的谈话联系,引入主题;二是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设置谈话语境。进程是节目主体,主持人要根据预先设置好的谈话结构通过提问引导节目沿着既定方向走,同时还要根据嘉宾的表现临场反应,就大家感兴趣的热点进行深挖。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需要建立明确的结构意识,始终把握好谈话方向,有些嘉宾遇到兴奋话题可能会滔滔不绝、漫无边际,需要主持人及时巧妙地收住话题。结尾部分对于揭示主题、传达价值观极为重要。在节目进程中,主题常常会被各种观点、信息、故事所掩盖,而在结尾处,主持人要根据节目的需要巧妙地把散落在各种感受、思绪中的主旨提炼出来,意义的升华和价值取向的引导是节目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在军事电视谈话节目中,容易遇到“规定动作”——主题先行,这时主持人需要把控好“嘉宾想说的”和“受众想听的”之间的矛盾,做到把大理论往小问,把小细节放大化,引导嘉宾不说空话套话。

    要使传播的信息有意义,需从个性中抽离出公共价值。

    谈话嘉宾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经历,如果节目仅仅停留在挖掘故事、渲染情感的层面,显然不符合大众媒体的传播目的,掌握现场走向的主持人,在节目过程中应该有效地思考,有效地解释,有效地评价。要从群体中找到个性,再从个性中提炼出公共价值。军事谈话节目则需要在找个性上下工夫,在军人群像中体现出个体的生命意义,继而传播核心价值观。

    2006年7月,笔者在制作北京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华益慰谈话节目中,就曾引用一位英国医生在“撒拉纳克”湖畔的铭文:“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作为对一代名医的评价和对人间大爱的诠释,进而引发了一场关于华老、关于医德、关于奉献、关于感恩的社会思考,事后解放军报刊出了我对此期节目的感悟,很多官兵反映,笔者在节目中对“大医有魂”具体生动的诠释,提升了节目传播效果和社会价值。

    (作者系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军旅人生》栏目主持人,一级播音员)

    责任编辑:杨芳秀

以虔诚之心 续写一纸辉煌
大型新闻直播导播与关键镜头设计
典型报道应多一些互联网思维
军事电视谈话节目与主持人
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新社会新闻报道的实践
主流话语在媒体融合中强势回归
大数据时代的“第三方信源”
事件性新闻摄影中的细节
展示“阳台上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