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用不一样的新闻赢得生存空间

——武汉晚报以“原创内容”突围的创新实践

● 周 洋 王建兵 唐志平 《 新闻战线 》(

    当今的传媒市场在极速裂变,门户网站已经被业界列为传统媒体,报纸更被戏称为古典媒体。对纸媒来说,一个很无情、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阅读率在下滑,主流读者逐渐流失。与此相对应的是,报纸的商业价值下降,广告营收跌势未止。

    相较于市民类报纸的上一个“黄金十年”,现在的晚报都市报,无论是在宣传中的作用,还是在传播中的地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既要直面市场,在纯新闻领域奋力打拼,还要承担一定的宣传职能。作为地方媒体的晚报,如果不能找到吸引读者的新方法,被市场抛弃的速度肯定越来越快。

    靠什么留住读者?笔者的看法是,报纸的王牌还是内容,还是原创新闻。强化内容的必读性和不可完全替代性,给市场提供不一样的产品内容,报纸是能够赢得生存机会的。

    近两年,武汉晚报在办报理念上,力求“做不一样的新闻”。在具体的报道和新闻策划上,竭力打上创新、独家的印记。

    向正面报道要影响力

    报纸的调查、证伪功能和一向的严肃性,构建了网络媒体难以企及的权威性、公信力。引领舆论是主流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天职,也是确立舆论权威的不二法门。

    指令性报道,可读性先天不足,对市民报来说从来都是个头疼的问题。简单应付,上级不满意,对报纸自身来讲,也不划算。报纸的版面是有价的,印刷、发行的刚性成本摆在那里。

    在主流媒体大力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期,武汉市正为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冲刺。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谋划,2014年10月4日,武汉晚报决定与武汉市旅游局共同发起成立了国内首家“文明旅游银行”。通过这一独创行动,给城市文明宣传找到一个崭新的支点。

    “文明旅游银行”,是武汉晚报2013年“旅游奖文明”活动的延续。在“旅游奖文明”活动中,如果游客全程文明旅游,旅行社奖励游客200~300元现金,以此来鼓励游客文明旅游。这项活动反响强烈,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都给予了报道,上百家网站予以转载。活动打造的全国首个出境文明旅游团到泰国后,多家泰国报纸、电视台也跟团报道。

    对游客来讲,“旅游奖文明”活动只是一次性消费,下次外出旅游能否继续保持文明,则成了未知数。能不能让文明旅游长期化、常态化呢?“文明旅游银行”的点子,应运而生。

    武汉晚报建立了一个数据后台,为每名游客开设“文明账户”,记录其文明行为以及积分。比如,游客到北京登长城不乱丢垃圾,可以积10分;到马尔代夫不乱丢矿泉水瓶,能得到30分等等。每1分相当于4元钱,积够分数就能兑换相应价值的景区门票、游船船票,还可以到加盟的旅行社换取旅游名额等等。积分最高的游客,年底还可以获得“武汉文明旅游形象大使”称号和物质奖励。

    “文明旅游银行”一开业,就得到了众多旅行社和景点景区的响应,很多单位要求加盟。市民的反响也很强烈,河南、江西的一些游客闻讯后打来电话,要求参加这项活动。相关报道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新华网等上百家媒体转载或评论。这项活动也引起中央文明办的关注。

    以“空间”突破“时间”

    就制作流程而言,在各类传播渠道中,报纸所需要的完成周期偏长。要想在重大事件报道中凸显影响力,报纸必须在空间上寻求突破。

    突发事件,能在既定时间产生最多卖点新闻,是包括晚报在内的所有媒体全力角逐的报道领域。但是,摆在面前的事实是,当职业记者们还在准备出发时,大量第一手的信息已在微博、微信朋友圈中疯狂转发。

    当一些纸媒要求特派记者们完全放弃现场特写,转而深挖现场背后故事时,也会受到主客观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就只能发新华社通稿?

    鲁甸地震发生后,武汉晚报多次召开选题会,最后有同志提出,武汉高校密集,每年都有不少云南的孩子来武汉上大学,能不能和灾区教育部门联手,了解一下有多少灾区孩子上学面临困难,然后由报社发出倡议,帮助这些孩子如期前来大学报到?这样做的好处是,不给灾区添乱,而是给灾区帮忙,送上一份温暖。

    而且,这个大胆的设想是有现实依据的,初步调查显示,光是武汉大学,每年就会录取二十多名云南昭通的新生。

    武汉晚报决定发起“鲁甸行动”,派出一名记者到地震灾区,找到昭通教育局,收集当年考上武汉地区大学的新生名单。记者还到武汉大学新生张朝健的家中进行了特殊家访,去年8月8日,《一次25小时的特别家访》在武汉晚报头版头条和二版整版刊发,迅速引爆网络。这篇令人心疼的现场报道,击中了很多人的泪点。武汉晚报向社会各界发出的扶助呼声,迅速得到了热烈回应,很多个人和企业慷慨解囊,最终,28位来武汉上大学的灾区贫困新生,每人每年落实了5000元的助学款。南方航空湖北分公司则向9位赴武汉上大学的灾区贫困新生,提供了爱心机票。8月9日上午,中国晚协在河南开封举行会长会议,临时调整会议议程,听取了武汉晚报总编辑范洪涛的情况介绍,会议决定推广武汉晚报的“鲁甸行动”,全国晚报界共同行动,为鲁甸地震灾区的贫困大学生提供无偿资助,确保他们顺利入学。

    此次以“空间”突破“时间”的举动,获得了很好的后续反响。前方记者共寻访到237名灾区将赴全国各大城市上大学的贫困生名单,通过中国晚报协会转交给各兄弟晚报,北京晚报、今晚报、春城晚报、南昌晚报等多家晚报同行,加入了这项爱心行动。9月1日,新华社发表署名文章《全国多家晚报携手资助鲁甸地震灾区贫困大学新生》,进一步向全国推广这项活动。

    吸引明天的读者,为未来做谋划

    “新闻、活动、广告、发行”,一直是市场类纸媒赖以生存的四大支柱,缺一不可。

    武汉晚报每年要举办各类活动近百场,吸纳上百万人次参与。这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通过提供服务,能够持续不断地粘合读者。

    2014年是武汉晚报复刊30周年,在复刊纪念月的整个9月份,武汉晚报几乎每两天就推出一场活动,其中有公益活动、给读者送大礼的推广活动,也有给报社带来真金白银的商业促销活动。绝大多数活动的目标客户群是成年人,是今天的有效读者。有两项活动则是面向“未来”,锁定的是明天的读者:选拔组建“武汉青少年爱乐乐团”和启动未来大师赛之“最美童画”。

    “武汉青少年爱乐乐团”属于业余乐团,面向武汉所有8岁至18岁的青少年交响乐爱好者,武汉音乐学院免费提供老师、乐器和训练场地。由媒体牵头、专业音乐院校鼎力相助组建城市青少年交响乐团,在湖北省乃至全国都属首例。“青少年爱乐乐团”的目标是,一年内登上武汉最高级别的音乐厅舞台,三年内登上全国高级别舞台。这个活动在武汉叫得很响,参与市民热情度也很高,我们的目标是把乐团打造成一张城市名片。

    “最美童画”引入时下电视娱乐节目流行的“导师制”,邀请武汉一批知名画家,免费给参赛的孩子当导师,负责长期指点。这项活动的热度果然在预期之中,第一期报名,就突破了3000人,一些错过的家长,通过各种途径给报社打招呼,希望让孩子报上名。

    今年,报社会再次举办“武汉青少年爱乐乐团选拔赛”和未来大师赛之“最美童画”。希望通过这两项活动,把越来越多的孩子吸引到武汉晚报旗下,让他们接触晚报、认知晚报,最终认同晚报。

    头版“开天窗”,向读者发出邀请函

    互动性强,是网络媒体快速占领市场的重要因素。报纸要植入互动思维,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类互动手段,增强用户黏性,吸附公众智慧,强化市场存在感。

    眼下,报纸改版的周期越来越短,为让改版更能吸引大众的视线,去年10月8日,武汉晚报史无前例地在头版开了“天窗”,做了一个概念版,整个一版除了报眼位置,全部用来向读者征集改版的建议和意见。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赵振宇教授认为:新闻策划是媒体竞争的制胜之宝,武汉晚报此举就是一个极好的策划,向读者发出了邀请函。只有清楚读者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才能把报纸办得更受读者欢迎。

    这次“开天窗”,在读者和业界都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截至活动结束,共收到读者关于改版意见建议的书面来信1258封、电子邮件568封,“武汉晚报开天窗征集读者建议”的微博阅读量逾480万。这些意见和建议,报社都认真地进行了登记,里面的很多观点跟报社编委会的思路不谋而合,有些建议则让人眼前一亮。

    在武汉晚报新一轮的版面刷新中,很多读者会看到,他们的想法会在报纸上落地。

    组建“双V记者团”,变读者为记者

    报纸有依靠群众办报的悠久历史传统,升级“群众通道”,让他们直接参与新闻发现、策划、报道,既能大大提升新闻的鲜活度,又能锁定参与者,使其成为铁杆读者,进而影响其朋友圈。

    2014年,武汉晚报以复刊30周年为契机,面向武汉市民组建“武汉晚报双V记者团”,邀请读者一起来“玩转”新闻。

    “双V”既是指微博、微信,又寓意英语中的胜利,“双V记者”是一次全新的新闻“众筹”。不是向市民筹集资金,而是向市民广泛征集新闻线索和新闻作品,向参与者发放优厚的酬劳。“双V记者团”是新闻提供人,也是新闻采写者,是和职业记者一起进行新闻采写互动的“市民记者”,所发现或采写的新闻可刊登在武汉晚报,也可发表在武汉晚报官方微博、微信开设的“双V记者团”专栏。当然,“双V记者”采写的稿件要见报,会有职业记者进行核实和补充。“双V记者团”成员提供的新闻线索或采写的稿件无论刊发与否,都按新闻价值大小实行等级打分,发放报酬。武汉晚报专门构建了双V记者的考核体系,并由一位本报记者担任专职的“记者团团长”,对成员进行管理。“双V记者团”首批成员名额为1000人,后来扩容为2000人。

    作为一种全新的新闻生产形态,武汉晚报的“双V记者团”还只是起步阶段,需要不断摸索、完善。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活动对报纸的正面加分显而易见。

    与“双V记者团”类似,武汉晚报还有一个“留学生采访团”,成员遍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一旦有重大事件发生,他们就能为武汉晚报的读者带来第一手的现场新闻。这种请读者做记者的操作模式,得到的不仅是线索,更是让他们和身边的人成为武汉晚报的忠实粉丝。

    当下报纸面临的挑战,是现实而急迫的。不论是我们的态度、创造、互动还是对未来的谋划,都是为了在数字时代扬长避短,通过不一样的新闻,在整个传播格局中寻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作者单位:武汉晚报)

    责任编辑:郭潇颖

既要突出主题 又要彰显个性
在服务中体现并提升自身价值
移动互联传播下引爆新注意力
用不一样的新闻赢得生存空间
灾难性事件中,新闻专业主义的践行
新常态下的舆论引领与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