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拥抱媒体融合之春

● 鲍国之 《 新闻战线 》(

    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人们更喜欢的是春暖花开。

    当下中国,多业并举,各业竞发,其中,媒体融合之春已然来临。

    作为媒体人,无论是传统还是新媒,都期望改革与创新,都希望转型与发展,都渴望拥抱媒体融合之春。

    媒体融合的春天来了,我们准备好了吗?

    其实,坐而论道没啥用,关键在于有行动。我们应该从脚下能做的、必须做的做起,当汗滴禾下之种者,做辛勤耕耘之园丁。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今晚报社、今晚传媒集团已经将媒体融合发展作为抢抓的重大机遇,推动集团转型发展,并对这一改革创新的新常态充满信心。这信心来自于在媒体融合中,我们所做的恰如种者与园丁。迎春之际,愿以此文说一说种者及园丁之事。

    准备之一:市场运营必须到位

    前些年,业内人士常说,地方平面媒体干网络,不可能盈利,赔钱是常态。是真的吗?

    尽管我们不是行家,但是媒体人深知,网络作为新的媒体形态,所服务的读者或网民应该是最大的市场,市场所需所求形成的用户需要,是网络市场化运营的方向。即媒体融合也是一项市场运营工程,这种运营不可能不战而胜,也不可能一战就胜,当然最不能做的是不战自败,自我矮化。把地方平面媒体干网络说成赔钱是常态,显然是自我矮化,不战自败。

    今晚报社、今晚传媒集团做的是把握战略,追求战术,向市场化要效益,实现战而胜之。

    2011年4月8日,今晚网上线。同时,集团成立了今晚新媒体有限公司,负责今晚网的市场化运营。集团为这次上线的投入虽然不是很大,但提出必须当年收回投资。当时的考虑是,凡是投资,必须要有回报,而没有回报的投入意味着持续性投入,就有可能成为无底洞,进而会影响这一新媒体的健康持续发展。今晚网之所以在此前的十余年迟迟没有上线,担心的就是长期没有回报的问题。这,应该属于顶层设计。不仅要盯住盯紧,还必须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与市场运作。实践证明了推动今晚网市场化运营的顶层设计的正确性。当年,今晚网如期收回了投资。

    在成绩面前,由于放松了对于市场化推进的持续性管理与控制,次年没有达到收支平衡的目标。集团不得不加大包括人员调整、机制设计等一系列改革创新的力度,推动今晚网市场化进程加速。在此期间,网站的生活化定位、平台化服务、频道化管理、项目化组合、绩效化考核、市场化营销等举措纷纷推出。如在市场化营销方面,今晚网实施了全案营销模式,线下活动一个接着一个,与平面媒体的相融互动也比较自如。改革创新的收获是明显的,员工不再旱涝保收,业绩突出的拿到了月收入上万元,差时只有一两千元,网络的点击率也持续上升,突破百万。2013年,今晚网实现了盈利。2014年,在媒体经营十分吃力的情况下,今晚网实现了持续盈利。

    准备之二:观念融合必须到位

    媒体融合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

    从思想观念开始。但是思想观念是从社会生活中来,从媒体实践中来。媒体的融合,实际上始于社会生活。自从移动互联问世,人们的阅读方式就开始从纸媒、网媒逐渐转向了随时随地阅读信息、传播信息的媒体融合模式。作为一种后致工程,媒体融合需要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的解放与创新。

    移动互联技术发展之快,让媒体人今天的感慨明天就会变成为现实。随着移动设备飞速更新换代、高速4G网络快速普及、国内自媒体行业迅速发展,我国手机网民总数增长至5.53亿人,占全部网民数量的85.6%,且仍在增长。移动阅读已经逐渐成为用户获取资讯的主要手段。

    先有事实,再有报道,这颇符合媒体信息生产模式。先有生活融合,再到媒体融合,同样如此。正是追赶着用户的融合之需,今晚报于2013年4月8日,在天津平面媒体中首次发布二维码视频新闻。过去普通的文字记者变成了集文字、图片、影像编辑能力于一身的全媒体记者,改变了传统媒体只有文字和图片的信息生产模式,读者在看报时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观看相关的音视频新闻,拓展了报纸的传播形态,增强了今晚报的吸引力。

    粮草未到,观念先行。媒体的领头者,项目的操盘者,一线的采集者,都必须先过观念融合关,这一关不过,任何随随便便的困难都会成为阻挡媒体融合的理由。比如,在要求文字记者必须向全媒体记者转型初期,有的记者提出报社是不是应该提供视频设备问题。当时集团考虑媒体融合中,记者是受益人,所以要求记者自己解决设备问题。行动快的记者,第二周就拍摄出了视频新闻,第二个月就拿到了近两千元的视频新闻稿费。

    准备之三:技术支撑必须到位

    媒体融合是一项移动互联技术不断更新的工程,没有移动互联技术支撑,媒体融合往往就是空对空。所以在推出二维码视频新闻的同时,集团即启动了全媒体采编平台软件的开发。到2013年底,这一平台软件已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这一平台有四个创新特色:一是多媒体,支持文字、图片和影像等多种形态的传输;二是统一平台,实现主报、子报、网站、微博等多种介质在同一平台进行新闻的采集、审核、发布;三是资源共享,打通了今晚报各采访部门以及系列报刊之间发稿屏障,降低集团采访成本,节约人力资源,提高采编质量;四是移动传输,传稿、审核等操作都可以在手机终端进行,突破了原有采编系统只能在PC应用的约束,打通了手机与PC、一线记者与后方编辑的连接,为记者从新闻一线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实时传送信息构建起畅通的渠道。

    目前,集团的今晚报、渤海早报、中老年时报三张日报全部使用这一平台进行新闻信息采集、分拨和发布。集团五报三刊一网近期也都要统一到这个平台上来。在此基础上,集团对新闻播发模式和采编流程进行了重构再造:制定并出台“先网后报”新媒体采编办法,将新媒体稿件采编纳入今晚报采编流程,以“先网后报”“先简后详”原则,实现新闻信息第一时间、多载体、分层次发布。

    目前,我们在建设新媒体平台上形成了“一网一报双微多主”的格局。一网即今晚网,一报即今晚手机报,双微即微博、微信集群,多主即多个市场主体:包括负责今晚网运营的今晚新媒体公司,负责手机报运营和网络技术开发的今晚网络技术开发公司,负责电商运营的今晚网超公司等,目前这三个市场主体的年总收入规模已达到4800万元。

    准备之四:激励机制必须到位

    媒体融合是一把手工程,同时,也是激励机制必须到位的系统工程。集团先是对媒体内部组织架构进行重组,于2013年成立了全媒体推动领导小组,由社长任组长;同时,成立了全媒体中心,由主管今晚网和系列报刊的编委任主任,具体负责媒体融合发展工作。2014年9月,今晚报社成立了由社长牵头的媒体融合推动领导小组,并将原重大新闻策划中心更名为媒体融合中心,作为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负责组织推动报社的媒体融合、转型升级工作。

    在激励机制上,报社编委会制定了《今晚报社全媒体视频新闻发稿办法》,对音视频新闻给出了具体的选稿标准: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新闻性、时效性,画面具备典型性,即选用事件中最本质、最具表现力、最有吸引力的画面,满足具备较强视觉冲击力的要求。记者采写音视频稿件,可获得相应报酬,其中,登载到今晚网《今晚音视频》栏目稿费为100元,挂二维码见今晚报的稿件,稿费再加50元,高于报纸的文字稿件。一年多来,仅今晚报的要闻、社会、国内、国际、文化、摄影、经济、副刊等一线采访记者就累计拍摄各类视频新闻1000多条,延伸了读者阅读,提升了自身业务技能,也为集团的媒体融合积累了宝贵经验。

    准备之五:内容建设必须到位

    媒体融合势起,有些平面媒体记者一度恐慌。其实,媒体融合恰恰是传统媒体借势提升办报质量的极好时机。媒体融合绝不是谁吃掉谁,而是发挥和放大各自优势,以期满足广大读者新的阅读方式和信息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媒体融合也是传统媒体进一步发挥优势、提升质量的工程。作为传统媒体,应该把自身的优势向极致发挥。我们要求采编人员坚持“走转改”,常态接地气,把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提升到融入基层、融入群众、融入生活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记者采写新闻一定要选好角度,编辑布局版面首先要起好题目。

    为此,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集团着手进行精品媒体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即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报纸质量,运用互联网思维做好分众传播,精准营销。实施媒体精品化工程后,今晚报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新闻报道之中;提出通过起好起准标题,让每一篇报道都成为读者看点,进一步提高了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今晚”品牌影响力得到持续提升,连续11年入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达90.72亿元。

    借媒体融合发展之势,今晚报把海外传播优势进一步放大,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海外传播的全球布局,目前已在全球26个国家的30个城市创办了46个海外版,国际传播能力可覆盖600多万读者,其中28个中文版覆盖300万华文读者,18个外文版覆盖300多万外文读者,外文已达7个语种。特别是新近创办的《今晚报?德文版》《今晚报?法文版》《今晚报?俄文版》,受到所在国母语读者的欢迎。

    渤海早报在精品化办报中,针对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新创办了环渤海新闻周刊、滨海新闻周刊以及专项民生新闻周刊,实现了分众传播和错位经营。

    中老年时报提出办精品报理念,并进行了有效实践,在报纸提价的情况下实现了发行量逆势上扬。

    今晚经济周报通过精品化办报,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的亏损,2014年实现了盈利。

    适合移动互联网传播与服务的内容建设,是媒体融合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应该分成两个组合:资讯服务内容和生活服务内容。按照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重要精神,中共天津市委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媒体融合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其中具体涉及今晚传媒集团的工作就是打造好“问津”这一移动互联新媒体平台。该项目是适应网络和数字技术发展要求,抢占互联网舆论阵地的重要抓手,集团在第一时间部署了这项工作,筹划了组织运作、内容构成、市场资源整合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拟定了初步方案。与此同时,为配合这一平台而进行的另一个纯生活类的APP服务平台也正在启动建设。这两个移动互联平台正式运营后,终端客户有望在短期内突破百万。

    准备之六:产业转型必须到位

    媒体融合不是单纯媒体之间的事,而是一项必须具备关联产业经济和资源支撑的系统工程。做好这一系统工程,有利于媒体融合的经济支撑、内涵丰富、外延扩展,从而进一步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与广度,增强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增强媒体融合的市场张力,放大媒体融合的市场价值。

    为此,今晚报社、今晚传媒集团制定实施了关联产业发展规划,在做好广告主业、发行和印刷以及楼宇物业经营的基础上,全面启动了集团与传媒关联度较大的四个支柱产业,推动传媒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是全媒体产业,二是书画艺术品产业,三是物流与社区服务产业,四是健康养老产业。其中,全媒体产业重点布局移动互联、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等数字化产业,年经济规模已达近5000万元。

    今晚传媒集团和天津绍兴商会共同注资5000万元,成立了今晚国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拓展书画、艺术博览会、艺术衍生品等国内外市场,并开展了文化创意产业峰会、多项书画展览、美丽天津博士绘、羊年春节文化用品开发等活动和艺术衍生品市场的开发拓展。

    物流与社区服务产业通过规划规范实施,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其中,与天津民生银行合作的 “民生—今晚读者智家卡”推广项目,使持卡读者以每月10%的速度递增,让今晚报读者得到了新的实惠,不仅增加了与今晚报读者的黏性,而且改造提升了今晚报遍布天津社区的近百家发行站点硬件质量,扩大了社区服务的范围。比如今晚营养配餐配送服务,目前平均每天配送已达上千份。今晚网超的电商服务也得到快速发展,经营收入突破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65%。

    健康养老产业着手深度布局。集团正在通过社会资源整合与资本运作筹建健康管理机构,发展老年专科医院以及老年体检、养老院、老年旅游、老年教育、老年配餐等领域的市场服务。

    目前,以集团四大关联支柱产业为主的非广告产业,正在稳步推进,健康成长。到2017年前后,非广告产业收入规模将达到5亿元,与主业广告收入的结构比例将从目前的2:8优化为5:5,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目标实现,今晚传媒集团的总资产将成倍增长。

    准备之七:人才培养必须到位

    人是最活跃的生产力,人才是生产力的核心和动力。发现和培养人才,特别是发现和培养媒体融合发展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是十分紧迫的工作。媒体融合没有人才是无法完成的。为此,今晚传媒集团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就规划并实施了集团“四三三人才工程”,按照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规划引进和培养传媒、产业、管理三方面综合人才100人,其中35岁以下40人,45岁以下30人,50岁左右30人。目前,已经确定的各类人才达到70%,并通过“一帮一”、“一带一”、“领项目”、“认指标”等方式,进行传帮带促,已有30多名35岁以下的年轻人才进入了项目带动和主管助理等具体岗位进行实践锻炼。为媒体融合发展的优秀人才成长,提供了创新进取的事业平台。

    从融合发展的实际需要看,集团遇到的人才缺乏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原有的人才梯队结构远远不能满足融合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媒体融合中,移动互联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低,新媒体内容生产、加工服务、营销操作、市场拓展等方面的优秀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这些人才的成长环境和成长速度的改善与提速,将决定一个单位媒体融合发展的质量与水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媒体融合发展之春来了,春暖花开,万木争荣。脱掉冬装吧,拥抱媒体融合之春,需要贴近贴紧,需要身入心入,需要融汇融合。

    (作者系今晚报社、今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董事长)

    责任编辑:郭潇颖

打造精品力作,激发社会合力
拥抱媒体融合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