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传媒影响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

● 姚忠保 《 新闻战线 》(

    大学时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大学生的求知欲强、兴趣广泛、而参加社会实践机会又很少,在了解社会、人际沟通、获取知识以及开展娱乐活动等方面对大众传媒依赖度较高。尤其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加深了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毋庸置疑,大众传媒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知识、新鲜资讯、娱乐消遣、消费时尚等方面,但由于大学生欠缺信息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诸如逃课上网、广告诱导下的攀比消费等行为,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信息化时代,我们理应敞开胸怀接纳大众媒介,而彻底净化网络信息也并非一蹴而就。因此,要减少大众媒介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不能单从媒介这方面入手,更重要的是要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既是大学生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使他们成为信息化时代合格公民的必经之路;既是高校的素质教育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当代社会的时代需求。

    媒介素养教育概况

    媒介素养教育的提出是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大众文化在欧美各国日渐流行,1933年,英国学者F.R·里维斯等发表了《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并首次就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做了专门的阐述并提出了系统的建议。20世纪下半叶,媒介素养教育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以及拉丁美洲、亚洲部分地区渐渐兴起的一种教学科目。

    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众传媒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也日渐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随之开展。

    媒介素养主要包括了传媒素养、媒体素养以及媒介知识等。伴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媒介素养的基本内涵已经得到了扩展,在与纸质媒体的联系中形成了阅读素养;在与电视以及电影的联系中形成了视觉素养。媒介素养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在个人意识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获取,并且对此进行合理分配以及使用;第二方面是在掌握媒介使用能力的基础上,对传媒的基本构架以及基本信息进行分析以及质疑;第三个方面则是在熟悉传媒框架之后,要对媒介信息进行挖掘,促进媒介信息的生产。

    简单说来,媒介素养教育是在大众传媒时代,针对多种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它以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为核心,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形成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能理解其意义以及独立判断其价值的认知结构。此外,媒介教育还力图使未来信息社会的人具备有效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问卷设计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情况,笔者以某高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后,使调查问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本次问卷调查中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法,并且进行匿名答卷,在遵循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以下几点作为问卷调查的主要指标。

    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大学生的年级、性别、专业、消费状况等;

    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大学生所接触过的媒体、媒体使用的喜好及其原因、大学生日常使用媒体的时间;

    大学生校内媒体的使用情况:大学生校内接触最多的媒体、最喜欢的校内媒体、校园媒体给日常生活带来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对媒介的认识以及判断:大学生是否受到培训或者在媒体机构进行实习、对媒介基本状况的了解情况,能否对媒体报道的新闻进行真假辨别、对媒体所发布的信息信任程度进行研究;

    大学生媒介使用能力:大学生在获取媒介信息的种类以及所带来的影响、大学生在互联网上是否有虚拟社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通过网络进行消费、大学生是否利用微博,对政府网站的浏览情况等等。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调查结果

    在本次问卷中一共发放了150份问卷,收回15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142份。调查对象包括了本科阶段的学生以及部分研究生,本文把大三阶段的大学生作为主要样本,并且把其他专业的学生与新闻专业的学生进行对比,在利用SPSS软件中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笔者得出如下结论:

    大学生的媒体使用状况呈现复合化趋势。在本次调查中,超过85%以上大学生会使用两种以上的媒介,其中网络高居榜首。有45%的大学生对网络的喜爱度非常高,有25%的大学生喜爱电视媒介、有20%的大学生喜爱手机媒介、有10%的大学生喜爱报纸媒介。其中,新闻专业大学生表现的热情更大,有100%的大学生会经常使用网络,并且超过80%的大学生会选择使用手机,50%的大学生选择报纸,15%的大学生则会选择广播以及杂志。

    大学生在使用媒介时具有明确目的性。通过对大学生接触媒介的原因调查可以得知,有80%的大学生为了消遣时间、休闲与娱乐,有65%的大学生为了获取相关资讯而进行媒体接触,有35%的大学生利用媒体进行学习,有25%的大学生之所以接触媒体则是出于生活习惯。由此可以得知,大学生在对媒体进行接触的时候,表现出明确目的性,并且在接触媒体的时候往往会呈现出一种比较主动与积极的心态,在调查中还发现,盲目接受媒介行为发生率非常小。

    提高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策略

    利用校园资源,营造媒介素质教育的的氛围

    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课题,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如今,我国很多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强调全面发展,媒介素养教育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大学生要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氛围。大学校园是传播科学知识及文化的重要阵地,大学校园自身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其中,校园广播、报刊、杂志、校园网络等各种小型媒体对媒介素养教育均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校园媒体作为高校开展精神教育的基础平台,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因此,要加强校园舆论的建设,积极发挥校园媒体的优势,在利用多种媒介形式下,营造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氛围。

    开展师资培训,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在大学教育中要积极导入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在开展师资培训的基础上,开设相应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目前而言,我国高校没有从事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力量,现在的媒介素养教育师资在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因此,高校要采取各种措施,在多层次、多渠道的情况下进行教师培训,在调动新闻专业教师积极性的基础上,对非新闻专业的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在职培训,使媒介素养教育充分融到了各科学科教学之中。

    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建立媒介素养教育网络

    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家庭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同样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父母与教师在大学素质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社会对大学生的成长也非常重要,社会的良好发展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环境基础,促使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从而使自身人格得到良好发展。因此学校还要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交流,积极为媒介素养教育营造良好的成长和学习氛围,从根本上促进其发展与进步。

    现如今,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媒介素质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大学生利用媒介素养教育,能够提高自身修养,并且能够及时地掌握媒介传播的基本功能,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国家事务之中。众所周知,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能够使大学生从根本上抵制不良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还能推动我国新闻传播产业的持续发展,在大学生的参与过程中,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责任编辑:郭潇颖

媒体问政的传播效果分析
法制新闻报道中的法律关系问题研究
我国体育传媒的国际化程度剖析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现代传播能力浅析
新媒体视角下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基于微博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与资源共享
新闻发言人用语策略解读
企业管理与传播学关系探究
旅游新闻报道与城市旅游形象打造
电视艺术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