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高校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探究

● 吴 霞 《 新闻战线 》(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我国各大高校中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使用微博的频率加快,微博不仅提供最新、最全的资讯,并且也一跃成为了大学生网络舆论的中心。如何在微博中争取到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权,已经成为当前各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与研究方向。

    微博时代大学生网络舆论所表现出的特点

    大学生网络舆论是指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对于感兴趣的社会生活领域、社会公共事务尤其是校园公共事务所产生的意见、愿望、态度、情绪、期待、评价和想象的公共表达,是多种主导型社会意见的集合体。①在微博时代,大学生网络舆论呈现出以下三种特点:

    微博成为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源泉

    现如今,大学生使用微博关注社会事件的数量不断增加,微博也一度成为大学生网络舆论的主要源泉。一方面,微博借助其他媒介扩大信息的传播方式,从根本上促进了大学生信息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人们利用手机便可以将校园中所发生热点事件进行传播,使大学生对此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微博中所包含的信息包罗万象,不仅涉及校园信息,还涉及社会生活、国家政策等,这些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代大学生对信息多元化的需求。当代大学生通过微博可以获取到与自身学业、就业、生活等方面密切相关的新闻事件,还可以针对自身比较感兴趣的信息与业界其他人士进行沟通、交流。

    微博扩大了大学生网络舆论的传播范围

    微博属于一种信息传播形态,在微博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成为了一种裂变式传播,它通过粉丝之间的裂变将相关信息进行传播,从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因其年龄、阅历、兴趣爱好的优势,在粉丝的裂变中引起了众多受众的围观,成为微博活跃的主体。因此,微博的出现促进了当代大学生网络舆论的传播范围。

    微博加大了大学生网络舆论的难控性

    微博所具备的便捷性以及交互性在为人们带来更多有效信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掺杂了众多低俗、虚假的信息。大学生属于个性张扬、崇尚自我的群体,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对他人的意见持有逆反心理,而且由于大学生欠缺社会阅历,使得他们对事件的处理过于感性。除此之外,微博信息过于庞杂,大学生对信息的真假无法正确判断,一些时尚、新奇的不良信息容易吸引他们关注度,甚至部分大学生为求成名,故意传播不良信息、虚假信息,给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发展带来诸多难以控制的因素。

    思政类微博在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中的可行性分析

    思政类微博是高校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发展,是我国高校教育的思想基础,也是每一名高校教师应该履行的职责。思政类微博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凭借着在大学生中主流地位以及权威形象,利用微博的特点组织相关信息进行发布,在形成意见领袖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从根本上促进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引导当代大学生朝着网络舆论正确的方向前进。

    思政类微博能够掌握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舆情动态

    伴随着网络的出现,当代大学生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仍然处于潜水的状态。因此,高校并不能够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了解,无法对大学生的网络舆情进行分析与研究。而微博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人们在发表信息时的公开性,并且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具有即时性、便捷性、碎片化等各种特点,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园博客、校园论坛的不足,使大学生能够随时获取到校园中最热门的信息以及最具影响力的新闻。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可以将自己身边所发生的诸多事件利用微博的形式进行发送,使大学生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之中,从而在满足大学生获取信息需求的同时,也彰显了自身的个性。

    思政类微博提高思政教育的发展

    一般而言,大学生的网络舆论方向与高校的思政目标是一致的,大学生网络舆论方向能够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从根本上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发展。思政类微博的本质是高校思政教育在利用微博等各种新媒介的帮助下传播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与主要内容,从根本上引导当代大学生网络舆论的方向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因此,思政类微博作为当代大学生网络引导的主要途径,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除此之外,思政类微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使大学生成为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在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中,能够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沟通不畅现象,从根本上提高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可接受性。

    思政类微博是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的重要途径

    积极建设“微博红军”队伍

    所谓的“微博红军”是建立在“思政类微博”的基础上为思政教育的发展保驾护航的主力军。微博红军主要包括微博评论员、微博信息员、微博主等,并且该类职务一般由学生与教师担当。作为思政类微博主,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素养,还要具备坚定政治立场,根据微博的优势,利用各种手段吸引当代大学生,使大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微博之中,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话语权,使其成为微博中最为重要的意见领袖。微博评论员主要的作用是在利用微博所具备的“转发”以及“评论”功能的基础上,对内容健康、积极的微博内容进行转发,从而发表正面观点,对消极内容进行分析、纠正,引导当代大学生要理性、科学地看待问题。微博信息员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微博对国家的基本政策、学生的发展动态进行了解,分析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基本特点以及发展状态,由此向学校进行报送,为高校开展网络舆情的基本活动奠定有力理论基础。

    建设分层、分类的引导体系

    思政类微博应该根据大学生差异化发展的基本特点,对其确定不同的引导重点,实行分层、分类的引导。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大学生所在的年级建立引导体系,一般而言,一年级学生要开展新生适应教育;二、三年级的大学生要开展素质培养;四年级的大学生要开展毕业就业教育。

    强化议程设置功能,促进网络舆论发展

    传统的大学生网络舆情中,议程设置功能过于权威,一般以校报、校刊为主要代表,并且在大学生网络舆情中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而伴随着微博的出现,每一个大学生都具备了话语权,在微博中可以针对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该观念受到学生的关注,会促进该事件具备显著性特征,从而影响网络舆论的发生。思政类微博在信息发布的过程中有可能会被微博中大量的信息湮没,从根本上弱化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题。因此,思政类微博要不断加强自身所具备的议程设置设置功能:一方面,思政类微博要壮大自己的粉丝团队,在利用粉丝之间的信息传递中提高大学生对思政教育话题的关注,使其成为热门话题,引起大学生的关注与谈论。另一方面,高校要借助学校内的校刊、校报,使其进行转载与整合,使思政类微博的内容受到大学生的关注。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入微博平台,将其内容进行转发,使大学生对其进行评论,在增强思政类微博的话题敏感度中,使话题具备显著性,从根本上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发展,使大学生网络舆论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郭潇颖

    注释:

    ①邱启照:《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运行机制探析》,《大学教育》2012年第10期。

媒体问政的传播效果分析
法制新闻报道中的法律关系问题研究
我国体育传媒的国际化程度剖析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现代传播能力浅析
新媒体视角下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基于微博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与资源共享
新闻发言人用语策略解读
企业管理与传播学关系探究
旅游新闻报道与城市旅游形象打造
电视艺术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