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3D打印对知识产权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 柳 萍 《 新闻战线 》(

    3D打印机(3D printers)又被称为三维立体打印机,是能够 “打印”出真实3D物体的设备,被称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创造性科技。在推广和发展3D打印技术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和形态造成一定的冲击,产生一系列的版权问题,如果我们不对其进行规制和防范,可能会引起新的“盗版”形态和道德危机,进而阻碍3D打印产业的发展。

    3D打印技术的发展现状

    3D打印技术是一种综合应用了CAD/CAM技术、光化学、激光技术、材料技术的高科技技术,涉及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可以帮助建筑、医疗、工业制造等领域的设计者,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全实物模型,便于对CAD设计模型进行重新修订,大大缩减了产品研制时间以及为错误设计而浪费的时间和费用。目前,3D打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医疗、航天、工艺品制作、机械制造等行业领域,且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打印成本在不断下降,打印速度和打印质量在不断提升,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很大程度上预示着3D打印时代的到来。

    2010年3月,一位名为恩里科?迪尼(Enrico Dini)的发明家设计和发明了3D打印机,给制造业带来了明显的变化。虽然目前3D打印机在科技领域已经成为大热门,但是仍旧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购买3D打印机的潜在用户也主要是工业客户群体。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成熟,采购成本与应用成本的下降,民用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经开始逐渐显现出来。据市场研究公司Wohlers Associates预测,到2021年全球3D打印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8亿美元,远高于2012年的22亿美元,表明3D打印行业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在我国,3D打印技术已经开始得到快速发展,2012年10月15日,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在北京宣告成立,3D打印体验馆也于2013年1月在北京DRC基地开业,可以提供包括3D设计、3D扫描、3D数据存储等内容的全产业链的服务,这表明我国的3D打印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国内的3D打印机企业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做国外3D打印机的代理商,这也是最初级的经营模式,往往需要付出越来越高的代理成本;开展3D产品的打印任务,业务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民用市场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企业引进国外技术或零部件,在国内进行组装生产;企业在内部进行3D打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获取自己的知识产权。虽然国内从事3D打印业务的企业还主要集中在前三个层次,在制造成本、打印精度、打印速度、打印效率、材料选择、产品稳定性、版权保护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改善的环节,但我国3D打印时代的到来已经不可阻挡。

    3D打印技术对知识产权制度与传统形态带来的挑战

    2013年2月中旬,美国HBO公司给费尔南多?索萨发送了一封叫停函,原因是其通过3D打印机打印的iPhone底座窃取了 HBO电视网发行的电视剧《权力的游戏》中铁王座的灵感。同时,一家英国游戏公司也给某3D打印机商家发出了停业“命令”,原因是该商家用3D打印机制作了该公司的流行桌面游戏“战锤”中人物的实体模型。3D打印机搅动的版权冲突由此开始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目前,3D打印版权纠纷的处理手段还仅仅是停留在停止或暂停销售产品的层面,并没有上升到诉诸法律的层面,但是由于3D打印技术使得产品更容易被复制,专利的保护也变得更加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盗版”的几率,形成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严峻挑战,所以法律界人士迫切需要寻找可行的应对之策。随着3D打印机飞入“寻常百姓家”,由3D打印机而引起的知识产权冲突将会越来越多,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产品的商标问题,由于商标主要是用来保护消费者和企业权益的,即帮助企业区别他人、帮助消费者确认产品的特性,如果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带有商标的产品,并且仅仅是出于教学、观摩或公益等用途,则可能不属于商标侵权的范畴,但是如果将其在公共场合进行展示甚至用于商业用途,则很有可能造成商标侵权的事实。

    其次是产品的专利保护问题,由于产品的专利保护需要向专利局申请,而且必须具备实用性、新颖性和创新性的特征,所以受专利保护的实际物品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但不管侵权人知情与否,只要他用3D打印机打印了受专利保护的物品即构成专利侵权,但诸如产品配件等物理产品却一般不在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次是产品的版权问题,这也是3D打印技术对知识产权形成挑战的核心问题,由于每一件固化于有形媒介的原创作品(文字、图案和设计等)都享有版权保护的权力,所以在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复制、下载或3D扫描时,就有可能出现侵犯版权的问题,这主要取决于通过3D打印的部分或全部产品的用途,尤其是在将其用于商业用途时,比较容易出现版权纠纷问题。如打印者只是将3D产品用于自己欣赏等合理用途,则不容易构成侵权;若将其用于发行、盈利等商业用途,则比较容易构成侵权。

    3D打印时代知识产权问题的应对之策

    随着3D打印时代的到来,3D打印已经被认为是社会化制造的生产方式,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设计者、生产者,甚至建立一个打印工厂,它对传统的资本运作和工作分配模式造成了冲击,如何规避可能出现的3D打印版权问题也就成为影响3D打印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第一,必须加大3D打印行业的资金投入,促进3D打印控制技术的研究,进而对个人以及团体使用3D打印机打印触及版权问题的行为进行限制,让行为人只有在打印符合规定的产品时才能顺利打印。尤其是在针对武器、弹药等危险品产品模型和特殊图纸的高精度3D打印时,必须尽快出台相应的限制措施,降低3D打印技术在发展进程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要在法律上对3D扫描打印模型的版权进行明确规定,由于当前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经远远超越了法律的框架,必须尽快对3D扫描打印模型的权利界定、归属等法律问题进行明确,进而为3D模型产品的扫描、复制、打印、修改、出售等版权问题的解决提供法律上的参考依据,减少违法以及不道德的3D打印行为。

    第三,可以尝试建立3D模型数据库,制定严格、完善的行业规范。国家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可以结合3D打印行业的发展现状,强制要求3D打印机的制造商在打印机中安装相应的“控制”系统,引导3D打印的行为人严格遵守3D打印行业规范,当行为人打印的3D模型与权利人上传至数据库中的3D模型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必须对其3D打印行为进行限制,进而实现对3D模型数据库内产品版权的有效保护。

    第四,加快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健全与完善。随着3D打印时代的到来,打印技术和打印材料发生了突发式的变化,且3D打印技术的发展仍旧处于快速的上升通道,其发展速度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所形成的挑战可能已经完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就要求法律、政府、行业组织要尽快制定新规则、完善旧制度,尤其是与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健全与完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与3D打印版权保护问题的兼容性、风险性和可执行性,对整个3D打印行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规制。

    第五,防范版权过度保护而产生的道德风险。3D打印时代对作品版权的保护固然重要,但同样需要避免版权保护过度而产生的知识产权私有化问题,这很有可能造成整个3D打印行业的供应链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进而制约3D打印技术的推广和整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3D打印机将会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并涉及和覆盖众多领域。对此,我们必须着眼于3D打印行业的长远发展,认真思考其在发展进程中对知识产权的挑战,寻找到解决版权问题的正确途径。唯有如此,才能让3D打印机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感受到3D打印技术发展带来的乐趣和实惠。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

    责任编辑:郭潇颖

    参考文献:

    ①吴汉东:《知识产权的制度风险与法律控制》,《法学研究》2012年第4期。

    ②古丽萍:《蓄势待发的3D打印机及其发展》,《数码印刷》2011年第10期。

    ③张曼:《3D打印技术及其应用发展研究》,《电子世界》2013年第13期。

媒体问政的传播效果分析
法制新闻报道中的法律关系问题研究
我国体育传媒的国际化程度剖析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现代传播能力浅析
新媒体视角下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基于微博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与资源共享
新闻发言人用语策略解读
企业管理与传播学关系探究
旅游新闻报道与城市旅游形象打造
电视艺术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