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高校思政工作运用微博的SWOT分析

● 徐利民 《 新闻战线 》(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目前已经渗透到很多领域,微博用户的爆发式增长从根本上开启了“微时代”,微博因为其较为独特的传播特性以及文化特征让广大受众更加乐意选择这种新的媒介方式,也让更多人开始思考这种新型的传播方式所带来的可能性和改变。①

    高校思政工作运用微博的内部条件分析

    优势分析

    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交流互动方式,实现了移动互联的传播。这种传播方式的主要特点首先是微博内容的“短小精悍”,还有就是微博发布较为快捷,传播较快,内容门槛较低,具有一定的集合性,三是微博内容较为丰富,发布方式多样。这种交互方式较随意,在微博中,使用者可以任意选择对象,在进行微博创作或者转发过程中实现点对点或者一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微博这种新媒体方式还有着较为显著的围观性,与各种旧的政治教育载体相比较,微博具有以下几个主要优势。

    丰富网络思政教育内容,改变传统教育方式

    现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可以利用微博把各种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具体的教育内容,让内容更加符合师生受众,保证能够迅速、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通过在思政教育活动中利用微博,可以给高校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学工办主任以及班主任开展日常思政教育活动提供较多翔实、生动的信息,让思政工作者更好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让思政教育活动更加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摆脱传统教育方式的空洞性。

    构建全新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

    微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思政教师与学生能够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对话,从根本上弱化了身份不同带来的种种悬殊。微博发布信息更加迅速和便捷,解决了高校地域较为分散的实际问题。利用微博平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就不同的时事热点问题以及相同的兴趣爱好进行较为平等的交流和讨论,通过对微博进行评论、关注以及转发来为思政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平等的沟通以及交流的桥梁,保证互动式的交流活动顺利进行,实现不同师生之间多角度、全面的交流。

    保证师生之间形成更加和谐的关系

    在微博网络平台中,高校师生之间所进行的交流以及对话大都是在较为平等的环境下进行的,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这种微博平台,很容易建立和谐相处、相互信任的关系。在微博平台上,师生很容易对各自的想法进行交流,随时写下对于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感悟,互相随时进行议论和点评。学生在微博平台上还能够清晰地了解课堂上所要学的的知识要点以及工作情况。②老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情况,从而及时对学生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师生通过微博平台能够更加深入地对彼此进行了解,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从而有利于高校思政教育活动顺利开展,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活动的亲和力。

    劣势分析

    微博应用方式更加“西化”

    微博所具有广泛、快速、零门槛、随意性等特点让各种经济、政治、生活以及社会信息更加自由地进行发布,但各种不良信息交织在一起,让学生很难辨别出是非、真假,甚至侵蚀、扭曲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当代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带来负面影响。

    微博管理存在难度

    传统的报刊、电视以及杂志媒体能够剔除各种不良信息,把各种科学先进的文化思想传递给受众,但是,微博新媒体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自由性,其传播和发布速度都较为快捷和迅速,对于同一新闻事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信息,大学生对于各种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各种虚假、负面以及消极的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较大。所以,微博作为新型的传播媒介,在管理和技术上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对于各种负面信息、虚假信息没有形成规范的方法来进行管理和防范,对于微博上出现的各种不良信息、过激言论、虚假信息以及各种负面攻击,后台管理人员很难对其采取及时的治理措施。

    高校思政工作运用微博的外部环境分析

    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利用微博是内部工作需求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大都是教育工作者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理念所制定的。微博的利用和发展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成长需求,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高校思政教育活动要能够把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微博媒介所具有的特点充分结合起来,保证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把各种思政内容充分展现,让学生及时了解党的各项政策、方针,提高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③微博的利用和推广,给高校思政教育活动提供更加翔实和生动的信息,极大提升了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微博广泛地利用能够不断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即时性,另一方面也给高校思政教育活动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思路。

    高校思政教育利用微博满足文化发展的需求

    利用微博是高校思政教育活动达到文化发展需要的一条主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弘扬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主旋律,利用微博来进行思政教育活动能够促进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微博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事业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通过对这种网络新型媒体的利用,能够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

    提升微博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作用的途径

    结合以上所进行的SWOT分析,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利用微博进行各种网络工作具有显著的优势,微博在当代大学生思政活动中的优势更加明显,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微博传递党的各种政策,保证网络思政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措施来提升微博的质量。

    建立并完善信息反馈和舆情监控机制

    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能够充分认识到微博舆情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对微博舆情进行全面实时地监测,学会对微博所传递的各种信息进行甄别,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自觉抵制各种信息污染和信息侵略。辅导员、团支书、班主任以及学工部利用微博进行实时地监控和跟踪,共同关注每位同学所出现的思想动态,通过观察学生微博的舆情,从而更好地判断和分析出微博中出现的不同文化类型,对这种文化所具有的潜在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判断,把握学生在不同时期所具有的心理状况,针对性地进行各种思政教育活动。还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提升网络思政教育活动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把各种不利于校园文化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

    高校微博活动实施实名制

    现阶段高校所开通的官方微博较少,大都只设置了团学组织以及各种招生就业相关微博,为了能够进一步保证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利用微博时,可以实施网络实名制,从根本上约束大学生的各种不良言论行为。在学生进行登记时,可以把学生的身份证号、学生证、图书证号以及饭卡号联合绑定,采取有效措施对微博上所出现的各种不当言论进行过滤,屏蔽各种违法和不道德的言论,尽可能地保证相关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用人工审核配合自动过滤达到较为安全的监督和审核效果。

    强化舆论引导和网络监督

    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还要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是非明辨能力,网络时代背景下,学生很容易获取更多信息,但是对于各种信息的判断和分析具有一定的难度。高校微博要做好网络监督和舆论引导工作,保证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以及方针能够顺利实施发布,在思政教育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文法学院)

    责任编辑:章  琰

    注释:

    ①王小龙:《基于SW0T分析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及其发展策略》,《黑龙江教育》2009年第10期。

    ②田光灿:《新媒体影响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第11期。

    ③李苑静:《高校微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人民论坛》2012年第7期。

媒体问政的传播效果分析
法制新闻报道中的法律关系问题研究
我国体育传媒的国际化程度剖析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现代传播能力浅析
新媒体视角下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基于微博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与资源共享
新闻发言人用语策略解读
企业管理与传播学关系探究
旅游新闻报道与城市旅游形象打造
电视艺术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