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人文教育发展探究

● 代玉龙 《 新闻战线 》(

    在纸质传媒时代,大学人文教育的形式比较简单,往往依靠教师进行学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媒体时代到来,大学人文教育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人文教育基本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大学人文教育遭遇的挑战

    新媒体是一个宽广的概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新媒体包括了网络、数字、移动新媒体,其中网络又包括了各种丰富多彩的网站以及电子报、博客等;手机媒体包括彩信、手机报、手机图书以及手机电视等。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人文教育在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现如今,经典名著已经逐渐成为了影视娱乐的素材。卡尔维诺作为意大利著名的作家,曾经在著作中表述自己对文化的忧愁,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经济的发展中,文化是否会发展为一体化;另一方面是在新媒体背景下,语言文字是否会受到社会的影响,甚至侵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带来思想以及精神上的伤害。在美剧《蠢蛋进化论》中,文化的堕落得到了直观的表达。该影片虽然讲述了一个普通列兵以及一个妓女在未来世界的故事,但是,无论是言语还是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社会背道而驰,在未来世界,脏话成为了通用的语言,很多电视台播放低俗的色情节目,人们所推选的总统是一个不具备任何文化的男人……在该剧的结尾有一句话意味深长的话:在这个国家曾经有一段时间,人们读书不是因为太无聊,人们创作电影不是为了让人观看低俗的事物,我始终相信,这种生活还会回来。

    在新媒体背景下,各种电子书、影视作品以及网络电影的出现,导致文化传播方式异常丰富,获取信息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文化的思想性、艺术性被弱化,使经典发生了颠覆与改变。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很多经典被娱乐化的趋势明显。2013年著名诗人杜甫在网络爆红,很多有关他的涂鸦作品在网络中盛传,其中有拿冲锋枪的,有骑摩托车的,甚至有抱着美女的。这些参与者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失去了敬畏,其中主要的原因便是该类人群对文化的理解过于肤浅,从而导致人文情怀淡漠。

    现如今,很多高校纷纷开设文学课程,在该课程中,学生能够对自己喜欢并且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选择性阅读、讨论,并且能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通过这种模式,很多学生会对中国古典文化作品产生喜爱,甚至会在网上下载当代作品,观看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对其作出评论。这种猎奇式的方式虽然不属于真正的阅读,但是能够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刻的印象,进而有所感悟。

    在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中,学生需要认真听课、记笔记、复习。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介的产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即便是很多喜欢学习的学生也会对此产生依赖性,在课堂上将教师的讲课内容进行录像或者录音,在课堂外观看或者收听,当然大多数学生在课下往往不会观看;在课堂上学生不用做笔记,利用手机将PPT拍下即可,但是,所拍的教学内容往往会淹没在众多图片中;学生也不用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而是利用网络进行查阅,但是这种方式往往无法使学生对所查阅的内容进行记忆。

    在网络的不断发展中,信息变得更加混乱,真假难辨,容易使人走向歧途。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面对网络信息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这种良莠不齐的精神食粮,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无法形成正确的人文素养。除此之外,更为严重的是风靡的网络游戏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让很多学生沉溺不能自拔。这些都是大学人文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及亟须解决的难题。

    大学人文教育面临的机遇

    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人文教育在遭遇挑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机遇。传统的大学教育,教育者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学生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是被动的,这种情况无法使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媒介纷纷问世,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渠道广泛、快捷、方便,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不断得到加强。除此之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不再是单向的,很多学生喜欢自主探索。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的交流空间。

    在新媒体背景下,教师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经典的教学内容进行提炼,从而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习习惯,这种放手式的教育模式能够让学生积极地搜索信息,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对内容进行消化,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演讲或者辩论赛中充分发挥作用。

    目前而言,各本科高校已经将人文教育列入了教学内容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强调实践教学。在文科领域,实践教学的意义非常重大,不仅仅是简单的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其中还包括了要积极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学习力,从而便于对各种活动进行研究。

    与此同时,新媒体背景下,各种媒介的双向性为教师以及学生的交流带来了空间上的便利。由于新媒体的双向互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与老师进行联系,改变时间限制的同时,也能够将自己所学内容进行整理,比如,学生可以请教教师应该搜集哪一方面的文献资料,应该怎样进行获取,对自己所遇到的难题进行及时的解答等等。教师还可以开设博客,发表自己对问题的基本看法,并且与学生进行讨论。在与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取到问题答案,还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强化学习方法。除此之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增强了感情。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能够与其他更加广泛的群体进行交流。新媒体发展下产生了众多的媒介,其中QQ、人人网、微博最具代表性,在各种媒介的发展中,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够积极接受人文教育。

    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变得更加丰富,学生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变被动为主动,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学会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信息在发布的过程中更加个性化,很多大学生因此有了表现自己以及展现自己的机会与舞台。比如大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观点与意见及时地发布在微博中,使其成为一个展现自我以及表达个性的平台。很多大学生习惯从网络中获取具有教育意义以及人文情怀的经典故事以及历史故事,对改编或者拍摄的电影也很感兴趣。面对这种情况,让大学生对经典作品进行改编,利用摄像机进行制作,使他们能够以比较现代化的手段与方式对传统的经典故事进行感受与触摸,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教育。

    新媒体的发展与兴起,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人文教育带来了机遇,大学生能够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积极利用新媒体所带来的优势,使自身的学习成绩得到提高,使自己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结语

    人文情怀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将知识转变为经典,将内容演绎得更加完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以较快的速度成为当今社会的潮流,在新媒体的背景中,大学人文教育受到了挑战,也面临着机遇,因此,大学生要积极将挑战转化为机遇,运用到自身的学习当中,将新媒体变成人文教育的主要途径以及手段。

    (作者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王  宇

    参考文献:

    ①程晶晶:《大学人文教育与经典阅读》,《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4期。

    ②甘阳:《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第3期。

    ③钱嘉熙:《现代大学人文教育的困境与突破》,《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第7期。

媒体问政的传播效果分析
法制新闻报道中的法律关系问题研究
我国体育传媒的国际化程度剖析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现代传播能力浅析
新媒体视角下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基于微博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与资源共享
新闻发言人用语策略解读
企业管理与传播学关系探究
旅游新闻报道与城市旅游形象打造
电视艺术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