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代际交流”:为家庭和谐高调出招

● 赵 颖 《 新闻战线 》(

    多年来,《晚晴报》被誉为老年问题领域的“专家”。这是一张读者对象为老年人的报纸,但更是一张走进家庭、全体家庭成员都能看到的报纸。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优势,《晚晴报》独树一帜地办起了“代际交流”版。

    随着社会的发展,“代沟”成为困扰老年人生活的又一难题,处理不好,晚年生活很难实现美满与和谐。代际交流一直是困扰老年人的一个实际问题,家庭生活中的两代人,如果出现矛盾,如空巢亲情、两代人消费理念不同、隔代教育等等。细究起来,其实没有什么根本的利害关系,只是观念不同且沟通不畅。《晚晴报》被老年人称为“老友”,所以,“老友”出面,为两代人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并适时地做“和事佬”,让老年人的家庭生活更加和谐。出于这个目的,《晚晴报》推出了“代际交流”版,就家庭生活中两代人共同关心的话题,老辈与小辈各抒己见,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以达到互相理解、增进亲情的目的。

    社会热点入选题

    “代际交流”版自2011年1月开设以来,每月一期,至今已完成了44个选题,这对一份一周三期的报纸来讲,不多也不少。其选题有编辑选的,也有读者提供的,其中有在婆媳关系中“做儿子的要如何做好两头瞒”、“当年对待子女不一样,如今是否能要求子女有同样的赡养义务”、“老人生病时,是子女轮流照顾还是雇人照顾”、“什么是老年人满意的孝行”等每个家庭都能遇到的话题,也有“以房养老”、“常回家看看”入法、“新二十四孝”出台、“法律规定老年人有权禁止子女‘啃老’”等热点话题,提升了报纸的时效性。

    在“以房养老”那期,一位老人说自己身患重病,积蓄已花光,但再难也不想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再怎么着也要把房子这个唯一的财产留给儿子。他那一向很少有往来的儿子看到报纸后,含着泪把老父亲接到自己家赡养。

    在“当年对待子女不一样,如今是否能要求子女有同样的赡养义务”那期,来稿非常踊跃,其中子女这边的观点“对待父母宽容谅解,尽同样赡养义务”、“当年母亲对我不好,我仍带头尽孝”等,充满了正能量,导向性蕴含其中。那些有顾虑的老年人打开了心结,也给年轻人做出了榜样。

    “新二十四孝”出台后,各家媒体进行了报道,我们在“代际交流”版进行了“另类”的交流。“新二十四孝”中有一孝是“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我们就做了一期选题为“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作为子女,你做到了吗?作为老年人,您是如何引导子女的?”一位年轻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以前,我不怎么参与妈妈的活动,总是觉得老年人不愿意和我们年轻人一起出去,会嫌与我们说不到一块儿,玩不到一块儿,老妈愿意和她的老姐妹一起参加夕阳红旅行团什么的。可有一次我与妈妈一起出去玩,我又帮照相,又帮拿东西,还做起了兼职导游。妈妈的那些老姐妹羡慕地说:瞧,你女儿多贴心啊。当时妈妈在老姐妹面前特有面子,那骄傲、自豪、满足的神情至今我还记得,妈妈是愿意和我一起出去玩的,以前是我想错了。以后有机会我就要和妈妈一起出去玩。”

    读者提供讨论话题

    刚开始创办这个版面时,是编辑抛出话题,后来编辑在报纸上征集话题,来自读者的话题就多了,也很精彩。参与话题讨论的读者也很多,各阶层、各种身份的读者都有。为了吸引鼓励读者参与的热情,对那些不成熟的话题和观点,编辑下大力气整理修改,努力让读者的参与度更宽更广。

    《晚晴报》是国内创办比较早的老年报,在宣传尊老敬老方面做了许多有特色的工作,但有的老年读者不无遗憾地说,这张报纸好是好,可惜就是年轻人看不到。现在有了“代际交流”版,好多年轻人参与进来,真是想我们之所想,急我们之所急。这种肯定,是一切科学手段和时尚包装都无法替代的,这种互动产生的正能量越来越大。在实现中国梦、家庭和谐梦中充分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凸显了老年报的优势,传播了主流价值观。为此,“代际交流”版还被评为省里的“名版名栏”。

    架起互动对话的桥梁

    “代际交流”版推出以来,在读者和新闻同行及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中产生强烈反响。

    沈阳读者刘立埠老人来信说,“代际交流”专版开辟得好,好就好在:1.它引导父母与子女共同构建和谐家庭,指导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有较强的针对性。2.扩大了读者群,不仅为父母(老人)提供发表言论的平台,而且也为子女(年轻人)提供了说心里话的地方。3.话题坚持从读者中来,到读者中去,让读者提供话题,再让读者发表见解,文章中采取摆事实、谈体会、亮观点的做法,深受读者欢迎。

    大连读者马有智来信说,我经常和老伴在一起看《晚晴报》,因为报纸就像一面镜子,在文章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最近,读6月17日的“代际交流”版,婆婆嫌儿媳妇过日子不知道节俭,说儿媳妇“扔掉的牙膏皮和洗发水瓶子挤一挤、摇一摇总还能用好几回”。我老伴像找到知音一样乐不可支地对我说:“你听听,老人都这样,以后你别再说我了”。

    锦州读者于俊浦来信说,我们由离退休老年人自发组织起来的以阅读报纸杂志为主的学习小组,始终把《晚晴报》作为首选,特别是新开设的“代际交流”版,更感到内容实在、贴近生活、情真意切,篇篇文章都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成了我们忠实的代言人。代际交流一直是困扰我们老年人的一个实际问题,《晚晴报》深知读者所求,及时增设这样一个平台,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阐述了两代人不同的价值观和各自的良苦用心,通过交流和相互沟通,使两代人都能从中找到构建和谐家庭的金钥匙。我们期望“代际交流”版能为读者刊出更多喜闻乐见的好内容,愿该版面越办越好。

    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在《审读通讯》中对“代际交流”版进行了强势“审读推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所说的“代沟”问题日益凸显,很多家庭因此导致感情创伤、生活不和睦。如何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代际交流”在两代人之间架起了一座互动对话的桥梁,各抒见解,增进理解,填补沟痕,减少矛盾。 

    “代际交流”专版的开辟再一次体现了“关注老年人,服务老年人,为老年人排忧解难”的办报宗旨。

    ( 作者单位:晚晴报社)

    责任编辑:祝晓虎

纸媒记者将给读者提供什么样的产品?
“豫地密码”: 解密历史典故和厚重文化
老照片,一场寻找老绍兴的全民盛宴
让人物“鲜活”起来
为学生的安全开出新闻“处方”
“代际交流”:为家庭和谐高调出招
浅析报纸娱乐版面色彩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