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为学生的安全开出新闻“处方”

● 金 烨 《 新闻战线 》(

    安全报道,重大的民生新闻

    义乌,是一座坐落在市场上的城市,又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每年暑假,就会有上万名来自四川、湖北、安徽、贵州等地的民工子女来到义乌与父母团聚。他们像候鸟一样,从各地飞到离开家乡的父母亲身边。

    这些民工子女在义乌期间,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的重视。许多企业除免费安排他们食宿外,还聘请专职教师和幼师为民工子女上课,并组织 “亲情游”、“体验游”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义乌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

    暑假,也是数十万外来务工人员建设义乌、挥洒汗水最多的时候。他们在城市一座座高楼上,在无数的工厂车间里,在每条乡间的小路上,用勤劳和朴素书写着付出和美丽。家长们在辛勤劳作的同时,最无奈也是最担心的就是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学校监管又不到位,孩子的安全怎么办?

    家长的担心并非多余。贪玩是孩子的天性,一些孩子总是贪图玩乐,独自或约伴到河沟、池塘、水库去洗澡,去觅清凉。因为不知水域深浅,也不懂水性,且身边无大人照顾,没有一点安全意识;发生意外后,又不懂得如何自救,最终酿成一个个悲剧。

    一条条鲜活生命的过早夭折,给一个个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伤害和无法弥补的损失。事实上,每当盛夏来临,当地媒体对溺水事件都是不厌其烦地进行报道,一次次地为人们敲响安全警钟,但类似的悲剧还是一次又一次地上演。

    《义乌商报》在思考,为什么每年的夏天都有生命消失在野外的水库或池塘里?学校的课外安全教育是不是跟上了?家长是不是要多留个心眼?企业是不是要更细心地关爱员工?水源的救生措施是不是完备?执法人员是不是在积极劝导?防范溺水的宣传是不是到位?

    为此,报纸达成了共识:要把“暑假预防溺水”作为重要的民生新闻来报道。记者赶赴出事现场报道溺水事件的同时,务必提醒人们不要为了觅得一时的清凉,而忽视了安全。媒体不能只是为报道而报道,要把诸多的问号告诉读者,让读者铭记于心;媒体开的“处方”,要像医生那样起到“救死扶伤”的效用,防患于未然。

    因此,每年暑假来临之前,《义乌商报》都会提前进行精心的策划和部署,采访有关专家, 为家长提供一些防范溺水的知识,做到警钟长鸣。暑假期间,《义乌商报》还不定期地组织记者走向街头、走进企业、走进市场,发放预防溺水的宣传资料,与读者互动,做到未雨绸缪。

    今年6月16日,《义乌商报》民生版就刊发了这方面的内容:《暑期来临:如何防范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家长们,你们准备好“安全计划”了吗?》,报道从“安全风险一: 溺水”、“安全风险二: 交通事故”、“安全风险三: 摔伤拉伤”、“安全风险四: 烧伤烫伤”、“安全风险五: 电梯夹伤”等五个方面为家长提供一些防范知识,而把重点放在如何防范学生溺水上。

    落在“防”字,再多版面也值得

    近年来,《义乌商报》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重视预防学生溺水有目共睹,常常是不惜版面,在同一天时间里推出几个专版,重鼓重锤,振聋发聩。就拿2012年暑假的一期报纸为例。

    2012年暑假的溺水事件是触目惊心的。据浙江省公安厅110指挥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从6月1日至7月18日,浙江省约发生34起未成年人(中小学生和幼儿)溺水事件,51个未成年人溺水身亡。近半月来,义乌市约有10人死于溺水事故,其中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

    不仅是浙江省如此,其他省市溺水事件形势也十分严峻。据报道,2012年6月9日,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杨庄中学7名初三学生结伴在莱芜汇河下游游泳时溺水身亡;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桃洪镇文昌村5名小学生在桃洪镇竹塘村向家山塘游泳时溺水身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方台镇7名学生在松花江边游玩时,4人溺水身亡。同一天中16名学生溺水死亡,令人十分痛心。

    炎夏酷暑,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消失在碧波里,溺水者中为何大多数是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活生生的例子为何不能警醒人们?7月27日,《义乌商报》特辟了三个专版,寻求防范措施,全面反映义乌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为防止游泳溺水而采取的措施。

    《义乌商报》3版标题:《溺水死亡,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标题黑体字通栏加淡黑底,冲击力强。整版分《现场目击:“野泳”成孩子溺水死亡头号杀手》、《事故分析:外来人员户外游泳人数多、安全意识弱》、《记者探营之一:游泳者与执法人员“捉迷藏”》、《记者探营之二:幸福水库,万人“浴场”谁看管?》、《言论:我们的关爱 世界的温暖》,加上大中小3幅图片,深入探讨夏日游泳溺水问题的现状。整个版面严肃而有气势,扣人心弦。

    进入7月以来,义乌本地的溺水事故也进入了高发期。在回顾这些令人心碎的意外时,人们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的急救知识很薄弱。很多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并没有在溺水救助的黄金时间4~6分钟内得到有效的急救措施,等到救护车赶到时,往往已经回天乏术。如果人人都学一些急救措施,一定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那遇到此类突发事件,市民该如何救助呢?

    《义乌商报》4版标题:《溺水了,如何正确急救跑赢“死神”?》,记者以一个初学者的身份,向专家学习心肺复苏方法,并得出一个结论,心肺复苏其实不难,关键在于多多练习。整版由五部分组成:《心肺复苏的核心操作提示》、《动作一:清理淤泥与控水》、《动作二:开放气道》、《动作三:人工呼吸》、《案例回放:“土办法”救活了一名溺水儿童》,同时运用了9幅急救示意图,既大气又容易掌握。

    义乌的溺水事故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7月19日,义乌市召开由副市长参加的专题会议,部署暑假预防学生溺水工作,并成立了防溺水专项工作小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

    《义乌商报》5版标题:《撒下安全网,我市多管齐下防溺水》,整版由《我市采取三大措施确保青少年学生暑期安全》、《团市委:搭建平安自护营 关爱农民工子女》、《教育局:积极联防互动防溺水》、《水务局:警示劝导,念好防溺“紧箍咒”》、《体育局:多措并举,把好泳池安全关》、《疾控中心:教你如何急救溺水儿童》、《企业:为“小候鸟”们保驾护航》七大块组成。字里行间,凝聚着义乌市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爱。

    安全“处方”很管用 

    《义乌商报》“暑假预防溺水”报道,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点赞,读者纷纷来电来信,称赞《义乌商报》开的“处方”很管用,既体现对民生热点的关注,又表达拳拳的人性关怀。一位姓黄的读者说,他所在的社区当天就把报纸贴在公告栏上,提醒家长要格外注意儿童暑假游泳安全问题。他也经常告诉子女,河流、池塘等是禁区,万万不要去“野游”,应该选择正规的游泳馆。

    义乌有国际商贸城、篁园服装市场、副食品市场、家具市场等众多的市场及专业街,仅义乌国际商贸城就约有6.8万个摊位,而大部分摊位都订阅了《义乌商报》,义乌各大市场,是一个个很好的宣传群体。经营围巾的陈老板说,他会很及时地收集有关“暑假预防溺水”的《义乌商报》,然后把报纸带回家,给正在上小学的女儿看,还带女儿一起做些示范动作。

    义乌市的小学,包括民工子弟学校,约有60多所,许多学校会把《义乌商报》张贴在校园宣传窗里,供学生、家长浏览,让学生和家长们意识到生命的宝贵,水中危机四伏;对于溺水事故的预防,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根深蒂固的安全意识。

    义乌有众多的企业,许多企业主把“暑假预防溺水”作为稳定员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义乌商报》作为一种教材进行宣传,想方设法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义乌市有10多家正规的游泳馆,每年暑假,各家游泳馆培训中心都要招收学生。义乌悠游会所韩教练说,他们要感谢《义乌商报》“暑假预防溺水”的报道,他们会在显眼的地方贴上《义乌商报》,前来培训的学生看了之后,深受启发,学习劲头很足。一些家长原本是来了解一下的,看了《义乌商报》后,马上交了培训费。所以每年暑假报名游泳培训的人很多。《义乌商报》“暑假预防溺水”的报道,不但有很好的宣传作用,还有一定的广告效应。

    (作者单位:义乌商报社) 

    责任编辑:祝晓虎

纸媒记者将给读者提供什么样的产品?
“豫地密码”: 解密历史典故和厚重文化
老照片,一场寻找老绍兴的全民盛宴
让人物“鲜活”起来
为学生的安全开出新闻“处方”
“代际交流”:为家庭和谐高调出招
浅析报纸娱乐版面色彩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