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官方微信平台传播研究

● 魏 永 胡 静 王晓东 《 新闻战线 》(

    CBA是我国国内最高等级的职业篮球赛事,有系统的赛事运营模式,近几年来队伍不断壮大,马布里、麦迪、JR史密斯等大手笔引援更是带动球市热潮。CBA官方微信平台在2013-2014赛季开始之前就已开通,本文将以CBA常规赛为时间界限,对其推送内容进行分析,并着力发现其传播特点,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

    CBA官方微信推送内容分析

    CBA官方微信是一个订阅号,即可以每天向订阅用户推送内容,作为官方宣传机构,其在采访权、球员、球队的第一手资讯获取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登录官方微信之后,不仅可以接收每天的推送内容,还可以根据界面下方的按钮按需选择球队的新闻、查询历史消息,并且可以和小编聊天、参与各种游戏互动。

    CBA采用常规赛加季后赛的比赛模式,2013-2014赛季常规赛自2013年11月8日开始至次年的2月中旬结束(不含全明星及节假日),18支队伍参赛,共计50个比赛日,306场比赛,CBA官方微信共推送新闻96次,含新闻稿件373条,图片451张。

    报道量分析

    1.文字与图片搭配,数量平均

    由于比赛起始时间的原因,除2月份外,平均每月的稿件和图片的使用数量较为均匀,文字篇幅不大,满足了掌上时代人们快节奏的阅读习惯。文图结合,可以迅速吸引眼球,调整阅读节奏,图片更具现场感和动感,不同于传统媒体受制于版面,大量的图片运用使推送内容更易被接受。

    2.赛事报道唱“主角”

    既为体育传播平台,其赛事新闻特色明显,每日推送内容几乎可以概括为“赛事回顾+直播预告+球队新闻+互动抢票”这一模式。由图1知,常规赛期间赛事新闻共264条,占全部稿件的71%,而非赛事新闻仅占29%,这些非赛事新闻主要由球迷互动、讨论观赛感受、票选全明星、征集创意和民间篮球高手组成,比重不大,但却将官方微信与球迷连接起来,把“福利”送给球迷,也有利于赛事的推广和传播。

    3.推送内容丰富

    CBA官方微信按日推送消息,时间在每天上午8:30至11:00之间。内容涵盖比赛前瞻、赛事回顾、球队新闻、球迷互动等等。板块和形式比较固定。前瞻和战况综述大量使用比赛数据和球员引语,能够满足球迷“第一时间”了解比赛信息的要求。

    报道体裁分析

    消息类报道

    消息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根据2013年艾瑞数据的统计显示:65.2%的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是为了接受资讯,快节奏的生活留给阅读的时间并不充裕,便捷的消息甚至是标题如能精确定位和概括新闻事件则会受到用户的欢迎,所以CBA官方微信新闻体裁多使用消息。

    1.数量较大,以服务球迷、提供比赛信息为主

    从图2的统计来看,消息报道的数量占到90%以上,这和用户的阅读习惯相关,也和新媒体时代争分夺秒的特性有关。内容多以球队球星动态、比赛形势、观赛指南为主。

    2.强调明星效应,聚焦传统强队

    一项受观众喜欢的赛事,必然有优秀的队伍和闪亮的球星,历史悠久的传统强队群众基础好,明星的加入带来话题性和众多拥趸。球星和强队关系着比赛进程、走势,他们的动态受到球迷的关注。图3是373条新闻稿件标题中直接提及的球队次数,而2013-2014赛季季后赛球队名单为:广东、上海、北京、广厦、新疆、辽宁、东莞、天津,与报道多次涉及的队伍完全吻合。在提及的人名方面,作为联赛多年培养起来的明星,王治郅、易建联、孙悦自然榜上有名,后起之秀如王哲林、周琦也颇为引人关注。

    评论类报道

    学界对体育评论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顾名思义,体育评论就是结合新近发生的体育事件,针对受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评说阐释,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这一体育新闻事实,起到一种引导和启示的作用。

    据统计,CBA官方微信共推出评论类报道7篇,比如《充满意外的上半程》《周琦应从CBA起航向姚明学习》《那些男篮不申请外卡的理由》等都是请专业记者和观察员独家策划、撰稿,一般是每月一至两篇,针对近期的体育事件进行总结或者剖析,语言专业、观点清晰。

    体育专访

    体育专访是记者就某一个专题对体育人物进行的采访报道。同体育评论情况相似,CBA官方微信的专访数量也为7篇。这7篇专访均为一问一答的直录式,将记者所提问题与采访对象的回答按记录体予以报道,突出了现场感。7篇专访的对象全部为球员,明星效应明显,王治郅、孙悦赫然在列。

    漫画

    CBA官方微信还推送了两幅漫画——《想赢广东?阿联不同意》及《有杜比,这不叫爆冷》,漫画在新闻中的使用通常是用夸张、象征等手法讽刺或者歌颂人和事,具有社会性,但是CBA公众平台所选的这两幅漫画,仅是以一种更具趣味性的表现形式取悦读者,幽默的味道更浓。

    标题分析

    全部使用单一型标题

    受限于手机屏幕,不同于传统媒体中处处可见的复合型标题,在CBA官方微信推送的所有内容中只有单一型标题出现,且标题醒目、凝练,基本可以读题知内容,新媒体中很多平台为吸引眼球,“文不对题”、“标题党”的情况屡见不鲜,但CBA官方微信却杜绝了这一类现象,值得肯定。

    数字和标点符号多次出现

    不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标题中出现标点符号和数字已经非常普遍,而对于体育新闻而言,数字的使用更为常态化。CBA官微的标题常常在为表现气氛或强调时出现,如《危险!国产“野兽”出没》《四川新帅:宁被打死不被吓死!》《其实不想走,球迷想你留!》《周鹏回击杨键:你就是这么引导球迷?》等。

    报道语言分析

    CBA官方微信是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指定的官方宣传平台,拥有诸多采访优势。CBA与搜狐签订长期战略合作,旗下篮球专项记者、专家较多,他们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做好日常报道告诉球迷发生了哪些事情,还体现在独家新闻、有见解的分析评论、特色专题上。CBA官微的报道语言不仅专业,着力数据使用与分析,而且多使用网络语言,幽默风趣“接地气”。

    图片分析

    图片强调视觉冲击,体育赛事图片的使用更是弥补了现场感。好的体育图片体现在对细节的把握和对瞬间的捕捉,体育图片美在张力上,构图、表现、色彩、人物对抗、人物姿态等等都考验着摄影记者的功力。新媒体中大量图片的使用引领受众进入“读图时代”。在CBA官微所推送的新闻中,图文搭配相得益彰,使文章的可读性大为增强。

    人物和比赛现场是体育图片最重要的元素,图4展示的是官微使用的图片涉及人物和现场的情况,其中以人物为主的图片306张,占图片总数的68%;以比赛现场为主的图片196张,占图片总数的43%。

    影响CBA官方微信传播的主要因素

    采编团队整体能力、素质

    采编团队就像是大厨,只有在选料、搭配、火候等方面下足工夫,才能烹饪出一道道美味菜肴。采编团队的新闻素养、业务技能是否过关过硬非常重要。笔者认为采编团队的实力严重制约着CBA官方微信的传播质量,影响着受众的订阅热情。而决定采编团队能力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体育记者的专项知识、对技战术的了解、各支球队的历史风格、球员教练的打法特点、是否拥有独家的采访渠道、能否捍卫职业道德。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心理需求

    受众的年龄、性别、兴趣、职业、知识结构是新媒体形势下传媒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问题。现在,移动通讯更加便捷、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受众不断被细分,如何迎合受众口味又能保证格调,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微信公众平台开始使用大数据为平台运营者提供便利,这些大数据总结出订阅者的地域、阅读时间、甚至是在某一页面停留的时间长短等等,通过这些数据CBA官方微信可以准确定位推送内容的方向,哪些是受欢迎的、哪些是可以改进的,极有可能做到推论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

    技术层面的限制

    CBA官方微信是一个订阅号,也就意味着每日可以推送三次信息,以一种小杂志的界面推出,这对官微的信息数量和整合能力提出要求:哪些消息是必须要推送的、哪些信息又是可以出新的。另外在与用户互动时,必须由用户首先开始对话,否则官微无法进行直接交流,再加上受制于后台登录限制,只有一人可以登录回复用户信息,一人对上万的用户,显然精力有限,一旦用户的交流久久得不到回复,只能被动接受信息,自然在用户体验上失色不少。

    建议与对策

    丰富报道形式,扩宽来稿渠道

    90%以上的新闻全部以消息的方式推出,不免单调。我们认为,CBA官方微信可以尝试打造精品阅读,学习传统媒体的深化报道,重视策划、多一些专题报道;聘请知名评论员开辟专栏,定期发表文章;适当引用其他媒体的优秀作品;尝试邀请运动员、教练、官员发表文章,谈谈“背后的故事”。

    发挥新媒体优势,图、文、音视频多方位联动

    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如果只是图文结构,就完全浪费了新媒体的优势。CBA官方微信不妨在推送信息或者在功能选择中,连接音频或者视频片段,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现场感受都远远强于图文的结合。同时可以连接CBA的官方网站和微博,明星、球队的微博微信,方便用户一键操作和进一步延伸阅读。

    提高官方微信的知名度

    CBA赛事在电视直播、票务发行等可能提高官方微信平台曝光度的地方,应该尽可能地利用。CBA本年度常规赛与用户互动方面主要是赠送球票,范围较小、方式单一,可以尝试选择球迷加入赛事中,与球星互动或者体验赛事组织策划、发表观赛感受、有奖预测比赛、精选球迷言论、与球迷组织共同开展线下活动等等。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传播系)

    责任编辑:祝晓虎

    参考文献:

    ①郝勤:《体育新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②郭光华:《新闻写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互联网条件下——什么是“内容”?
新媒体时代的“党报现象”与传播突围
多屏时代,电视新闻的热度、锐度和深度
游走于画与评之间
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官方微信平台传播研究
体育传媒的发展趋势研究
公共事件报道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