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知行合一,做实核心价值观宣传报道

● 杨 建 薛 蕾 《 新闻战线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八大报告用凝练而深刻的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取向和准则。作为无锡市委机关报,《无锡日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报道中,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方式方法,提升舆论引导力,努力使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宣传取得普遍渗透、润物无声的效果。从今年2月起,《无锡日报》推出“践行核心价值观”系列报道,开设“人物”、“故事”、“观点”等子栏目,以消息、通讯、言论、图片、活动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宣传“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向公众解读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内容,增强公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推动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典型宣传:提升群众的价值坐标

    价值观根植于现实生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宣传不能离开人们的日常生活。无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走在江苏前列,在物质富裕的同时,人们还需要精神上的富有。充分挖掘、宣传好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升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无锡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无锡这座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的城市里,记者深入基层寻找美、发现美、挖掘美,热情洋溢地宣传美、传播美、讴歌美,大力弘扬全社会向上、向善、向美的力量,较好地发挥了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今年以来,《践行核心价值观》栏目已先后报道了50多个典型人物和事例,包括入伍4年营救出2000余名遇险群众、自己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消防战士;从上世纪60年代“学雷锋”起就没停止扶危济困的江阴“雷锋村”;结了10多位 “穷亲戚”、退休转岗时移交照料之责的区政府公务员;退休前最后一天仍在兢兢业业办案的老法官;把收集社情民意作为自己重要使命的退休老人……他们都是生活中的平凡人,但他们身上的善良自觉、友爱互助、尽职诚信,匹配了人们对人性与良知的向往追求,对于社会转型时期协调人际关系,减少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和谐都有着重要作用。 

    培育弘扬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最终要通过人们的实践来实现,只有真信,真懂,真当回事,才能真正把它落实好。所以,宣传核心价值观,不能回避矛盾,而是要直面争议,把道理说透说清,才能让人觉得可信可学。今年3月,记者获知有一位司机几年里救了10多名车祸伤员,可周围的疑义也不少:路遇伤者,别人躲着走,他积极救,图什么?经过认真采访与核实,《践行核心价值观》栏目刊登了通讯《东港镇有一辆“民间救护车”》,报道以三个“为什么”为脉络:为什么别人不敢救他却敢救?为什么所救伤者大都送往锡山人民医院救治?为什么他一年能遇到那么多起车祸?从解开这三个疑问入手,司机包龙标的形象清晰起来:开车时他会通过广播随时关注路况,一旦得知哪里发生车祸,只要他在附近,会第一时间赶过去;为提高抢救效率,他对区域内几家医院好中选优、甚至随车带着急救用具,还特地在车上装了行车记录仪,救人时拍照自证清白。面对扶与救的“风险”,他的回答很朴素:“我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总不能因为担心被误解就不做好事吧,更何况是一条人命呢!” 率真、执著,是这个人物身上最抢眼的个性光彩,其实也是这个社会难能可贵的一种品质,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

    互动讨论:在多元共生中倡导主流

    一种精神力量的生成,来自榜样的召唤和内心的信仰。在移动互联时代,培育弘扬核心价值观,需要传播正能量,同时允许人们讨论,才能在多元共生中有主导、多样共处中显主流。 

    在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报道中,《无锡日报》紧紧围绕价值认同这个核心,遵循新闻规律,主动设置议程,开展互动式的报道活动。本报新媒体工作室及时将核心价值观栏目的宣传报道改编成微博版、微信版发布上线,扩大新闻影响力,并发起网上讨论。收集挑选网友们对包括《践行核心价值观》栏目在内的意见点评之后,每周定期刊发一组“嗨,@无锡日报”。从中还选取一些读者、网友的观点编辑后在《观点》栏目刊发,每篇三四百字,一事一议,感悟质朴。今年2月以来,《无锡日报》在微博、微信上开展了“新孝道”、“晒家训”、“有爱瞬间?动人故事”全城大搜索、“路遇伤者你伸不伸援手”等面向大众,接地气、冒热气的价值观主题讨论活动,发动广大市民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温情故事、美德人物和文化传承。其中对“新孝道”的讨论,在年轻网友中引起了较大反响,经过网友的推荐,以《都市新孝道》为题报道了现代人如何尽孝的三个事例:“富二代接过父亲的担子继续创业”、“女儿陪年迈父母旅游走过10座城”、“楼上楼下新市民老邻居相处如亲”;并从100多位网友的留言中挑选出一组“声音”配发组稿,读完报道,再看看七嘴八舌的议论,一个共同的、温馨的心声逐渐明晰:孝道无关乎金钱,也不在乎距离,只要有心,孝道就存在于每个家庭的幸福里。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通过半个月的意见激荡和 “新孝子”推荐活动,网友和读者们在互动中实现了自我教育,形成了价值共识。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君子之德”, 如“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精神境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百姓情怀……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基因。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进入了一场充满矛盾的文化大冲撞。在这样的价值观困局中,出现了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种种道德失范乱象。

    培育与践行核心价值观,理应关注民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回应群众对国家治理、社会建设的期待,回应百姓对风清气正、执政为民的强烈呼声。无锡日报与无锡市纪委、无锡广电合作,开展大型民生类全媒体问政栏目“政风面对面”活动,定期把政府、部门、公共行业的“一把手”请到现场,面对面地接受群众投诉质询,并且每问必查,点穴问责。今年以来这样的活动已举办了30多场,解决了1300多个咨询投诉,对其中245项有共性的问题制定了相关处置制度。加上与12345市政府公共服务热线合办的“铃声里听民声”投诉栏目,与市信访局合作的“人民建议”征集活动,与无锡市红十字会合作的“红十字爱心桥”公益栏目,实现了官德与民德的良性互动。

    知行合一:将价值观融入生活与实践

    作家梁晓声曾说过,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核心价值观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需要媒体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肩负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和责任, 实现“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努力推动核心价值观从外在的倡导和制约变成内心的自觉。

    《无锡日报》在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活动中主动而为,积极而为,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的主题宣传、人物新闻、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强化结合融入,使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除了自行策划组织的《践行核心价值观》栏目外,还与有关部门合作开设 “最美人物”、“身边的党组织”等系列报道,与市文明办合作《无锡好人》栏目,先后推出200多个人物的宣传报道,用身边人身边事提升人们的价值坐标。同时,把对真善美的弘扬与贬斥假恶丑结合起来,《党报热线》栏目抓住典型问题,开展有力度、有理性的批评监督,并以“追踪报道”的形式持续关注、一抓到底。 结合无锡本地的创新实践,推出一组“曝光老赖,呼唤诚信”连续报道,取得较好反响,今年夏天人民网等中央级媒体对无锡的诚信建设作了重点报道。 

    坚持以文化人,在副刊、专刊上开辟“阅读”、“老无锡”专版,推出“无锡名门家训的正能量”等专题报道,挖掘地方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元素,增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地域特色。每月推出“讲坛”版面,不定期刊登省内外有影响的学者、专家和模范人物的演讲摘要,弘扬先进文化,实现以文育人。

    有怎样的价值观,就会有怎样的行动。作为党报的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善学者能,多能者成”的敬业作风,“以信立身,以诚处世”的诚信品格,“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的友善态度,才能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将人生与事业带入更高的境界。在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活动中,无锡日报结合“走转改”活动,推出“党报记者基层联系点”制度,并将名单公布见报,接受社会监督,以此提升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和操守。编辑部88名记者编辑全员对应了全市的乡镇街道,倡导记者走基层,树立群众观点,用脚底板跑新闻,用亲身体验寻找“源头活水”,撰写“蹲点笔记”。今年推出的第二期联系点制度,以一人一地一课题的形式,倡导问题意识,强调调查研究。这一制度通过“走转改”的业务导向,要求全体记者编辑不断知行合一,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和把关能力。一年多来,刊发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蹲点笔记”。今年春节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两位男记者顶风冒雨奔波在长江两岸,采访开火车轮渡的一对姐妹花,记录和拍摄她们隔江相守、十年如一日担当栈桥起动工的坚守与踏实。今夏7月高温日,正值用电高峰燃煤量猛增之时,年轻女记者与背负80多斤重采样仪的环境监测员一起,爬上几十米高的烟囱监测废气达标排放,直到两个半小时后测出数字才下烟囱。3月,记者挂上“实习证”到车管所专管“疑难杂症”的1号窗口上岗,体验这里每天异乎寻常的繁忙,“坐诊专家”王锦程说:“到这里来的事都不那么好解决,来的人难免带着火气。我多费点口舌,多打几个电话,多爬几趟楼,哪怕受点气都不要紧,只要能让他们疑惑地来,明白地去,焦急地来,满意地去就行了。” 此情此景的生动来源于 “走转改”带来的好作风,也是对记者、对受众最真实的价值观教育。 

    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为契机,重塑全民族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无锡日报将继续探路前行,凝聚力量与共识。

    (作者杨建系无锡日报总编辑;薛蕾系该报编委)

    责任编辑:祝晓虎

把握新视角 找准新路径 收获新启示
用“海南故事”诠释核心价值观
融合环境下如何主导核心价值观宣传
找准对接点、共鸣点,实现观念有效传播
知行合一,做实核心价值观宣传报道
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味”与“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