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找准对接点、共鸣点,实现观念有效传播

● 王文坚 刘大颖 《 新闻战线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和引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传播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媒体的重大责任和恒久使命。核心价值观宣传如何实现有效传播,赢得受众,做到春风化雨、入耳入脑?扬子晚报在近几年办报实践中,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为“破题”内核,将“榜样引领价值认同、介入学生教育链、搭建价值实现平台、占据舆论制高点”作为四个抓手,找准时代对接点、百姓共鸣点,坚持传递正能量,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

    激活内心的善,用“草根榜样”推动价值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一定是大人物、大道理、大文章。一些看似平凡不起眼的“小人物”,却闪烁着伟大的“人性的光辉”——他们助人为乐、默默奉献、诚实守信、孝老敬亲、敬业爱岗……在媒体上推崇这些“草根榜样”,传播他们的不平凡之举,可以让一股股“清流”时刻涤荡着人们的心灵,为受众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用“草根榜样”的精神昭示核心价值观,把这些榜样身上的正能量挖掘并释放出来,这是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最直接、最生动、最有力的对接点、共鸣点。扬子晚报刊登的《宿管阿姨800字致辞被掌声打断11次讲哭毕业生》稿件,曾获2011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篇报道主角就是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当了10年的宿舍管理工吴光华,通过对她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的一次演讲,切入到她在10年的“宿管”生涯中和大学生们建立了朴实真挚的感情。报道中写道:她像对自己孩子一样给学生缝衣服、熬姜汤,为了和学生能有共同语言,主动学习流行于年轻人中的电脑游戏,这些看似普通的经历汇聚成的,是一名普通劳动者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大爱无痕的高尚情操。

    今年年初,扬子晚报新开辟了《江苏最美人物》专栏,“最美”这一特质,不是媒体随便授予的荣誉称号,它必须有强大的感召力,是由人民群众认可并经得住时间检验的典型。专栏对典型人物的选取和策划报道过程始终贯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系特殊教育、12年如一日用自己的爱守护着百位自闭症儿童的苏州市金阊培智学校校长刘嫣静;带领干部群众开拓创新,把一度落后闭塞的村庄打造成工业经济强村的赣榆县柘汪镇西棘荡村党委书记钟佰均;抢救8名在车祸中受伤被困乘客,却突发心脏病离开人世的57岁海安水电工赵顺秋;退休后每年200多天泡在田头帮助农民,被誉为“草莓之父”的镇江农科所原所长赵亚夫……这些“最美人物”在记者的笔下回归本真,一个个鲜活、可亲、可敬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些报道以人物事迹和价值追求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受众对“真善美”的价值认同,对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追求。

    草根专栏《平凡人不平凡事》,秉承“发现身边的美、弘扬平凡的善、传播主流价值”的理念,用记者的笔,去记录那些平凡的“小人物”,从他们的不平凡之举中,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映照,进而激活受众内心的善,在共鸣共振中实现自觉践行。

    退休教师孙宁生从教31年,放弃大城市的舒适退休生活,到云南贫苦山区自愿支教。孙老师租住在当地农民家里,不拿支教学校一分钱工资,还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资想为学校办个图书馆。报道刊出后,“大家一起帮孙老师办图书馆”的爱心行动得到了广泛响应,很快,孙老师的图书馆在贫苦山区建成了。

    今年以来,扬子晚报又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平凡人不平凡事》专栏推出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报道,如《南京“爱心妈妈”帮白血病少年圆梦》《8旬翁被撞,却怕肇事者“赖”上自己》《打工女孩喊来同伴 拽开施暴男救出昏死女子》《返乡民工兄弟丢了14万工资 建湖全城动员寻找,昨天钱终于回来了》等等。这些报道突出重诚信、讲道义的信念坚守,坚持善良、爱国的价值取向,反映社会平等、和谐的主流气氛。中宣部新闻局在第840期新闻阅评中,对专栏给予了肯定,阅评员认为:“扬子晚报《平凡人不平凡事》专栏,描述的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发掘的是我们身边伟大的真善美。这种人文情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体现了都市类报纸对社会道德和价值导向的引导力。”

    介入教育链,帮助青少年扣好“第一粒扣子”

    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阶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习总书记今年“五四”青年节在北大考察时,以“穿衣服扣扣子”为喻,强调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从小抓起。他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在办报实践中认识到,作为主流媒体,应该介入到教育链上的第一个环节,在青少年读者中,以生动活泼的传播形式,吸引青少年阅读并参与进来,让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读者中“润物细无声”地有效传播。

    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读者中的传播更加体现了与时代对接、共鸣的重要性,同时贵在做到“知行统一”。知是前提,主动传播是“知”的基础,互动参与是“行”的路径。2013年11月,江苏省文明办开展了关于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的调研,如何针对未成年人宣传这个以“爱国、文明、和谐、诚信、友善”为内核的礼仪规范? 2013年11月13日至21日,晚报连续推出6个整版的《“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大讨论》重大主题报道,负责该主题报道的记者深入学校、社区。生动的采访事例,灵活、可读的版式,非常适合老师、家长带着孩子共同阅读,“大讨论”还利用报纸、网站、微博进行互动交流,达到最佳传播效果。报道刊发后,报社共收集了500多条中小学生写来的关于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意见和建议,提交给调研组作参考。

    今年4月1日,扬子晚报联合江苏省文明办,在全省中小学生中推出以“未成年人文明礼仪”为主题的作文及绘画作品大赛,让中小学生从所见所闻画起,从所感所悟写起,并倡导他们对自己的日常文明礼仪行为进行对照与规范,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共收到3600多名学生的参赛作品。9月1日,扬子晚报又联合阿里公益推出“圆百名孩子公益梦想大行动”, 在孩子心中播下“友善”的种子,给每个入选的孩子提供2000元的公益梦想基金,帮助他们完成一项有意义的公益活动。报社组织的这些策划报道和互动活动很好地引领中小学生对核心价值观从认知认同走向付诸行动。

    搭建交流平台,激发社会主流价值实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落地的基础在普通群众,找到与群众的对接点、共鸣点能产生传播的乘数效应。作为主流媒体,扬子晚报主动搭建载体和平台,组织、动员群众参与社会活动,更好地激发社会主流价值的实现。

    以社区公益活动为载体,为核心价值观传播搭建互动交流的舞台,让受众主流价值的实现悄然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扬子晚报有一个创办了7年的品牌活动——扬子社区行,这是江苏媒体中启动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活动场次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创新公益活动,曾获得过2013年度江苏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扬子社区行”利用节假日深入社区,组织引导居民开展文明健康的文体活动,到目前为止,“扬子社区行”已在南京城区的街道、社区和居民院落成功举办了近千场群众活动。比如与南京市民政局联办新年向困难居民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与玄武区锁金村街道联办中小学生慈孝文化教育专题活动,和建邺区文明办举办“迎青奥”文明礼仪宣传专场活动等,深受基层百姓的欢迎。“扬子社区行”是扬子晚报跳出报纸版面,深入社区,为群众服务的创新举措,创造性地凝聚政府、社会组织、公益团体和热心市民的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积极倡导文明向上的家庭生活方式,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更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无缝对接的平台。

    “扬子创业讲堂”是扬子晚报帮助创业者开启“头脑风暴”的“摇篮”,这个大型公益互动活动也是坚持每周进一个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指导。在已经举办的200多场创业讲堂活动中,扬子晚报联合江苏创业者服务集团、南京热情创业服务中心等社会机构,举办了中小企业问题分析会、头脑风暴、现金流游戏、项目推广等活动,讲堂演讲的嘉宾有IT界精英、参加“赢在中国”并获得名次的选手、在校大学生创业明星、项目持有人等,受到社区居民的追捧。“扬子创业讲堂”找准了与时代的对接点、与百姓的共鸣点,打造成引导群众创业、实实在在帮助群众创业的阵地。这个公益互动活动点燃了无数创业者的激情与梦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传播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石。

    今年,是扬子晚报举办“扬子利群阳光助学行动”的第12个年头。在助学行动中,扬子晚报记者深入到农村,探访贫困学子的生活,报道学子们的励志故事,这些故事感动了无数读者,很多人将节省下来的5000元、1万元甚至5万元送到扬子晚报,要求资助贫困学生。这个由扬子晚报主办的助学行动,每年都成为读者献爱心的人气平台,今年,读者在助学行动中献爱心捐款突破了100万元。扬子晚报的助学公益行动,让读者乐于参与进来,为他们搭建了“友善、和谐”的主流价值自我实现载体。

    占据舆论制高点,在思想碰撞中引领道德取向

    当前舆论环境日趋复杂,特别是网上舆论一度充斥“以丑为美、以奇为正”的种种怪现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找准对接点、共鸣点,通过对典型事例的解剖分析,实现全社会的道德洗礼和价值重铸,主流媒体必须把握不同价值观存在殊死较量、思想意识形态存在多元发展的时代特点,占据舆论制高点,以鲜明的立场,明确的导向,把增强全社会的价值判断力、引领全社会的道德责任感作为传播的重要着力点,以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引导人们弘扬生活中的真善美,贬斥假恶丑,自觉做到崇德向善。

    扬子晚报在“扬子今日谈”专栏和“扬子时评”专版中,通过言论的形式,及时发声、敢于发声、善于发声,相关言论以正面评论为主,对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行为和观念毫不犹豫地给予肯定,对一些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和观念,则予以揭露和批评。 “言论”的交流,让媒体与受众在思想碰撞中,达到价值取向的共识。

    凸显声势,营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与呼的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就是传播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容易得到受众认同的最深厚土壤。3月1日,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第二天,扬子晚报刊发《让守望相助成为整个社会的可贵信仰》的言论,在强烈谴责丧尽天良、惨无人道的暴徒,呼吁严厉打击惩处暴恐势力的同时,鲜明地提出要铭记昆明暴恐案中的那些守望相助、见义勇为的感人事迹,那些挽救百姓生命于危难之际的可敬英雄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可贵品质,正体现了“邪不压正”的道德力量。“使正义和正气,始终成为这个社会最可贵的品质和信仰”的价值取向,通过言论予以舆论上的声援和张扬,很容易得到受众认同和共鸣。  

    直击热点,对那些与核心价值观相悖的现象进行无情鞭挞。8月4日,在社会上“红极一时”的郭美美被揭开从炫富到涉赌的“画皮”,当天“扬子时评”专版刊发了两篇言论:《对“假丑恶”的综合治理也是系统工程》《郭美美以无耻开启的癫狂,必将有可耻的末日》,不但对郭美美的无耻行为进行批判,也对疏导和遏制社会上这种浮躁虚荣、把无耻当有趣的风气与现象提出理性思考和建言。8月5日,“扬子时评”再就郭美美事件发声:《对露出原形的郭美美,忘记不如铭记》,言论中进一步提出“郭美美”这个名字已然成为某种符号,承载了公众的慈善焦虑。与其选择忘记,不如正视历史将其铭记。就让郭美美时刻提醒我们,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信息透明,呵护公众爱心。

    议题设置,让核心价值观引导受众的道德判断。今年5月份,有两则新闻引起“扬子时评”编辑的注意,一则是苏州一网友参加前同事婚礼只出了100元礼金,事后,被新娘打电话骂“不要脸”;另一则是广东中山市上演了一场土豪婚礼,新娘全身穿戴了重达几十斤的黄金配饰,接新娘的花车绝大部分都是名跑车。编辑及时进行议题设置,5月27日在“扬子时评”版面上刊发了两篇言论:《百元礼金挨骂 婚礼生态是否被扭曲》《几十斤金首饰嫁女 是否应该惊诧莫名》,对时下的婚礼生态进行剖析,引导受众形成“远离功利、拒绝攀比”的道德判断,使“文明、和谐”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为受众所接受。

    (作者王文坚系扬子晚报总编辑;刘大颖系扬子晚报编委、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郭潇颖  陈  野

把握新视角 找准新路径 收获新启示
用“海南故事”诠释核心价值观
融合环境下如何主导核心价值观宣传
找准对接点、共鸣点,实现观念有效传播
知行合一,做实核心价值观宣传报道
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味”与“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