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味”与“真问题”

● 申孟哲 《 新闻战线 》(

    自8月11日至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拿出5个头版头条,先后推出5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述评文章:《国风飘过五千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哪儿来》《国风奏响三重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何分三层》《国风散入百姓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我们远吗》《国风引领一代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何是时代之选》《国风来自亿万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践行》。

    这组文章将相对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风”来概括,在具备浓郁的传统文化味道的同时,还原“国风”一词的音乐本意,用音乐中 “回响”、“音阶”、“声部”、“强音”、“基调”的术语为比喻,探讨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和现实寓意——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术语,事实上对应的是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传承性、内部层次性、表现形式的丰富性、时代侧重性和如何践行的问题。

    通过“国风”和“音乐”两个载体的转换,核心价值观这一抽象的概念体系,不仅具有了历史和现实的纵深感,也有了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度。在众多媒体对“核心价值观”的阐述文章中,这组系列述评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单篇有味道,整体成体系。

    “回头看”,向传统文化借智慧

    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今年的重要宣传任务之一。宣传报道这一抽象的价值体系,从何入手?写什么?这是媒体思考的焦点,也是媒体竞争的着力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述评报道,从一开始选题,就从自身的“时政自觉”出发,避免了角度的“平淡”——没有停留在空谈,没有简单选取几个实例故事分别对应几个词,而是独辟蹊径,选择了“国风”这个词语与价值观相对应。

    为什么是“国风”?显然,这是向传统文化借智慧的结果。

    这组述评的“编者按”这样写道:家有家风,国有国风。国风,从字面意思看,是一个国家的风气、风格,无论个人层面、社会层面还是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就是这个时代的“国风”。在古代政教传统里,“风”有“风化”的意思,这也是我们希望核心价值观能具有的作用——所谓“美敦化,易风俗”,不仅能“润物细无声”地风化国内,还能影响世界。

    在确定“国风”这个名字与价值观对应之后,如何用一组文章说清价值观?该组报道选用了“类比”的思维——用音乐术语解剖价值观。

    人民日报海外版这组述评,首先确定了要论述的5个问题:价值观的历史传承、时代特性、内在层次、外在表现与如何践行。在此基础上,用“回响”、“音阶”、“声部”、“强音”、“基调”等5个音乐术语与之对应,不仅以独特的阐释角度让读者眼前一亮,更是做到了整组文章从形式到内容的和谐统一。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抽象而内涵丰富的价值体系。如何精确切入、层层剖析,以形象代抽象,是一个媒体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否“高出一筹”的重要因素。

    答问题,把“虚”题做实

    价值观,属于“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精神范畴,是一个非常不易操作的问题域。说得平淡,容易让读者读后“无所得”;说得太套路,又不免有说教之感。如何让这组本就不易出彩的稿子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如何把“虚”题做“实”?

    海外版的做法是,每一篇文章,都要回答一个真问题。读懂这5个真问题,对价值观的理解就会上一层楼。这5个“真问题”,就体现在5篇文章的副标题上。选择这5个问题,也体现了编辑记者把自己放在读者的角度,以读者之心想问题的思维方式。

    比如,对一个普通读者来说,核心价值观和他有什么关系?和他的距离究竟是远还是近?在第三篇《国风散入百姓家》中,论述的核心问题就一个:核心价值观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因为家风、校风、行风这些伴随每个人成长过程、每个人都能频繁接触到并且受到潜移默化的东西,都是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因此,核心价值观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看得见摸得着。

    再比如,核心价值观这套价值体系应该如何践行?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是应该有系统、有步骤地推进。对普通人来说,思考的方式应该是:我周围有没有人在践行?政府是否在践行了?在社会上做好事,践行价值观,会不会出现“好人没好报”的情况?因此,该系列的第五篇《国风来自亿万人》就从三个方面论述:一是要发挥典型和榜样的示范作用;二是政府要发挥垂范作用,引领社会;三是制度和法律要“惩恶扬善”,形成正面激励环境。

    选取新角度,才能让主流宣传“夺人眼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回答真问题,才能让主流宣传“入脑入心”,避免单调说教,避免读者读后无所得。这是海外版在“时政外宣”方面探索出的又一条新路。

    宽视野,内外宣统一

    就一个重大宣传任务而言,难点在于如何将深刻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讲给读者;而这个重大宣传任务落在外宣媒体身上,更多出一个难点:如何用适合外宣的方式讲述中国正在发生和变化的事件。

    这组述评文章,首先是在视野上进行了拓宽,不仅将价值观放在历史和现实的时间纵轴上,更将其放入中国和世界的空间横轴上。

    在时间方面,传统与现代的因素,让整组文章读起来颇具历史的厚重感:从孔子、老子到商鞅、张骞、岳飞,从五四学子到老字号商人,从民族英雄到普通群众,每一个例子的选取都有寓意,更让人容易接受。而从古代到近代的价值观体系传承,不仅勾勒出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的脉络,更凸显出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特色。

    而空间方面,“世界”因素的加入,使整组文章的视野更开阔。

    比如,述评的第二篇《国风奏响三重奏》,要回答的是“核心价值观为何分三层”的问题,作者援引新加坡、美国、俄罗斯等国为例:“在新加坡,……五大价值理念——‘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在美国,……勤奋、诚实、勇气、公平竞争、包容以及对世界保持好奇心,还有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主义’;在俄罗斯,……普京上台后的治国方略既有富国强民,也有和谐稳定和爱国主义。”

    而在第三篇《国风散入百姓家》中,引用普林斯顿大学、杜邦公司等例子,证明“在学校、企业中构建价值观,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共同做法。”

    这种视野拓宽的做法,不仅凸显了中国这一“文明大国”的形象,让海外读者更容易接受本组文章的论述,更证明中国的价值观选取与分层具备“普世意义”。

    这组文章见报后,引起较大反响。新华网、人民网等重点新闻网站在首页重要位置转载,每篇文章有数十家网站转载。人民日报总编辑李宝善还批示,要求人民日报评论版转载该系列文章的第二篇《国风奏响三重奏》。

    本次“核心价值观”系列述评,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在“时政自觉”、“时政自强”的意识指导下,尝试“统一内外宣”的最新探索。整组文章文风清新,极有特色,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全球读者说明了“核心价值观”,使之入眼、入脑、入心。这组文章兼具吸引力和传播力、思想性和耐读性,体现了“高出一筹”的水准。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祝晓虎

把握新视角 找准新路径 收获新启示
用“海南故事”诠释核心价值观
融合环境下如何主导核心价值观宣传
找准对接点、共鸣点,实现观念有效传播
知行合一,做实核心价值观宣传报道
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味”与“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