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青年毛泽东的新闻实践

● 文茂琼 《 新闻战线 》(

    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卓越的新闻工作能力是毛泽东相比其他早期中共领导人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出生于中国社会最底层的青年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为基地,利用在北大新闻研究会获得的新闻专业知识,以新闻报刊为工具,在湖南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为早期的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

    因新民学会事宜进京,接受了新闻学专业教育

    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等人集合长沙优秀青年组建了新民学会。毛泽东、蔡和森等是新民学会的骨干分子,特别是蔡和森留法后,毛泽东便成为该会最重要的领导者。

    组织和领导新民学会是青年毛泽东最早的社会革命实践。在领导新民学会相关事宜期间,毛泽东的新闻工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毛泽东与现代新闻出版物结缘于他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之时,受伦理学教师杨昌济的影响,毛泽东接触并爱上了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他的思想受到极大的影响,并积极向《新青年》投稿。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在1917年4月1日《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发表了他的处女作《体育之研究》。

    1918年8月,毛泽东因新民学会会员的留法勤工俭学事宜第一次进京,在李大钊的帮助下,谋得了一份北大图书馆的差事。在北大工作期间,青年毛泽东参加了北大新闻研究会,获得了在该会听课半年的资格,与新闻事业的关系进一步加强。该会是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由著名的《京报》主编邵飘萍和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硕士徐宝璜主讲新闻专业知识,邵飘萍主讲办报实际经验,徐宝璜主讲新闻学理论。毛泽东以极大的热情参与该会,他的虚心好学受到邵飘萍的青睐,他们由师生变成了好朋友。邵飘萍对毛泽东的影响很大,毛泽东不但从他身上学到了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工作素养和各种办报能力,甚至恣肆凌厉的社评风格也深受邵飘萍的影响。

    以报刊为工具,发动和领导湖南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

    为了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巩固群众的革命热情,毛泽东提议仿效北京的《每周评论》创办《湘江评论》,得到湖南学生联合会的一致赞同,毛泽东被聘为主编,从此开始了他的新闻工作实践。《湘江评论》创刊于1919年7月14日,设有“西方大事述评” “东方大事述评”“湘江大事述评”“世界杂评”“放言”“新文艺”等栏目。在《湘江评论》创刊号上,毛泽东大声疾呼: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号召人们不要畏缩,要敢于改变旧观。《湘江评论》吹响了湖南思想解放的号角,既把新文化运动引进了闭塞的湖南,也影响一批进步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如任弼时、郭亮、萧劲光等。

    毛泽东对《湘江评论》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把在北大新闻研究会学的的新闻专业知识和办刊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创刊到被军阀张敬尧悍然查封,《湘江评论》总共出刊四期,从创刊号到第4期,他撰有文章41篇。《湘江评论》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四个月,却在湖南和全国的思想文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新文化运动领袖人物之一的胡适,特别欣赏《湘江评论》的述评,他在《每周评论》第36期上撰文赞扬该刊的《民众的大联合》,“眼光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章。还有湘江大事述评一栏,记载湖南的新运动,我们发生无限乐观。武人统治之下,能产生我们这样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喜欢”。《湘江评论》创刊号寄到北京后,李大钊认为这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陈独秀曾评价《湘江评论》办得很好,在全国,尤其在华南有很大影响。

    在《湘江评论》的带动下,湖南学生界兴起了办报热潮。如湘雅医专的《新湖南》,周南女校的《女界钟》、雅礼学校的《救国周报》、明德中学的《明德旬刊》等十多种鼓吹新思想的刊物。这些刊物的诞生都与毛泽东有密切的关系,在他的倡议下各刊物联合起来,成立了周刊联合会,由毛泽东任总干事,协调一致,统一形成一股强大的反帝反封建革命势力。

    军阀张敬尧在湖南的残暴统治,弄得民怨沸腾,新民学会被迫转入地下斗争。毛泽东等新民学会会员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一场“驱张”运动。他们一边组织湖南各界罢工罢课和游行示威,一边组织“驱张”请愿代表团,兵分几路,分赴北京、上海、衡阳、常德等地方发动各界支持湖南的“驱张”运动。

    1919年12月,毛泽东担任北京“驱张”代表团的团长第二次来到北京。到京后毛泽东组织了自任社长的“平民通讯社”,向全国各主要报刊发稿,揭露张敬尧在湖南的种种令人发指的祸湘罪行,以求得全国各界的声援和支持。“平民通讯社”天天发稿,把张敬尧的罪行向全国公布。“平民通讯社”对张敬尧发动的铺天盖地的新闻舆论声讨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唯一日报》《京津泰晤士报》等还发表了评论文章。同时,上海“驱张”代表团创办了《天问》周刊,除刊登“驱张”文章外,还有国内述评、国际述评专栏,该刊一共刊出24期。毛泽东第二次由北京返湘,逗留上海期间,经常去《天问》周刊社,并在其上发表了《湖南人再进一步》《湘人为人格而战》《湖南改造促成会复曾毅书》等大量文章,探讨湖南的未来。

    创办文化书社,在湖南传播新思想

    “驱张”成功后的湖南局势有所好转,毛泽东打算回湖南创办文化书社。毛泽东为此专门到武汉明德大学找到了在该校读书的最早一批新民学会会员之一的易礼容,请他回湖南共同创办长沙文化书社。同时,毛泽东还在武汉参观了恽代英开办的利群书社,并向恽代英学习办书社的经验。文化书社的主要成员都是新民学会会员,毛泽东起草的《文化书社缘起》中表达了创办书社的目的:以最迅速最简便的方法,介绍中外各种有价值的新书报杂志,为湖南人提供精神食粮。简单明白地说,文化书社的使命是传播新文化、新思想。而新思想、新文化的主流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任文化书社特别交涉员,李大钊、陈独秀、恽代英等人为“信用介绍”。陈独秀、李大钊介绍了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亚东图书馆、实施新报社、新青年社等著名的出版社和报社为文化书社低价提供最新报章杂志,恽代英的利群书社出版的书籍也优惠供应,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各种书籍也相当丰富,一时之间地处闭塞落后的湖南成了全国新思想的集散地。

    青年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为中心展开的新闻工作实践,扩大了他在湖南各界的影响,锻炼出了他卓越的新闻工作能力,为他日后的革命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也为青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脱颖而出提供了重要条件。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经济区域化对传媒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广电传媒发展思路和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试析新媒体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新时期电视档案计算机化管理的必要性
巧用影视作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及应对举措
浅析媒体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思政教育网络传播的特点探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实现形式
论大众传媒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