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浅析媒体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 甘 露 《 新闻战线 》(

    从2008年起,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愈显严峻,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其权威性成为人们信赖的资讯来源,在严峻的就业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受到了大众传媒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500名应届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定量分析,得出在金融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主要特征,并以此为出发点,对大众传媒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心理方面所造成的影响进行探讨。

    当前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基本现状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基本现状,是研究大众传媒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造成影响的重要依据。笔者以部分高校的500名应届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勾画出大学生就业心理的主要特征。

    大学生择业期望降低

    所谓的大学生择业期望,是指大学生在进行工作选择时,对公司的工资、福利、工作环境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设定相关标准,再根据该标准对工作进行选择。大学生择业期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对工作与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是否对口持有开放的态度,其中60%的大学生愿意选择与专业并不对口的工作;有25%的大学生表示可以选择非本专业工作,等事后再考虑转行;有15%的大学生表示不愿意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其中,有超过3/4的大学生表示可以接受职业属非本专业的工作。在对工资期望进行调查时,有3%的大学生选择月薪1000元以下;40%的大学生选择1500~2000元;42%的大学生选择2500~3000元;15%的大学生选择3500元以上。在对大学生进行“如果求职状态不尽人愿,是否会降低择业标准”的调查中,有30%的大学生表示愿意为了找到工作而降低择业标准;有56%的大学生表示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有22%的大学生表示不会为了选择工作而去降低自己的择业标准。从以上数据得知,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月薪在3000元左右,并且对所选工作并不挑剔,有部分学生表示可以在适当的情况对自己所选择的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①

    大学生对自己的择业区域存在着两极化趋势

    对50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在工作地址的选择上,期望是大城市以及沿海地区。其中,有30%的大学生表示会选择沿海地区以及发达地区;有45%的大学生表示会选择在中等发达城市;有25%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去西部等贫困地区发展;只有5%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回到农村或乡镇发展。数据分析显示,有90%以上的大学生并不愿意回到农村发展。这种情况说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众传媒虽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去,但是大学生择业区域的两级化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大学生择业的信心与准备不够充分

    信心非常重要,一个人只有具备充分的信心,才能获得成功。大学生的自信是实现其就业成功的关键与基础,但是,通过对500名大学生的调查可知,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时所表现出的信心明显不足。如表1所示。

    与此同时,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很多大学生并没有为此做好就业准备,表现出对专业的认知能力差、对国家相关政策掌握差。在本次调查中,有60%的大学生不清楚自己到底适合什么工作,有73%的大学生对相关工作的流程以及国家所颁布的就业政策不了解,只有35%的大学生清楚自身的职业方向,19%的大学生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及就业行业的工作流程有所了解。

    媒体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造成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心理造成的影响非常大。调查问卷中有关大学生“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到当前金融危机中的就业现状”问题,有45%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学校获取信息,有39%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大众传媒,14%的大学生选择通过朋友、同学;2%的大学生选择通过人际传播获取。

    从调查数据可知,大学生利用大众传媒获取就业信息仅占全部途径的1/3。但是,通过与老师交流了解到,大学教师向学生传递的信息基本上从媒体获取。因此,大学生获取的信息有80%以上是从大众传媒渠道获得,可见媒体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心理所造成的影响非常大。

    大众传媒直接传播的影响要小于间接传播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利用大众传媒获取相关就业形势,有42%的大学生会因为获得的信息而产生一定的心理波动。有64%的大学生在获得就业信息以后表示对自身的就业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在从朋友、同学获取就业信息的大学生之中,有6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的就业会与该信息相关联。由此可见,对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造成重要影响的是学校,其次是朋友、同学,最后才是大众传媒。

    媒体对就业心理的引导存在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就业信心。信心作为大学生就业的前提与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心理。大众传媒在大学生的就业引导中,某种程度上削减了大学生的自信心,比如,有些媒体曾经热炒过“大学生苦读四年,月薪等同农民工”的新闻,这种负面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大学生的就业热情,从而呈现出一种较为悲观的认识,以至于对教育带来长远的社会影响。

    对大学生的创业鼓励政策及与典型宣传力度不够。经过宣传报道,各个地方都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大学生的政策,但是对于这些政策的宣传并没做到入耳入心。另外,对大学生面临的困难也反映不够,比如调查发现很多应届大学生虽然有着创业梦,但是由于缺乏资金与支持,从而无法进行实践,梦想也付诸东流。另外,对大学生成功创业的案例宣传报道的力度也不够。

    提升就业自信心的媒体对策

    加强典型报道与深度报道

    在与各个相关部门的联动中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报道,积极宣传大学生创业中最具典型的代表,从而为应届大学生提供自强不息的创业榜样,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坚持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并对此进行宣传。在宣传中要保证宣传的正面性与典型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信心。

    形成强有力的宣传合力

    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新闻,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新闻报道。要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等各种媒介的合力,形成强有力的宣传态势。并且要积极宣传政府部门的相关扶持政策,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在开展舆论引导时,对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进行一定的扶持,在改善就业环境的同时,从根本上激发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愿望,从而在思想上达成共识。

    提高大学生就业宣传的针对性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舆论引导,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就业现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价值观。除此之外,还要对大学生宣传国家的相关政策方针,积极引导大学生准确定位,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并且要使其具备人文精神,加强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使就业宣传针对性更强。

    (作者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注释:

    ①陈树根:《论大众传媒环境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影响》,《中国报业》2012年第6期。

经济区域化对传媒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广电传媒发展思路和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试析新媒体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新时期电视档案计算机化管理的必要性
巧用影视作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及应对举措
浅析媒体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影响
思政教育网络传播的特点探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实现形式
论大众传媒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