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关爱一线牵”:提升大众慈善意识

● 王虹蔚 《 新闻战线 》(

    自2011年1月7日起,《江海晚报》每逢周五必有一个“关爱一线牵”专版,至今已刊发180多期。每周一个版面,不仅充满了对弱者的同情与关爱,也给了公众一个释放爱心的平台。专版推出不久,就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江苏省报刊阅评组认为,“关爱一线牵”活动本身的价值已经超越了捐助量的多与少,她播撒的是爱心,送去的是温暖,收获的是民心,对于提升大众慈善意识、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传统美德,更好地普及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缘起:“弱者”之盼与“强者”之愿

    《江海晚报》是由南通日报社主办的城市晚报,作为一张都市类报纸,以市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关注民生为首要任务,在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闻名全国的江海志愿者服务站就是由这家报纸联合团市委与当地一家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江海志愿者队伍从无到有,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到目前已拥有近14万注册会员,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权威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已成为南通对外交往的一张亮丽名片。

    3年前,围绕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都市类传媒应该如何发挥作用?在报社年度策划会上,结合陈光标高调慈善话题,大家畅所欲言,认为虽然陈光标慈善的高调值得商榷,但人人可慈善的理念实应普及,行为应该提倡。它对于大力弘扬扶贫济困优良风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起到推动作用。

    同时,在慈善救助领域里,红十字会、慈善会等政府组织因为“郭美美事件”,工作受到了质疑,严重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开展,出现了“两头”困惑现象。所谓“两头”,是指困难群众和社会爱心人士。一方面,在社会上还有不少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弱势群体:他们或因常年生病陷入贫困,或因身患残疾不能自食其力,或因年老体弱失去依靠……另一方面,社会上也不乏常怀善念、乐于助人的爱心人士,他们常常陷入不知道“该帮谁、怎么帮”的困惑。社会上不少爱心人士因为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的负面新闻,而对一些以政府为背景的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产生了疑虑,慈善动力有所缺失。

    破解慈善“两头困惑”现象,《江海晚报》不仅有能力有优势更有义务,为困难者和爱心人士搭建一个连通互通的平台,“关爱一线牵”慈善活动方案由此应运而生。

    平台:润物无声汇聚涓涓爱流

    “关爱一线牵”活动借助晚报这一传媒平台,发布困难家庭的信息,向社会公众提供释放爱心的渠道,同时通过精心采编的“弱者”自强故事,春风化雨般催化普通市民心中潜在的善念,带动了更多人加入慈善行列。

    “关爱一线牵”活动的做法是:先在南通的崇川、港闸、开发区、通州4个建成区,以街道为单位实施,然后再向县(市)乡镇拓展,进行地毯式聚焦帮扶贫困,每周以一个街道(乡镇)为主,由街道(乡镇)、社区(村)或当地慈善组织负责提供,或根据不同的对象向社会征集10户困难家庭。

    栏目组记者根据所获线索踏访核实,掌握这些家庭的困难情况和一个现实心愿,并从中选择一户或特别困难急需帮助、或虽在困境仍坚强自立的家庭,对他们进行深入采访,以“故事讲述”的形式,形成抓人眼球的主打报道,连同征集到的10户困难家庭的表格,一起刊登在每周五出版的“关爱一线牵”专版上,爱心人士可根据自身情况从中寻找一个或多个看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目标。文章见报后,很多好心市民和爱心部门、单位将困难群众需要的心愿物资送到报社“爱心仓储”,由负责这一活动的记者对捐助信息逐一登记,将每件物资、每笔捐款记录在册;在下一期“关爱一线牵”专版上,记者再以“爱心反馈”的形式,将一周来发生在捐助者与受助户之间的感人故事汇集成文。

    通过媒体报道,公众看到困难家庭的愿望十分微小,有的市民说少抽一包烟、少上一次馆子就可以行一次善,几十元、上百元现金,1只电饭锅、1台取暖器、几袋大米等钱物纷纷送进了需求者家中。困难群众、好心人之间的这种良性互动,使公众的慈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做好事“不因善小而不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好人有好报”等风尚逐渐传扬。有位读者这样评论,南通是一座爱心城市,慈善救助已不再是哪一个团队哪一级组织哪一个人的事,在我们的身后,是一个城市正举全城之力奉献爱、传递爱、颂扬爱! 

    据初步统计,在已刊发的180多期“关爱一线牵”中,受助困难群众达2000多人次,共有1000多名好心市民、近百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其中,陆续捐赠了2000多件物品和近20万元善款。

    诀窍:常态坚持创新不断

    “关爱一线牵”开办至今已3年多时间,受助对象近至全市乡镇(街道)、社区,远至贵州等山区,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作为一家都市报,《江海晚报》能在当今不少都市类、网络媒体一味追求轰动效应、收视率、点击率、发行量或经济效益的背景下,坚守普及慈善宣传数年不放松,难能可贵。

    “关爱一线牵”3年多的实践证明,制度化搭建平台、创新性开展活动、贴近式扶贫帮困,为各类媒体特别是都市类报纸参与慈善活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报社当好后盾,是常态坚持的前提。“关爱一线牵”虽是晚报众多品牌中的一个,但报社领导将其作为重中之重办好。精心挑选一批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吃苦耐劳的年轻人组成栏目组,考核、评优作适当的倾斜;安排专门办公室,开通85110110新闻热线作为24小时爱心热线,保证每个想献爱心的好心人都能在第一时间及时联系到栏目组;不惜版面资源,在每周五拿出固定专版作为平台,刊登“故事讲述”和“爱心反馈”等内容;每月安排一次集体策划,集思广益,为“关爱一线牵”的正常运转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一家晚报,能在人员紧张、版面金贵、指定性报道任务较重的情况下,安排专门的记者力量在乡镇、社区里深入“耕耘”,弘扬慈善的“自选动作”,实属不易。

    内容不断拓展,是常办常新的关键。首先在市区推出“爱心之旅”活动后,“关爱一线牵”已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影响,之后便不断拓展深化。围绕不同的帮扶对象开展主题式救助,比如针对空巢老人的“牵手夕阳”、针对困难学生的“拥抱明天”、针对残疾人的“共享蓝天”、针对重症患者的“慈善牵手助医”等。仅“慈善牵手助医”行动,与南通市慈善总会合作,给每个重病患者送去1万元救助金,媒体的参与,使这个慈善救助项目公平、公正、透明,这项行动历时两年多,已为250多名重病患者送去了250多万救助金,荣获江苏省首届“福彩杯”慈善宣传合作奖。

    形式不断创新,是魅力倍增的重要原因。“关爱一线牵”初创时,困难家庭诉说的小小心愿,大多以生活必需品居多,物质关爱成了先期主要的关爱形式。之后,栏目组感觉到仅是物质关爱远远不够,有些困难家庭更需要精神支撑,便将精神关爱元素融入于爱心行动中,邀请有相同经历的自强不息者一同上门送关爱,与他们结对,鼓励他们战胜困难。在学雷锋日、重阳节、三八妇女节等特殊节日,栏目组组织大中小学生志愿者去看望当代活雷锋、敬老院的老人、护学岗女警等特殊群体,为他们表演节目、陪他们聊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尊重。前年上半年,栏目组还开通了“江海晚报-关爱一线牵”新浪微博,将关爱的触角延伸至浩瀚的网络。2012年11月底,“关爱一线牵”开展的为贵州山区儿童送棉衣的公益活动,便是栏目组在微博上获取的求助信息,几经努力,最终完成了那次跨越2000公里的关爱之行。

    队伍不断拓展,是活力迸发的根基。一是普通市民络绎不绝。在3年多时间里,虽然报纸上无法记录下所有好心人的名字,但一群来自普通家庭的普通人、甚至自身家庭都不太富裕的好心人,无疑是爱心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爱心单位和企业不断涌现。不少单位和部门常年携手“关爱一线牵”开展社会服务系列活动,把它作为员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抓手,机关成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平台。三是民间公益组织主动加入。江海志愿者服务总站、麦田计划南通分社、安利南通志愿者协会等,积极和“关爱一线牵”联手,根据版面提供的流动困难儿童名单,为他们送去爱心物资。四是学生志愿者积极加盟。作为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他们的志愿热情令人感动。在过去的180多期“关爱一线牵”活动中,经常能看到学生们或拿出父母给的零花钱、压岁钱,或通过义卖为困难家庭募集心愿物资,他们把“关爱一线牵”作为进一步了解社会、奉献爱心的平台,并以此为起点,将志愿服务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外部力量加入,是持久不衰的源泉。一是借助慈善组织的力量。版面开办不久,就引起了南通市慈善总会的高度关注。会长程亚民多次参与救助活动,他高度评价晚报的“关爱一线牵”活动,是“具体到家庭的救助,极具典型性,容易打动人心。”他们通过慈善冠名基金出资、联手爱心企业参加等形式,常年与“关爱一线牵”合作。比如,活动规模最大、社会反响最好的“慈善牵手助医”行动,如果没有慈善总会提供的250多万救助金,报社本身肯定无法实施。慈善总会借助媒体宣传,社会慈善氛围日趋浓烈,“一日捐”等募捐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报社和慈善总会实现了“双赢”。此外,栏目组在踏访核实中发现急需救助的大病患者,仅靠普通市民的救助难以筹集昂贵的医疗费用,就主动与热心企业联系,并通过专版与其他版面的联动,不断扩大影响,以最大限度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燃眉之急。慈善组织和爱心企业的加入,使“关爱一线牵”活动历时3年多持久不衰,并还将继续前行。

    (作者系江海晚报副总编辑)

让正能量传播效应最大化
一位传统报人的自媒体实践
“关爱一线牵”:提升大众慈善意识
竞争环境下报格和风格的彰显
科技新闻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
“非常探寻”:焦虑下的人文探寻
网络媒体热点事件的报道方式
党报副刊应当凸显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