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一位传统报人的自媒体实践

● 刘晓博 《 新闻战线 》(

    新媒体的概念不断演进,新的形态争奇斗艳。仅在自媒体领域,就从早期的聊天室、论坛,演进到后来的博客、微博,再到今天的微信订阅号和各种手机客户端。

    对于这些新媒体的特点和使用规律,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论分析。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作为一个从事报纸采编工作20多年的老新闻工作者,我决定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一下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新媒体、自媒体。

    从2013年9月开始,我尝试着打造一个以财经评论、财经分析为主的发布平台“天天说钱”,以“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为基本理念。每天撰写一篇文章,全部为原创,坚持以“可以见报”为原则,突出理性、建设性。不哗众取宠,不标新立异。

    这个平台采用统一的栏目名称对外,但同时试用了三种自媒体形态:第一种形态,基于社区论坛,主要在天涯社区经济类栏目中发布;第二种形态是基于各种门户网站的博客,比如新浪博客、搜狐博客、凤凰网博客(凤凰博报)、和讯网博客;第三种形态是基于移动阅读终端,包括微信订阅号、新浪微博、网易云阅读、搜狐新闻客户端。

    大半年来,我保持每天发布一篇原创稿件的节奏,共发稿200余篇,无论是在传统社区论坛,还是博客,或是微信订阅号和新闻客户端上,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各种自媒体渠道的特点和基本规律有了些认识。

    “传统自媒体”仍有巨大活力

    在上述三种自媒体形态中,社区论坛被认为是第一代,博客是第二代,以移动互联时代的眼光看,它们都算是“传统自媒体”。按照流行的说法,读者正在加速向移动设备转移,“传统自媒体”即将衰亡。

    通过半年来的实践,我发现情况远不是这样简单。事实上,“传统自媒体”仍然具有巨大的活力。在我力推第三代自媒体,也就是微信订阅号和微博号的时候,由于是白手起家,必须通过论坛和博客来拉粉丝,提高知名度,其实这也是很多微信号运营者的必经之路。我的微信订阅号最早的300多个订户,都是通过天涯社区发帖互动获得的。

    2013年,新浪微博已经过了最火的时期,微博基本成为一个名人“晒生活”的世界,一个草根号试图引起关注,是非常困难的。而微信是通过朋友圈传播,速度非常慢。而且微信订阅号跟读者的交流,是一对一的交流,不容易引起“围观”、“插嘴”。社区论坛就不同,这里更像是一个茶馆,各种人川流不息,随时可以加入对话。而各种不同观点的辩论,可以激发大家的思考,引来更多人的围观、参与。

    博客在10年前曾经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希望的互联网业态,但后来始终没有给运营者带来显著的利润。不过各门户网站仍然保留了博客频道,因为它虽然不能直接带来收入,但能汇聚人气。

    我最早是在新浪开设的博客,由于缺乏名气,刚开始的时候每篇文章只有几十次点击量。后来随着文章越发越多,被编辑关注,开始推荐上新浪博客财经的首页,乃至新浪的总首页,读者越来越多,单篇文章点击量逐步上升到数千乃至三四万次。再后来又被搜狐、凤凰网、和讯网邀请开设博客,被推荐到更显著的地方。比如在搜狐博客上的文章,单篇最大点击量曾经突破过36万次,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一份中等规模报纸的订户数。由于文章后附有我的微信订阅号二维码,所以微信订户也出现了激增。

    第三代自媒体中微信独大

    所谓第三代自媒体,或者第三代新媒体,都是通过移动设备面向读者的。目前主要有微信订阅号、新浪微博、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云阅读等形态,这四个平台我都做了尝试。但实践证明,微信订阅号影响最大,也是最能聚拢读者的自媒体形态。

    自2013年10月14日通过微信订阅号推送第一篇文章至写作本文时,已经接近8个月。在最初的三个多月里,我只获得了近700名订户。当时日转发量在30次左右,日阅读人数约300人。由于微信是通过圈子传播,所以起步阶段显得非常漫长。但是从第四个月开始,随着我博客里的文章越来越多地被推荐到网站首页上,微信订阅户也开始加速上升。每当写出有影响的文章时,订户就会出现连续几天的跳升。比如在2014年4月,就出现了单日新增订户连续4天超过700人的情形,其中最多一天新增超过1700人。而且随着订户的猛增,转发量、阅读量都出现大幅增加。

    到我写这篇论文时,我的微信订户突破了两万人,通过朋友圈层层转发,单日最大阅读人数达到过5万人,单日最大阅读量突破过7万人次,单日最大转发量突破过1万次。单篇文章最大累计阅读量突破过10万人次,转发突破过1.5万次。

    但新浪微博的传播力就差了很多。我的微博号基本上跟微信号同时推出,每篇文章都通过新浪微博同步发送,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微博的粉丝都难以突破1000人。经过8个月的努力,目前粉丝量勉强突破1万,但相当比例都是系统自动添加的僵死粉丝。每篇文章在微博上最多被转发10次左右,累计的点赞、评价等互动行为,每天都不超过10次。这充分说明,微博已经成为一个名人的秀场,一个草根自媒体账号通过严肃的写作,而不采取营销措施,很难打开局面。我曾经连续一周试用过新浪微博提供的付费营销方式,比如“粉丝头条”之类,效果不太明显。

    在搜狐新闻客户端,虽然能获得巨大的阅读量,但订户数增长缓慢,而且账号的黏度不够。在这个渠道里,我单篇文章阅读量最多能达到5万次,平均每篇阅读次数约4000次,但订户数只有180多人。读者虽然通过手机来阅读文章,但转发的兴趣不大,这跟软件的设定有一定关系。在“网易云阅读”上的栏目,由于推出时间比较短,暂时看不出多少特点,总体感觉阅读量不如搜狐新闻客户端。

    微信订阅号的运营特点和规律

    微信订阅号,显然将成为第三代自媒体最主要的传播渠道。目前以上海《东方早报》为代表的一大批传统媒体,都开设了系列微信订阅号,以图占领这个新阵地。但很明显,微信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需要我们关注。

    圈子传播,传播圈子内容

    微信吸取微博力推商业化,不太鼓励媒体属性的教训,每个订阅号有多少订户,外人不得而知。所以,也就基本不存在微博上那种“买粉丝”的浮夸现象。一个自媒体订阅号,只能扎扎实实地努力,通过朋友圈子逐步传播,扩大阅读范围。

    而且对于订户来说,微信也跟微博大不相同。一个微信用户,可以关注上千个号;但一个微博用户,最多关注30来个订阅号。因为太多了,根本没有时间看。微博上发表的东西常常是“短消息”,微信上往往是中长篇的文章。所以,微信订阅号就出现了“圈子传播,传播圈子内容”的特征。

    所谓圈子传播,就是在有相同关注点和阅读趣味的朋友之间传播,或者一对一地转发,或者通过朋友圈一对多转发。实际操作中,我就深深体会到这一点。比如我写过一篇关于东莞、佛山发展比较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连续几天增加的订户都是东莞和佛山的;后来写过一篇关于福建房地产市场的分析文章,连续多日增加的订户都是福州、厦门、泉州、龙岩的。还写过一篇关于“327国债赢家们悲惨结局”的文章,吸引了很多做股票、期货的订户。

    “传播圈子内容”,是指微信订阅号需要细分市场,抓住自己特定的读者群,越精准越好。那种提供综合新闻的订阅号,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关注一两个就够用了,这个市场基本上被搜狐、新浪、腾讯、网易所垄断。所以,现在新涌现的订阅号,只能做小众内容,比如有的号只做旧书收藏,有的只做商业地产,有的只做P2P网贷。提供综合性内容的订阅号,普遍面临无人订、无人读的尴尬局面。

    由于微信的转发非常方便,还可以一对一转发,所以读者转发兴趣非常高。最近一个月以来,我的文章日转发量平均超过1000次,这样的转发频次如果在新浪微博上需要至少100万的活跃粉丝量才能做到,但微信上只要两万订户就可以实现。

    统计方式全面快捷,了解自己的订户非常方便

    传统的报纸,做一次读者调查成本非常高,时间也比较长。由于主流读者都是忙碌的中年人,没有兴趣被调查。所以,最终接受调查的往往是老年人,而这些人又不是报纸的目标读者。所以,报纸基本上无法做到对读者的精准了解。

    但是微信订阅号就完全不同。每天早上8点以后,前一天的数据就能完全看到,比如前一天增加了多少订户,失去了多少订户。前一天发表的文章,被多少人看过,被多少人转发了,又转发了多少次,这篇文章在过去一天中阅读高峰和低谷在什么时间段等等。你还可以查阅历史数据,并进行对比。此外,还能看到读者在各省、各城市的分布,包括性别的分布等等。

    比如我通过统计数据发现,每天早上8点前后,中午1点前后,晚上10点到12点,是三个阅读高峰期。在财经话题上,谈论房子时明显阅读率会高,谈论股市时阅读率会低。而且还能看到各地网友的活跃程度,比如北京、深圳、上海的网友是最活跃的,他们更关注公共话题、财经话题;天津网友则是最不活跃的,甚至远远不如佛山、东莞、厦门。

    推微信订阅号,原创、有用是关键

    自微信推出订阅号服务后,出现了万人争做微信号的局面。很多订阅号没有原创能力,通过大量转载别人的文章、信息来赚取眼球。这种“营销号”没有多大的市场,绝大多数只是昙花一现,要么陷入版权纠纷,要么被读者抛弃。最近微信官方强行关闭了一些营销号,就因为里面有大量侵犯版权或者违规的内容。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如果要运营微信号,原来办网站和搞官方微博那种思路完全不行了,必须细分市场,推出定位精准,有原创内容支撑的微信号。否则,即便搞了,也没有任何影响力。

    自媒体的商业运营

    对于普通新闻人做的自媒体来说,商业化还非常遥远。因为你知名度不够,跟传统网站、微信、微博运营商谈判能力不足。比如搜狐博客、新浪博客,都不欢迎博主在文章后面附加广告,附加广告的文章将失去被推荐资格。至于网站跟作者广告分成的商业模式,目前也仅仅在尝试阶段,没有推广。

    在博客这种自媒体形式下,任何一个作者都是弱小的,因为流量控制在网站手中,它不推介你的文章,你的阅读量可能最多只有两三千,商业价值大打折扣。它给你推荐到了好的位置,一篇文章可能就有几十万点击量。所以,主动权完全在网站手中。

    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云阅读这两个渠道,看起来是针对移动用户的,你可以获得独立的订户,但其实也存在推荐和不推荐的问题。因为他们的订户没有黏度,不能独立成为一个阅读圈子。

    微信和微博是可以构成独立阅读圈子的自媒体。但微博传播力日渐衰退,除非你是名人,否则根本无法赢得关注度。微信非常好用,很容易有自己独立的读者群。但由于微信目前事实上具有垄断地位,所以他们随时可以无理由封号,普通作者很难申辩,大部分作者只能小心翼翼,不敢轻易商业化。所以对于绝大多数自媒体来说,商业化仍然非常遥远。

    (作者系深圳商报编委兼总编室主任)

让正能量传播效应最大化
一位传统报人的自媒体实践
“关爱一线牵”:提升大众慈善意识
竞争环境下报格和风格的彰显
科技新闻传播的影响因素分析
“非常探寻”:焦虑下的人文探寻
网络媒体热点事件的报道方式
党报副刊应当凸显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