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作为我国传统媒介的主要代表群体,见证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英语教学中,网络技术的不断融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英语教学的可操作性,但是,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对媒介素养的教育也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把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使素质教育深入到课堂之上,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其媒介素养更具现代性、现实性,进一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与修养。
大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
所谓的媒介素养是指大众对媒体信息的认识,并且大众具备对媒体信息选择、批判以及创造的能力,这些能力作用于大众的生活与社会之间,是大众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媒介素养教育,简单来说便是社会、教师通过对大学生的指导,让大学生具备能够正确认识、正确理解、正确获取传媒资源的一种教育方式。媒介素养教育,不仅可以使当代大学生具备对媒介信息的批判能力,并且大学生可以利用其资源,对自身素质进行完善,从而积极地投入到社会的发展中。①
在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人们对媒介素养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概念就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到20世纪后期,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信息在联合国的介入下,逐渐深入到世界各国,甚至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国家已经把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正是这些举措,使得媒介素养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
目前,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缓慢,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在1997年,有关部门发表了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声明,进一步带动了社会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并且在该声明中,明确规定大学生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切入点。要知道,中国作为教育大国,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2000万,并且大学生的知识水平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无论是看报纸、听广播还是看电视,每天花费的时间超过了260分钟。②但是,面对种类繁多的信息以及媒介,大学生能否正确认识、理解以及运用?大学生只有及时辨别媒介信息,并加以思考与运用,才能保证自身素质的发展。
由于我国部分大学只注重学科教育,对素质教育并不看重,以至于我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不容乐观,针对这一现状,我国部分研究员运用不同方式对各地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西安、河南、东北等地,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信息可以及时获取,并且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具备较强的目的性,甚至是功利性。面对浩瀚的媒介信息,该地区的大学生能够具备辨别意识,并且通过自己对媒介信息的感悟进行获取信息,其对媒介信息的敏锐程度是值得赞扬的,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很多大学生无法对媒介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甚至没有将媒介信息与自身素质进行结合,从而导致无法正确利用媒介信息,使自身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③
新闻英语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教育是大学课程中重要的科目之一,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识。而新闻英语作为现代英语的集大成者,不仅有大众的看法与态度,还包括国家领导人的演讲和各种学术资料,甚至全球各地的风俗民情等。④新闻英语在现代英语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最常用的文体。它不仅对报纸、网络、电视中的信息进行报道,还从一定的角度规范英语语言,具备实用性以及时效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并且利用阅读、听广播进行英语课程的学习,也可以在相关的情境下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英语的认知,提高其综合能力。
新闻英语中的新闻语篇决定了其中可以利用的媒介素养教育资源。从高校调查中可以得知,不同媒体报道同一个新闻事件,在细节和信息上是大不相同的。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不同的意识形态,各国新闻媒介在意识形态与价值观上就存在差异,并且这种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已经融入到语言形式之中。西方媒介利用传播渠道,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内容中渗入其代表国的主流价值观,从而在表现形式上进一步体现其社会意识形态。媒体并不是客观独立的,无论是在西方报纸还是广播中,新闻的观点和意图都可以被传播媒介所左右,形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关于教师对学生媒介批判意识的培养方面更是如此。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培养
新闻英语与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的结合,可以促进两者之间的和谐发展,也从一定角度促进新闻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培养。要知道,两者的结合不仅具有代表性,并且具有现实性,在对英语教学与学生素养教育培养的过程还具备相应的可操作性。要想在新闻英语的结合下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那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利用新闻英语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但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学生因为教育带来的功利性而产生的逆反心理。要淡化教师角色,改变传统的严肃形象,积极营造愉快的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参与意识,带动自身素质的发展。
其次,在加强对新闻英语的听、写之余,要让学生积极思考与分析,并对此进行评判,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勇于质疑。通过对学生的培养,可以使他们形成自己的观点意识,及时提出问题,逐渐学会在问题中建立批判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事实上,要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批判意识是非常困难的。一些新闻报道在意识形态方面较为极端,甚至有的报道不过是披着公正、客观的外皮,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了解与认识。
即使是在常规教学中,人们对同一件事情的认识与观点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比如,狂犬病被人们认为是最厉害的传染病,有一段时间中国多地都在捕杀流浪狗,媒体也进行了报道,但是西方媒体在新闻标题上大多使用恐慌、猎杀等词语,这些词语从另个角度来说,不仅无视了中国受害者,并且是对该事件的误读。
西方媒体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的同时,还会采用叙述转移的方法,让大众感觉到中国的混乱。2003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西方媒体的报道只使用了“cold war(冷战)”等词,几乎没有提及任何科技性的词语,这种情况往往会导致中国读者的消极情绪。甚至在中国获取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时候,很多西方媒体也没有针对这一事件进行全面细致的报道,反而运用贬义词进行解读。
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可以采取更为细微的方式。不同的英语篇章出现的词汇与语法是存在差异的,这个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认识,看清媒介立场及意图,让学生在现实事例中清醒地认识到西方媒介对信息的垄断与控制,从而学会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明辨是非,进行批判性思考。只有如此,大学生才能增强自身对信息的免疫能力,才能在利用资源的同时不断寻求自身发展,从而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结合新闻英语进行教学是主要措施之一。新闻英语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课程,可以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并且可以加强其媒介素养能力,在信息的海洋中明辨是非、批判思考,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其成为21世纪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
注释:
①张志安、沈国麟:《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回顾与简评》,《新闻记者》2004年第5期。
②张国民:《媒介素养教育:当代高等教育的新课题》,《黑龙江高等研究》2005年第5期。
③韩莉:《新闻英语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④张健:《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第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