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作为当下最火热的IT行业词汇,被认为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大数据时代已经给商业领域带来了新的盈利模式,公司企业家利用大数据思维赢得了更多商机,同样把大数据思维引入新闻传播领域,也将带来新闻生产、新闻传播以及新闻收受模式的演变。
新闻生产模式的演变——数据新闻
传统的新闻生产以文字和图片为主要呈现方式,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都是以大量文字进行事件的叙述和评论。由于李普曼在他的《公众舆论》中认为,语言文字的速度、清晰度、词语的文化认同都将影响人们对文本意义的阐释。由此,一种新的新闻生产模式——数据新闻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全球新闻传播业在大数据背景下发展的今天,文字新闻正在向数据新闻模式演变,由此对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数据新闻又称数据驱动新闻,指的是分析、过滤处理数据,从而创作出新闻报道的方式①。在内容上,数据新闻利用运算和信息处理获取的大量数据,可以从中预测并发现事件的规律和趋势,增加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在形式上,数据新闻弥补了传统新闻仅限于文字和图片的报道形式,受众通过信息制图直观清晰地了解内容,增加了可视化的效果。
2013年6月,由“全球编辑网络”和谷歌赞助的一项新闻作品评选活动公布了该年度获奖名单。8个新闻作品从300多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最终的“数据新闻奖”。数据新闻奖将大数据新闻项目的创新分为四大类:数据驱动调查性新闻、数据驱动性应用、数据报道、数据新闻站点或部门。法国数据记者让·阿比亚特西的作品《“傻瓜”的艺术品市场》是2013年度“数据新闻奖”的获奖作品之一,该作品对2008年至2012年间拍出的最昂贵的320件艺术品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在“毕加索:超级巨星”部分,用户可以找到不同年代或艺术流派的知名艺术家(拍品总价进入前50名);而在“男性主导的行业”部分,用户可以根据年份、艺术家性别、国籍、作品畅销度、拍卖城市、诞生年代等指标对320件艺术品的信息进行梳理,获得丰富的信息量。例如,在320件艺术品中,只有一件是女艺术家的作品,数据图中强烈的对比令人印象深刻②。
由此可见,大数据对于调查性新闻报道在挖掘新闻来源、深度分析事件原因,甚至把握整个新闻事件的趋势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闻传播模式的演变——新闻记者
传统的新闻传播过程是由专业记者、编辑担任“把关人”角色。新闻记者根据职业性的新闻敏感获取、选择、过滤新闻信息,将他们认为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传播给受众。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公民记者,这种“参与式新闻”的理念即民众在收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和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闻传播的互动性。受众不仅可以及时传播新闻信息、实施网络监督,甚至还可以进行网络参政。
牛津大学网络学院教授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正在见证着专家在各个领域影响力的减弱。在新闻传播业,无论是专业记者、公民记者,都将被“大数据”本身所替代,新闻记者更将面临着任务、角色转化的问题。新闻的传播模式将演变为不仅仅由新闻记者单独完成传播,更是“数据与人”的合作。
新闻记者任务变化
传统的新闻传播过程在新闻细节的获取方面,需要媒体派出大量的记者前往一线采访。不仅存在数据的收集不完整,还造成大量消耗人力物力财力的现象。在大数据背景下,一些数据的获取不再需要“记者”亲临现场,而是依靠互联网的大数据平台就可以轻松完成。
继除夕夜用大数据盘点春运后,2月10日央视《新闻联播》再次运用百度大数据来盘点春节长假。百度基于大数据平台“百度迁徙”对一些热点话题的搜索进行了排名。以百度地图LBS大数据为例,每天收到的定位请求高达数十亿次,是中国最大的定位数据源③。
新闻记者角色转化
《赫芬顿邮报》和高客网在网站上传播的新闻通常取决于数据,而不再取决于编辑的新闻敏感度。数据比有经验的记者更能揭示出哪些是符合大众口味的新闻④。万维网的奠基人Tim burners-Lee在谈及新闻记者角色时说,新闻记者“不再是在烟雾缭绕的酒吧里同人搭讪以获取新闻线索”,而应该具有“让自己学习分析数据的技能”,从而“帮助人们切实理解其周遭的现实。” ⑤
一方面,通过订阅数量、收视率、点击率等大数据的收集,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受众所关注的问题,也可以呈现出可挖掘的“新闻点”,而不是传统传播模式中,新闻记者依据完全的主观价值做出的判断;另一方面,由于大数据具有的可预测性,寻找相关关系性,也避免了新闻记者在把关时受到的刻板成见、意识形态和利益价值观的影响。
数据与人
依据舍恩伯格教授所说,在未来新闻业的传播过程中,新闻记者要具有“大数据思维”,新闻记者更将同一群不修边幅的博主进行竞争,他们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地盘争夺战”。
布拉德福德·克罗斯发现新闻行业是一个创新型的外行人可以大有作为的宝地。他的科技创新公司Prismatic收集网上资源并排序,这种排序建立在文本分析、用户喜好、社交网络普及和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这个系统并不介意这是一个青少年的博客、一个企业网站还是《华盛顿邮报》上的一篇报道,只要它的内容相关并且很受欢迎就能排在很靠前的位置。是否受欢迎将通过点击率和分享次数来体现⑥。
由此,身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新闻记者更要善于利用数据分析事件,组建自己的数据团队,应对来自信息处理技术公司网站的二次挑战。
谷歌公司的凯瑟琳·赫尔利用一周时间对《卫报》的“数据博客”的数据新闻工作流程进行了观察,并将《卫报》数据团队的工作过程归纳为获取数据、讲述故事、分享数据三个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上述言论相契合——虽然不同媒体的数据新闻工作流程各有巧妙,但从大方向上来看,都同凯瑟琳·赫尔利总结的流程大同小异,始终都是围绕着数据这一核心展开的⑦。
大数据背景对新闻传播模式中新闻记者乃至整个新闻媒体组织,都提出了角色转化的问题,不仅要吸收传统模式中以官方权威机构发布的新闻信息,更要拥有大数据思维,获取数据,建立数据团队对事件进行分析,从而使新闻的传播过程呈现科学化态势。
新闻收受模式的演变
传统的媒体根据“使用满足理论”,以报纸的订阅量和电视的收视率来收集受众的反馈和意见,并权衡新闻作品的创新和改进。在大数据时代,通过新闻网站点击量的获取,并结合数据处理技术,对受众的阅读习惯、兴趣爱好、心理行为等都可以做出预测。不仅可以为受众定制个性化新闻,还对舆情监督起到了重要作用。
私人定制新闻
私人定制化模式在商业营销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亚马逊的个性化推荐书籍系统就是典型的案例。亚马逊通过顾客所点击购买的商品的相互关联性,找到他们所需商品的习惯模式,从而为其推送商品。据说,亚马逊销售额的1/3都是来自于它的个性化推荐系统。
当下已经出现了信息定制新闻服务的网站,创始于2007年的Politico是一家聚焦华盛顿尤其是国会山政治与政客报道的小型新闻机构,它的Politico Pro业务就是典型的信息定制政治新闻为主的案例。Politico Pro是基于用户定制的突发新闻和政策分析类信息服务,在Politico的编辑部,有1/3左右的编辑记者专门服务于此项业务。Pro目前共有10个条线,分别是科技、能源、税务、国防、交通、健康、金融、贸易、农业和教育。通过此项服务,用户可以订阅关于某个议员、某个特定法案乃至某个具体政府官员的新闻⑧。
Politico Pro的个性化定制新闻是对传统大众媒体新闻收受模式的一种挑战,力求能够短时间内将有价值的政治新闻送到受众手中就必须依靠“大数据”和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利用数据获取、选择、编辑新闻,再根据受众的私人化特点将不同分类的新闻信息推送给他们。这不仅是数据的“二次利用”,也将是大数据时代新媒体创新的良好“切入点”。
舆情监督
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微博、微信、人人网的关系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更好的把握公众的意见、态度和情感等不可控因素,更能够将它们数据化,从而预测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把握舆论的走势。
2012 年3 月,美国政府发布的《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中就提出,应当通过对海量和复杂的数字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从中获得真知灼见,以提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能力⑨。
传统媒体仅仅能够依靠随机抽取样本的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无法完整地掌握所有的舆论走向。而大数据时代,需要大数据的“样本=总体”思维,通过获取网络浏览、搜索、点击等零散的数据,将其二次结构化,成功地进行舆论预测乃至预警,指导社会管理,为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综合化的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近几年构建了一系列数据库,如舆情敏感词库,对舆情中经常出现的高频词进行唤醒度、愉悦度、回忆度等不同维度的测量,构建敏感词数据库;对微博中意见大V的不同ID进行测量,形成了微博活跃人群的影响力、传播力等数据库⑩。
总之,在大数据背景下,新闻收受模式已经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巨大演变,不仅是私人定制化新闻、舆情监督,将来更会提升整个媒介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由大数据在预测广告成本、树立品牌形象营销方面都将为人们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
安全性问题提上日程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最后一部分阐述了大数据的风险:当数据主宰一切时的隐忧。大数据会带来隐私的威胁,并且告知与许可、模糊化和匿名化,这三大隐私保护策略都失效了。我们可能会完全受限于我们的分析结果。美国的“棱镜门”事件就暴露出了大数据时代涉及个人隐私的诸多问题。据美国中情局前职员斯诺登爆料,美国政府一直通过谷歌、苹果等几大美国网络公司进行数据挖掘和收集活动,监控公民邮件和聊天记录等。在自媒体、移动数码和社交网络时代,信息发布、获取渠道的多元化使个人隐私问题更加突出。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模式的安全性问题正日益被提上议程。首先是由于数据渠道的不同、数据收集过程中信息的不完整性、数据运算和处理技术产生的误差所造成的“假新闻”;其次是数据新闻公开报道的审查制度与合法性,是否会造成名誉损害和侵权行为;最后是私人化定制新闻中,受众信息的泄漏以及有可能导致的其他个人信息的窃取。
从目前来看,媒体掌握的数据资源有限,媒体缺乏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媒体从数据搭配架构、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在大数据背景下,新闻传播模式正发生着颠覆性的变革。本文运用“大数据”理念对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生产、传播、收受三大部分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大数据浪潮已经势不可挡,传统媒体在发展中更要寻求与其相契合的“接点”,不仅依靠大数据带来新的传播模式,也将带动整个新闻传播业经营模式的转变。
(作者单位:《新闻与写作》杂志社)
注释:
①章戈浩: 《作为开放新闻的数据新闻——英国〈卫报〉的数据新闻实践》,《新闻记者》2013年第6期。
②木屑三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aaf
7870101f2z0.html
③光芒网:http://www.comon.cn/listinfo-142897.html
④⑥(英)维克托· 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 《大数据时代》,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80页,第167页。
⑤瞿旭晟:《数据入侵:“538博客的实践与启示》,《新闻记者》2013年第6期。
⑦赵江峰:《可视化“数据新闻”:记者角色的新转换》,《新闻知识》2013年第10期。
⑧瞿旭晟:《歧路与通衢:Politico的政治新闻创新及其前景》,《新闻记者》2014年第1期。
⑨汤景泰: 《大数据时代的传媒转型观念与策略》,《新闻与写作》2013年第9期。
⑩李彪、郑满宁: 《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生态变化及舆情研究现状、趋势》,《新闻记者》201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