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凡人善举中的大文章

——《兰州晚报》“最美夫妻”报道的思考

● 路建青 《 新闻战线 》(

    普通夫妻感动甘青两省

    “最美夫妻”李成环、龚大锬是《兰州晚报·凡人善举》最美人物的典型代表。他们的事迹之所以能够感动甘青两省,根本原因是一对普通人的人格光芒照亮了人们心中那片“道德滑坡”的灰暗区,驱散了“诚信危机”的阴霾。

    李成环,兰州市一名普通中学老师,龚大锬,兰州市一名普通的城管协管员,这对夫妇结婚才两个月,每月工资加起来仅有2000元,在得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孤儿院的孩子们没有过冬的棉鞋时,他俩毅然拿出准备度蜜月的全部积蓄,买了700双棉鞋和电脑、文体用品送去。不料,在返回途中因下雪路滑而遭遇车祸,李成环最终伤重不治,25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令她无限向往的雪域高原上。

    李成环的事迹经《兰州晚报》率先报道后,在甘青两地引起强烈震动,两地媒体立即行动起来,李成环爱洒三江大地的事迹迅速传遍了甘青两地和全中国。《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对李成环的事迹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全国700多家网站等进行了转载,网友悼念、怀念寄语多达数百万条。

    一位普通中学老师为何有如此强大的感召力?一是她的群众性,来自普通群众之中,是草根阶层的最美人物,更能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二是她的朴实性,没有豪言壮语和轰轰烈烈,有的是一颗无私的爱心,她用生命履行了爱的诺言。李成环以自己有限的生命播撒了无限的大爱,践行了新时代的雷锋精神,这种精神无疑唤醒了深藏于普通人心灵深处那颗最质朴的仁义之心,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一个普通人身上的聚集与释放。

    最美人物推动价值认同

    李成环的爱心之举带来如此大的影响,根植于社会的正能量不断发酵与积累,媒体的责任就是把这种正能量挖掘并释放出来,积极反映社会中向真、向美、向善的道德追求,弘扬普世价值,担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器。

    抓住典型,定位特质。“最美”这一特质不是媒体随便戴上去的美丽光环,它必须是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是由人民群众顶起来并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生动典型。李成环无疑与这一特质称谓相符。李成环美在哪里?美在心灵:正值蜜月期的李成环夫妇心里却牵挂着玉树孤儿院的孩子们,他们放弃度蜜月的机会,拿出仅有的积蓄,在寒冬前往玉树为孩子们送棉鞋;美在无私与奉献:李成环因重伤在当地医院抢救期间,花费近10万元,对每个月仅2000元收入的夫妇来说,这笔医疗费是个天文数字,况且他们已把积蓄拿出来购买了物品,根本没有钱治疗。这种舍弃自己奉献他人的无私精神,无不令人动容。对这样的典型人物,媒体要担起社会责任,大力宣扬他们爱心事迹,让他们得到社会的关怀,不能让好人流血又流泪。

    提升高度,事实说话。对于最美人物的报道不能仅仅停留在感动上,媒体的责任是通过报道,让最美人物回归本真,使其精神升华到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面,以人物事迹和价值追求彰显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去实践。同时,要用事实说话,通过深入采访挖掘人物的爱心活动细节和生活中的点滴,还原人物的真实性,激起社会对于真善美的呼唤,传播良好的道德风尚。

    追踪报道,注重效果。典型人物报道之所以打动人,在于情感细节体现出来的美,一个典型人物的成长是长期积累出来的结果,李成环也是如此。在报道过程中晚报先后派出多路记者,在李成环的家乡、母校以及玉树结古镇的孤儿院、她慰问过的藏族小学进行了深入挖掘。从2012年11月起至2013年7月历时8个月,发稿近百篇,可以说创下了典型人物报道的最长时间。从李成环遭遇车祸到甘青两省群众自发组织开展悼念活动;从社会各界学习李成环活动,到李成环被推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到为李成环完成最后的三个遗愿,直至李成环的骨灰安葬玉树州结古镇,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李成环的公益经历、人生轨迹以及社会各界对她追思评价等,报道环环相扣,情感真挚、细腻,感人肺腑。

    群众视角,群众语言。在“最美夫妻”报道中,晚报是以群众视角和群众语言展开的,大量使用李成环的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网友、资助的玉树孤儿学校的老师和孩子们对她的回忆、评价、怀念等。朴实的群众语言使报道更具有真实性,将人物的人格魅力充分展现出来。在记者采访中,注重抓各种感人细节,用事实说话,语言实在而不失分量,避免空洞口号,增加了报道的厚重感。

    精心策划,互动参与。在报道策划过程中,始终贯穿传递正能量,弘扬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注重与读者、网友的互动。同时,利用晚报官方微博滚动报道李成环的事迹,大量引用网上纪念文章与评论,与网友进行互动,扩大报道效果。报道中挖掘出李成环生前还有四个遗愿没有完成,除了“还有34双号码不合适的鞋子需要补齐”的遗愿由青海媒体帮助完成外,“帮助上巴塘村小学解决缺煤、维修厕所等困难、帮扶拉吾尕村小学、资助多尕永措姐妹健康成长”三个遗愿经晚报报道后,很快筹集到了所需的善款。2013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晚报刊发了玉树上巴塘村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对李成环的怀念以及对好心人完成李成环遗愿的感谢报道,6月初赴玉树完成李成环的三个遗愿,7月中旬再派记者跟随采访李成环骨灰安葬玉树结古镇。通过与读者与网友互动等形式,将学习李成环活动落实到行动中,对于提升报道的效果、提高社会道德水平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凡人善举”占领道德高地

    媒体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播信息,更要占领道德制高点,用正能量引领社会潮流。

    社会转型期缺少轰轰烈烈的英雄人物故事,更多的是平凡的生活和平凡人物的故事。普通工作岗位上寻找平凡的良心,报道“最美的人”,正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兰州晚报》以《凡人善举》作为主打栏目,把在平凡人物中发现最美报道最美作为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重要手段。最美夫妻用生命铸就爱心路,在三江大地上播撒爱的种子,汇集成几何倍的道德力量。最美交警苏卫东,甘当街头的人体电线杆,用最真实行动语言践行了人民警察为人民服务的誓言。最美女孩周晓娟,体内流淌着稀有的RH阴型血,她坚持献血12年,就像一位救火队员一样,将自己的血液无偿献给陌生的危重病人,她救的不仅仅是一个个伤者,还有伤者背后的一个个家庭。最美的哥蔡生武,7年免费拉乘7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4000余人次,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陌生人社会的朴素情怀。在工作中失去双臂的最美农民工王进才,身残志坚,创业开公司,解决50多位农民工就业问题,并每年拿出部分收入帮助贫困山区群众、资助贫困学生,用断臂书写完美人生。最美“大饼哥”王小春,为救助一位白血病患者,毫不犹豫地捐出卖大饼挣来的5400元钱。他捐出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颗金子般的心……《凡人善举》栏目,将一个个最美的感人故事和大量的好人好事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光明的一面,这些“最美的人”正聚集强大的精神力量,吸引无数的“粉丝”登上道德的制高点。

    (作者系兰州晚报副总编辑)

策划区域活动 树立党报品牌
“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主流引导 互动平台
凡人善举中的大文章
媒体在“网络问效”中的二传手作用
专业与“草根”的嫁接
打造学习型团队 激发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