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发现新闻”的“头脑准备”

郑德胜 《 新闻战线 》(

    “新闻发现力”,即发现新闻的能力。1999年,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在其著作《记者的发现力》中首次提出“新闻发现力”这一概念:新闻工作者善于发现新事物、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就是新闻发现力。如今,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受众获取新闻的途径和对新闻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记者的新闻发现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从层出不穷的信息中挖掘新闻?怎样的新闻才是有价值的?这些成为适应当下及未来媒介生态环境变化而亟待突破的课题,其研究具有现实必然性和必要性。

    依靠经验积累,发现新闻素材

    面对每天层出不穷的内容信息,记者首先需要综合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文化积淀、政治素养,从中快速判断,发现新闻素材。

    丰富的生活体验是发现新闻的沃土

    对于记者而言,丰富的生活体验绝对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这种财富不仅表现在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应对新闻采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难题,更在于有足够成熟的思想感情能从庞杂的内容信息中发现可能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这也能解释为何“科班”出身的年轻新闻记者往往写作高明、文字优美,却常常为新闻线索、新闻主题困扰,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生活体验,难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新闻素材。

    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前,曾在煤矿做了五年的宣传工作,因此对煤矿的生产经营和矿工的生活非常熟悉。得益于这份经历,笔者曾经参与报道的《舍己救人的徐诗战》《新罗区雁石林坑煤矿井下火灾事故连续报道》等新闻,获得社会各界的肯定。

    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发现新闻的源泉

    正如加拿大大众传播媒介理论一代大师马歇尔·麦克卢汉所预言的那样,现代传播技术缩短了人类对信息获取的物理距离,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从新闻理论中新闻接近性原理的角度来看,还是从现实生活中文化影响的层面来看,独特的地域文化越来越成为地方记者发现新闻的创意源泉。笔者生活的闽西地区有着著名的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近几年围绕这两种文化而生产的新闻作品数量不断增长,同时作品所获得的社会反响也不断增强。仅以2011年为例,龙岩电视台围绕独特地域文化所制作的新闻专题《小城大文化》、长消息《〈土楼神韵〉在国家大剧院展现客家人的精神》分获福建省新闻奖一、二等奖。

    2011年2月20日由永定县创作的大型原生态客家风情歌舞集《土楼神韵》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这是一次展示客家淳朴的民俗风情,表现客家人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爱国爱乡、和谐友爱、崇文重教、敬祖睦宗的客家精神的绝佳机会。怀着对客家文化的深厚感情,笔者发现其中富含的新闻价值,参与采写《〈土楼神韵〉在国家大剧院展现客家人的精神》。此新闻分别从永定客家土楼振成楼楼主林日耕、参加演出演员阙联云和陈珏、导演戴秀红以及观众的角度报道,并完整记录了演出前准备、演出中盛况以及演出后反响的整个过程。这一充满地域特色、人文韵味的新闻作品,播出后使本地观众产生文化心理共鸣,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

    良好的政治素养是发现新闻的基石

    现代传播技术使得信息内容不断膨胀的同时,也使信息的舆论导向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是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新闻记者必须履行的神圣职责。新闻记者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加强自身的政治立场、政治责任、政治敏感和政治鉴别力,遇到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准确地发出声音,做到重大问题不缺位、关键时刻不失语,捍卫主流舆论的话语权和主阵地。

    201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笔者参与采写新闻《连城县新泉镇:积极打造“美浴、美食”新地标》。此作品利用红色文化,在讲述红色故事中,发现新泉今昔交叉点,带出新泉今天的发展变化。新泉是闽西革命根据地内的一个重要红色集镇,参加新泉整训的红四军战士曾在这里露天沐浴。陈毅同志提出了“洗澡避女人”“大便找厕所”的两条纪律,是当时“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两项重要内容。如今新泉的温泉不再是露天的,而且发展成为集沐浴、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温泉产业。将历史故事内容与如今经济特色对比后,笔者发现今昔交叉点“温泉”。于是,新泉镇依托红色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新闻便成功产生。此新闻是为纪念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而写作的,将红色文化蕴含在内,不仅宣传报道了重大政治事件,同时宣传介绍了新泉如今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成就。

    拓宽思维空间,挖掘新闻价值

    现代传播技术手段迅猛发展,使得受众能够获取非常丰富的信息。但这些信息绝大多数是碎片化的,导致受众对其缺少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因此,面对掌握的多元信息,优秀的新闻记者能够挖掘背后细节和探索深层原因,追求并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透过现象看本质,考验的正是记者的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记者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从分析事件表面现象中,迅速判断事件本质,并将其作为新闻报道的核心线索,剥离与事件本质无关的干扰因素,抓住核心线索进行新闻写作。

    借助联想思维挖掘新闻价值

    联想是由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往曾经接触过的相似、相反或相关事物的心理过程。记者在采写新闻过程中,有些事件表面上看起来相当普遍,缺乏新闻价值,但如果借助联想思维,往往能够将人们忽视的新闻价值挖掘出来,从而写作出具有深刻主题或广泛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龙岩电视台曾经播发一则名为《乡村“自助”菜摊》的短消息,此新闻部分文稿如下,“永定县湖山乡毗邻广东省。记者今天路过这里集镇时看到,在一排无人照看的菜摊前,买菜任你挑,菜钱主动给。”这让人联想到“自助”一词,以及“自助超市”“自助餐馆”等,进而涌现出乡村“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的场景。带着这样的联想,记者决定留下深入采访。最终记者从自助菜摊的表象中,挖掘出乡村特有的淳朴民俗民风。事实上,这一现象已客观存在四五年之久,却无人发现其背后深层价值。记者借助联想思维发现其新闻价值,编制成短小精悍的乐趣消息,播发后广受好评。

    借助创新思维挖掘新闻价值

    创新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记者在新闻写作中,应善于创新,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另辟蹊径,尝试从一大堆信息资源中找到微不足道的甚至无人关心的新闻素材,从特殊的思维角度切入,吸引观众目光。记者若是缺乏创新思维,墨守成规,不求进取,则难逃失败的厄运。

    借助逆向思维挖掘新闻价值

    逆向是一种从相反的方向来考察事物的思维方式。记者若从正面观察事物难以发现其中的新闻价值,不妨反向观察,或反向构思作品的脉络,有时能获得意外惊喜。记者用逆向思维挖掘新闻价值时,要敢于做到人弃我取,人进我退,人动我静,人刚我柔。

    2013年4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隐秘会所吃喝风》。导语如是说,“去年底,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成效显著,公开的公款吃喝受到了遏制。但一些人变换对策,改明吃为暗吃,那些私人会所、隐秘餐厅就成为了腐败新阵地。”在公开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后,暗地里还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记者反向思维,由明转暗,不到高档酒店采访,而到私人会所、隐秘餐厅暗访,最终发现了腐败新阵地。类似的例子还有龙岩电视台播发的《如此会风》。龙岩市委市政府邀请来自厦门的经济专家来岩介绍厦门经验,要求市直机关干部参会,但此次会议迟到、缺席、早退现象严重。记者转换思路,由正面报道转变为负面报道,批评如此会风。此报道挖掘出独特的新闻价值,播出后对扭转市直机关工作作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深入第一现场,丰富新闻发现

    现代传播技术手段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实时互动沟通,人们由此获得更加自由的话语表达空间。一方面,话语表达空间的扩大,进一步要求新闻采访多报道身边人身边事,直接表达民意。这为新闻记者发现新闻线索提供了优质的平台,同时也有助于丰富新闻报道的内涵。另一方面,话语表达空间的自由,也带来呈井喷式增长的虚假信息,模糊记者的判断。在这样的背景下,记者应本着对观众负责的态度,深入新闻现场实地调查,探索事实真相。

    保持质疑才能保证真实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杜绝虚假新闻是新闻工作者发现新闻的必修课。摆在面前的新闻材料,首先要质疑其真假。只有保持质疑,习惯批判性地深入思考问题,并深入第一现场验证答案,不唯上、不唯报、不唯网络,才能避免信息的单边化,使新闻内容更公正、更客观。

    曾经有位记者根据某大报刊登的文章线索,采写了新闻《献血达人》。其中有这么一段话,“上杭县的一名挂职副镇长,今年34岁,从2003年至今,坚持10年参加义务献血,献血次数已达79次,献血量达75920毫升,相当于他身体全部血液的10多倍。被称为献血达人。”审稿时,巨大的献血量数字让人产生质疑。75920/79=961,说明“献血达人”平均每次献血961毫升,十年间平均每年献血7.9次。将情况咨询龙岩中心血站相关负责人,得到的结论是常人每年最多献血4次,一次400毫升,十年40次献血16000毫升。而“献血达人”十年79次献血75920毫升,显而易见该新闻是虚假的。未深入新闻现场调查考证,单凭其他媒体的一篇报道,人云亦云,缺乏真实性的这条新闻未播即删。

    贴近群众才能丰富内涵

    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有一句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发现新闻同样如此。如果记者的表现力不够好,那是因为同群众走得不够近,扎得不够深。贴近群众是记者发现并丰富新闻报道的基础,离开群众、离开实际,记者采写新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近年来,笔者常在贫困边远农村采访,群众有困难、有问题需要解决,笔者会积极向上反映帮忙协调,同群众的感情日益增进,群众有话愿意说,笔者也能从中发现新闻。2011年10月,记者在永定金丰大山一带的乡镇蹲点时,沿路看到路两旁柿子树挂满了累累果实,一些熟透的柿子像一盏盏红灯笼,十分惹眼。然而,柿子的采摘期快要过去,却不见满山果农忙采摘的丰收景象。记者从果农处了解到,由于红柿价格差,扣掉人工、肥料等钱就没得赚了,只好任由果实烂在树上。记者随即采写《永定:红柿满山遭遗弃,价格低廉果农急》,新闻在龙岩电视台、福建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随后记者接连采写了《永定红柿为何滞销》《多种措施卖红柿 不让红柿烂树上》等新闻稿。在“果丰伤农” 现场,记者融入群众,发现问题,两个月内播发了以“永定红柿”为题材的近10条新闻稿,挽救了果农的损失,推动了当地政府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了果农的后顾之忧。记者在深山中发现红柿滞销,没有简单化处理,而是多次深入新闻现场,融入群众,采访取得第一手材料后进行理性分析,配合并促使当地政府拿出解决办法,使得新闻报道内涵不断丰富。

    (作者单位:龙岩电视台)

媒体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势在必行
2013年中国新闻评论回眸
谈媒体人的“建设者思维”
军事电视节目的优化路径解析
用户体验的美学价值
“发现新闻”的“头脑准备”
《交易时间》的窄众生存之道
都市报微博:“全天候”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