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节目主播的内外兼修

李 飒 《 新闻战线 》(

    用最优技术打造“第一印象”

    受众对一位主播的优劣判断与喜好,第一印象很重要。这一点源自心理学的首因效应。即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体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外在形象大致包括:无声的脸部表情和体态,有声的语言。

    浙江卫视《浙江新闻联播》的6位出镜主播每人都有一个专门的音轨。如果新进一位主播,会请集团内部最优秀的调音师,跟班三天或更久,根据他的高中低音域和音质特色,调出一个最优模式,等到下次这个主播配音时,只要按一下专属于他的数字键,调音台就会自动转到他的模式,就像专业的调音师始终和他一起工作。这是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确保配音效果最优化、个性化,以及不同主播在同一节目中的协调性。

    主播的化妆和着装应确立一个总体风格,比如时政栏目主播端庄大气、民生类主播亲和自然、外语类主播时尚轻松。着装上的要求简洁但不随意。在此基础上,由主播和设计师共同进行个性化尝试,避免千人一面,又避免过于个性化而与频道风格相悖。对于主播的定妆造型,可以请台内化妆师反复尝试,寻找最佳妆容,并不断地微调,包括请外援和内部提醒,让形式千变,风格成型。灯光至关重要,如何确保每一次出镜都能达到一致的、专业的水准,一直是个难题。应选择技术部门和频道内部最好的制作人员联手,以拍技术评奖片的水准,为每位主播找出一个最佳的灯位模式,并把灯光位置、高度、明亮度等数据和细节记录下来,转交给频道技术团队,提高主播鉴别画面优劣的能力,让主播每天的形象和节目画面质量都能保持一定的专业水准。

    平时习养以填充“无知的漏洞”

    主播因外表出众而开始,因内涵发展而成熟。主播的内涵大致包括:有声语言的准确度和表现力、新闻人的专业素养。对于新闻综合频道,语言的精确性关系到新闻的权威性、真实性。央视和省级媒体对主播语言的精确度有严格的质量要求、监管关口和奖惩机制。

    央视主播背《现代汉语词典》是必修课,地市台应安排频道内所有新闻主播重新翻读《现代汉语词典》,对生僻词汇进行扫盲,同时对以往出过差错、容易混淆的字词建立一个词汇表,由众多主播共建共享,及时更新,避免同样的错误在频道内重犯。

    语言上的错误还包括一些非语文的错误,比如专业术语的破读、新词汇的无知、专门人名地名不熟悉等许多漏洞,都会在临时增加稿件、突发事件直播状态下,成为主播的心病。平时习养、预先准备,以尽量减少“无知的漏洞”。地市台时政新闻主播要了解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大事件和最新进展、政府部门高管的姓名、长相和背景资料,熟知本地的人文历史,成为“本地通”,同时又兼具全国和全球化视野;民生新闻主播对政府部门的职责范围要细化研究;经济、健康等节目的主播也要对经济、医学等专业领域逐渐了解,走专家型主播之路。 

    多种方式锻炼统筹能力

    新闻素养包括采访、写作、编辑、播音、策划等能力。目前各级媒体中,大媒体趋向于细分化,小媒体趋向于一人身兼数职。如同经济领域中企业在经历了贪大求全的感性之后又回归专注主业的理性,力求做专做精。与此同时,媒体对主播们提出了专业度更高要求,因为在日播新闻节目直播化之后,重大突发事件直播越来越频繁,主播在直播时没有文稿、没有串联单、随时插播记者连线或连线中断、与专家和官员在演播室内外进行对话等情况都会发生。

    东方卫视的潘涛曾获2007年度金话筒电视播音作品奖,今年又再度荣获“金话筒奖”。他坐镇东方卫视主播台评说全国城市,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对内容准确的判断力、理解力,加之从容、平和而亲切自然的仪态,使整个节目显得舒展大气,尤其是每条新闻后面简洁到位的评论,令人过目难忘。他的理想是:始终坚守做有播报激情、有沟通渴望、有主编意识、有独到见地的“四有”新人(新闻主持人)。

    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实习主播进行采、编、播的轮岗,使其熟悉各个环节。对于有资历的主播,侧重于专业深化和节目创优。

    编排环节。应制度化安排当班主播和责编进行沟通,了解当天的新闻编排,并参与口播和导语的撰写,也与写评论的编辑或外请专家展开交流,并试水写短评,使主播具备对新闻进行解读的能力,增加节目的厚度。

    采访环节。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主播第一时间深入现场,锻炼观察力、表述力和点评能力。平日,主播可以根据个人专长特点,就某个领域、某个事件、某个人物与跑线记者一同持续关注,成为相关领域的半个专家,一旦新闻事件发生时,可以最快速度做好采访或直播准备,并调用相关人脉资源,深入调查和解读事件前因后果,做出有水准的新闻,成为有记者素养的主播。

    主持环节。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直播报道进行全员练兵,又各有侧重。张泉灵曾说过:“准备10做1的时候心里就有底,准备1做1的时候心里就没有底。”我们建议对频道以往遇到的可预见直播和突发性直播进行梳理,让主播们预先准备那些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可能发生的大直播,并有侧重地进行专项研究。

    策划环节。《纽约时报》一组揭示苹果手机在全球化过程中黑暗面的调查性报道获得2013年的普利策新闻奖。这个报道精心策划,从一开始就瞄准了普利策奖。优秀的作品大多是策划先行,七分思考,三分行动。我们建议主播参与到栏目、新闻作品、播音作品、大型活动的策划环节,全程介入,提升融合度和专业素养。具体操作层面,建议主播多关注业内最有热度的节目和作品进行医学解剖式的解读,从细节到整体结构、创意、主题、角度等进行细细品味,在模仿中跟进,在创新中突围。

    文化修养彰显人格魅力

    文化修养对人生的重要性,在此不用赘述,关键是主播如何提升文化修养?《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以《中国好声音》10%的制作成本创造了收视奇迹,无论从节目创意,还是获奖选手的成功故事都引发人们好奇心,尤其是包揽冠亚军的杭州外国语学校。每一个走进杭外的孩子,老师会给他列出一长串书单,内容包含古今中外的名著新作,让学生的知识层面远远超过高考试题。这次获得大赛冠亚军,必然性远大于偶然性。按照老师的话说,同常年的文化积累比较,那些应试技巧都是雕虫小技!

    如今的电视屏幕上,有不少主播先天条件和表达技巧都很高,但就是留不住观众的视线,进入不了观众的心,究其原因关键是缺乏人文情怀。面对日益激烈的传媒竞争压力,“人文情怀”将是主播勤勉修炼自我的必修课。《华尔街日报》在告诉记者如何写作时也说道:所有被称为伟大的故事,都来自于伟大的创意,几乎在伟大故事的创意中,都有一种人性的展示。由此可见,人文情怀也是新闻作品的元素和新闻人的必备品德。

    知性的气质、美好的品德、从容的心态可以将荧屏内外的人们沟通、相连,智慧、平等、尊重、宽容融汇成为主持人的重要品格。生活中,面对亲人,每一个细小言行都可以传递关爱;电视机前,面对观众,我们的真心也一样,也会被读懂。工作之余,建议主播可以参与频道或社会组织的公益活动,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作者系宁波电视台首席主播)

话说数据新闻
《蹲点日记》:从“流水账”中提炼新闻主题
历史文化报道中的“新闻元素”
节目主播的内外兼修
深耕条线 “捕获”新闻
影视周刊:专业化还是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