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2013年中国新闻评论回眸

赵振宇 《 新闻战线 》(

    2013年注定不平凡。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产生,全国畅想“中国梦”;八项规定、反“四风”、群众路线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十八届三中全会圆满落幕,中国进入深化改革历程;刘志军落马、中石油窝案、薄熙来庭审,让我们看到了中央重拳治腐的决心;中国男足历史性地夺得亚冠冠军,让国人重燃对足球的希望;芦山地震、余姚水灾,“多难兴邦”再次砥砺国人的韧性;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去世,中国探测器嫦娥完美落月……这一年的故事太多。中国新闻工作者用他们勤勉、犀利、睿智的笔触记录着这一切,用新闻评论谱写出时代最强音。

    壮大主流“好声音”,中央地方争推评论版

    新闻评论作为媒体的灵魂和旗帜,其质量优劣直接关乎媒体的核心竞争力,重要性不言而喻。2013年1月4日,《人民日报》推出第一块新闻评论版,引发业界强烈反响。该版《致读者》表明了它的版面特色:“我们将努力把评论版打造成干部论政的平台、学者争鸣的空间、群众议言的广场,在交流、交融乃至交锋中,传递‘中国好声音’,谋求最大公约数,推进社会前进的步伐。”自此,新的评论板块不仅有高屋建瓴式的评论,也有来自老百姓和网民的鲜活声音,亦庄亦谐,正如有些学者说的,“党心与民心同振,高层与基层共鸣”,在唱响壮大主流“好声音”的同时,也拉进了与老百姓的距离。自开版以来,《人民日报》评论版持续聚焦民生问题,在养老、医疗、假期、住房、教育等问题上着墨甚多。3月份,《人民日报》刊发了9篇中国梦系列评论、6篇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评论。6月份《人民观点》栏目就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刊发了5篇评论。

    2013年元旦后,《光明日报》在原有二版《观点》的基础上,整合新闻版的各言论专栏,推出《评论·观点》专版。从版式样态来看,不失大气雍容,符合人们对大报主媒的潜在期许;从形式上看,评论栏目丰富而多样;从内容上看,评论锐利中有审慎、激情中有冷静,勇于和善于触碰社会热点,以温和的建设性独树一帜;从表达上看,其文往往短小精悍,文风清新隽永,回味悠长;从写作主体来看,不仅有本报评论员文章,还有政府官员以及各个方面社会人士的来稿,体现了“开门办评论”的旨趣。

    2013年地方党报也争相推出评论版。《湖北日报》于2013年元旦推出评论版,设有《社论》《视点》《政策》《来论》《声音》《国际观察》等栏目。《来论》栏目中文章涉及的领域十分丰富,角度也颇为新颖;《视点》栏目则是聘请专家学者为评论员从专业角度对近期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该报还在一版长期坚持开设文字短小精美的《东湖放评》栏目,让党报更显活泼和生机。

    《河南日报》评论版称作“中原时评”。该报评论党性原则强,尤其是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较大比例的评论均是要求转变工作作风。其评论还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评论虽犀利却不失深刻,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评论的形式可谓多元化而新颖,有些用讲神话故事的形式来讽刺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和谐现象,使得受众更加喜闻乐见,在引起阅读兴趣的基础上也不乏深刻的反思。

    注重策划和深度,网络评论渐入佳境

    一直给人粗粝印象的网络评论,渐渐进入了精工细作的阶段。网媒开始注重策划在网络评论板块的运用,深度评论、系列评论愈发多见,标志着网络评论精细化时代的到来。新浪评论频道今年增加了《蓟门决策》子栏目,重新整合了评论专栏队伍,着重强调新闻评论的深度与独家性。此外,网易评论、搜狐评论、凤凰网评论、海外网评论、央视网评论等,都在加大独家评论稿件的推出力度,新闻评论专题化操作也已经形成常态。

    面对持续笼罩中国的雾霾天气,《蓟门决策》第17期做了一个名为“雾霾中喘息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危机与决策”学者点评专版。《南方都市报》资深记者李响担任主持,聘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研究室主任周宏春为主讲,还力邀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胡静、清华大学公管学院讲师戴亦欣、著名环保人士黄小山等参与到点评中来。通过对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状况的介绍、从法律角度和公共政策两个方面治理环境、环境问题背后的反思以及国外经验等多个角度点评了雾霾问题,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深度,网友跟帖高达2400多万条。

    2013年3月初,黄浦江“猪祸”震惊了整个上海滩,由此引发上海民众对水质安全的担忧。新浪评论在其“新观察”板块对此做了一个《三问“黄浦江死猪”事件》的深度评论专题,从“谁把死猪扔进江里?”“猪造成的污染还是人造成的污染?”“搞清楚猪是怎么死的就够了吗?”三个问题进行点评,层层递进,由浅及深,由此将食品安全、水安全、环境保护、信息公开、产业发展等多个问题勾连在一起,使事件性质产生质的飞跃,揭露出黄浦江猪祸痼疾的病灶所在。

    新媒体评论不断拓展,语音评论浮出舆论水面

    新媒体的兴起给新闻评论带来巨大影响已经不再是新鲜的话题了,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新闻评论的影响也在不断深入,微信以及手机新闻客户端成了新兴的新闻评论平台。

    2013年10月17日,荆楚网东湖评论频道改版,推出全新单元“微信闪屏”。该栏目借助微信的语音功能,建立交流平台,在微信上搜集民众针对某一话题的语音评论,放到东湖评论网页上,目的是打造“草根评论员”的脱口秀。东湖评论的话题页面给出了新闻摘要和链接,并在下方给出了二维码,扫描该二维码即可加入群聊。借用微信平台发起话题讨论,为民众提供一个便捷、有效的议事平台,无疑拓宽了新闻评论的覆盖面,不得不说是一个创新之举。

    门户网站和传统媒体开始重视手机客户端的新闻传播价值,推出了手机新闻客户端,这些客户端既延续了媒体原有的特色,又注入了新的元素,广受好评。网易新闻客户端继2012年打造了《今日之声》原创新闻栏目之后,又于2013年3月推出互动性很强的投票功能。《今日之声》主要以选取近日新闻人物的言论观点等为话题,介绍近日所发生之事,每期言论在15~20个不等。投票环节是票选当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言论,每期可以吸引几万网友参与,供选择的言论往往对时事充满讽刺意味,票选的过程其实也是另一种方式的民意表达。如最近一组投票话题是“关于雾霾的影响,你认为哪条碉堡了”,选项分别是“雾霾让中国人更团结”“雾霾让中国人更平等”“雾霾让中国人更幽默”“雾霾会让导弹打不准”,其中54%的网友选择了最后一项,网络民意由此可见一斑。

    遗憾的是,除了网易新闻客户端,其他几大新闻客户端都没有推出专门的评论频道,也没有创新的评论栏目。但可以想见的是,随着新闻客户端的不断成熟、完善,新闻评论的新形式、新载体、新平台必将层出不穷。

    “大事件评论场”备受瞩目,评论伦理有待加强

    2013年是公共事件频出的一年。“大事件评论场”形成,传统媒体评论、网络媒体评论加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评论交相辉映,形成一种有机联系、相互加强的“评论场”。

    2013年7月17日,湖南临武县莲塘村村民邓正加与县城市行政执法局的工作人员发生争执,突然倒地身亡。这起人尽皆知的临武城管执法冲突事件,从小贩被城管打死、警察对峙抢尸、政府公布事件进展,再到赔偿、官方媒体表态,新浪微博几乎在第一时间呈现了事件的每一个过程,并且掀起了全民对城管暴力执法的声讨,许多微博大V成为舆论场中的意见领袖。《南方周末》刊发《城管的窗子别再破了》《城管如何管自己》《“因公”犯罪的刑罚尺度 城管致人死亡案怎么判》三篇评论;《人民日报》刊文《杜绝城管暴力需权责相乘》;网易评论“另一面”板块发文《临武瓜农案:赔偿程序合法性有待商榷》,对城管的自治自律、何以化解民众对城管的积怨以及案件中的罪与罚进行了深入探讨。著名记者闾丘露薇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中也称,“临武县政府应该在第一时间公布调查结果”“公正与司法独立是建立法治社会的基础”。

    跟随李某某案的案件进程,新闻评论掀起数轮高潮,至今余波未了;“上访妈妈”唐慧案尘埃落定,《南方周末》发问《唐慧赢了,法治赢了没?》,为唐慧案绵延而巨大的新闻评论场,留下了意味深长的反思空间;《新快报》于10月23日、24日在头版先后刊发《请放人》《再请放人》两篇评论员文章,揭开了陈永洲案的帷幕,后以陈永洲被拘而逆转,也给新闻评论界提出了如何建设和加强评论伦理的重大命题。

    新闻评论是一种以理服人的意见表达方式,在大事件中保持冷静克制,拒绝傲慢与偏见,特别要在事实清楚的前提下向社会大众提供公正、均衡的观点,不仅关乎新闻评论的公信力,也关乎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新闻评论佳作频出,获奖数量逐年递增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2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于2013年10月揭晓。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99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3件,一等奖46件(含8个新闻名专栏),二等奖91件,三等奖159件。其中,评论作品35篇。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转变,中国道路的历史性跨越——从十六大到十八大(上)》获得特别奖,文章以全球和历史视野概括十六大以来十年间,中国共产党在转变中不断丰富、拓展中国道路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优异成绩,极大激发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文章既有高屋建瓴的立意,也有入情入理的论述,体现了任仲平这一政论品牌的思想水平和创新能力。这是任仲平自第19届中国新闻奖以来,连续5次获得评论特别奖。

    一等奖评论5篇,其中《唯有走在变化之前——从乐凯胶卷停产、泊头火柴破产说开去》《一张道歉条,触动了我们什么?》《“寒山闻钟”新“官”念 自揽监督网民意》三篇评论分别来自省市报纸、广播和电视。

    从评论获奖总数看,从第17届的18篇,到第18届的28篇,到第19届和20届的30篇,再到2013年的35篇,评论不断占据着更重要的地位,获奖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学术研究继续深入,新媒体评论研究日益凸显

    在2013年1月到11月15份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中,有关新闻评论的文章总共有78篇,其中,《新闻战线》13篇,《中国记者》 13篇,《中国报业》9篇,《新闻与写作》16篇,4份期刊中关于新闻评论内容的文章总计51篇,占评论研究文章总篇数的65.4%,其余11份期刊有关新闻评论的文章总计27篇,占评论研究文章总篇数的34.6%。《新闻与写作》《新闻战线》《中国记者》和《中国报业》成为刊发新闻评论类论文的主阵地。第2期《新闻与写作》卷首语刊发“新闻评论发展的机遇和问题”,推出特别策划:关注新闻评论的成长,邀请了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北京日报、人民网和中国宁波网人士介绍了他们的评论体会及心得。

    在这些文章中,对新闻评论的要求与作用的研究占篇数比较多,也呈现出对网络评论的关注,特别是微博评论研究日益凸显,相关文章强调微博在当前新闻评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希望纸媒的官方微博可以将纸媒的舆论导向作用延伸到微博中去,引导好网络舆论方向,促进网络环境的稳定,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学界业界热络互动,共议新闻评论发展

    2013年6月15日至16日,长江日报首届新闻评论高级研修班在武汉举行。会议主题为:中国新闻评论的创新与发展。研修班邀请徐兆荣、鄢烈山、刘洪波、李海华和赵振宇就“微时代与大评论”“对时评写作的认识与追求”“时评的困惑”“时评的转型探索”以及“如何认识新闻评论,怎样发展新闻评论”等话题与参会者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6月22日,湖北省新闻评论教学实践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来自省内2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与会,就新闻评论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展开交流与探讨。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化与媒体环境的变革,新闻评论教育面临着一些亟待厘清的问题与困惑,应探索和推进新闻评论教育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新闻评论人才。

    10月10日至13日,由西安日报社承办的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理论评论宣传研讨会第21届年会在西安举行,来自广州、深圳、杭州、南京等全国12个副省级城市党报的代表参加了会议。研讨会上,媒体同行们交流分享了评论理论宣传工作的经验与体会,就如何提升评论理论品质,如何发挥党报在理论评论方面的优势,推进党报创新机制、拓展平台以及多元化背景下掌握话语权等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这些会议为学界和业界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新闻业只有在学界业界的交流互动中,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媒体建立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势在必行
2013年中国新闻评论回眸
谈媒体人的“建设者思维”
军事电视节目的优化路径解析
用户体验的美学价值
“发现新闻”的“头脑准备”
《交易时间》的窄众生存之道
都市报微博:“全天候”传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