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涉台报道巧打“情”字牌

罗蓉芳 《 新闻战线 》(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台宣传,增进两岸同胞相互沟通和了解,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和平统一,是漳州等海峡西岸重点涉台地区办报人面对的新课题。

    选准切入点

    漳州与台湾有“血缘、地缘、文缘、商缘、法缘”等方面的密切关系,台湾现有人口中祖籍漳州的占38%,漳州有台属近14万人,居住在漳州的台胞有4000多人。根据这个特点,《闽南日报》加强了涉台报道,改过去零星报道为开设专刊、专题、专栏的集中报道。栏目有《海峡周刊》《台湾新闻》《漳台新干线》《台商在漳州》《祖地文化》《海峡时评》等,以充足的版面、新颖的形式,报道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关系和交流合作与经贸往来等方面的内容。漳州新闻网、闽南日报手机报等新兴媒体也专门设立了涉台新闻板块,充分展示漳州与台湾的交流交往。

    针对不同时期不同特点组织不同特色的稿件,在宣传两岸同胞盼望祖国统一时,我们采写刊发了《不能再让这些老大娘守活寡了》《从最后战场到最佳合作区》等特色稿件。前一篇描写丈夫在海峡对岸的一群老年妇女,几十年独守空房,朝思暮想盼夫归的真情实感,颇有感染力。后一篇反映曾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最后决战战场的东山,如今已成为台商投资热土,成为发展经济的最佳合作区。在宣传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时,刊发《用“钱”的事实斥“台独”》《吕秀莲岂能喝家乡水忘本》《陈水扁搞台独是数典忘祖》和海峡时评论《台湾之子?龟儿子?骗子》等稿件。这些文章揭示台湾政要陈水扁、吕秀莲祖居地是福建漳州,但他们叛祖不认祖,搞台独分裂活动不得人心,注定要失败。在宣传加快两岸“三通”时,就组织采写《为厦金航线让道》《漳州与金门货轮首次直航》《翅膀本不该如此沉重——写在两岸春节包机“花”开三度之际》等稿件。用事实呼吁台湾当局顺民心,识大体,尽早做决策,为海峡两岸“三通”开“绿灯”,更多、更好地惠及两岸同胞。

    明确着眼点

    盯住共同点,加强“寻根谒祖”宣传,增进广大同胞对“根”“祖”“脉”的认同。漳州、台湾两地“语同音、歌同调、俗同风、食同好、文同源、祖同宗”。《闽南日报》和《漳州姓氏》、漳州新闻网等开通漳台族谱对接网,刊载漳台两地20万张族谱,有千部族谱成功对接,为台湾漳州籍重要人士和民间群众回乡祭祖架起“天桥”。近几年,台胞来漳州进香团800多个、15万多人次。《闽南日报》都从“同祖同根,血脉相连”的角度给予充分报道。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回漳州祭祖。记者采写了消息《爷爷啊,我终于回来了!——连战偕家人回乡祭祖告慰祖先》,文中这样写道:连战在祭祖时饱含深情地喊道,“连家的列祖列宗,爷爷啊,我回来了,我终于回来了!”“人亲不如土亲,这里的土地是祖先辛勤耕耘过的,走在这方土地上,我感到非常亲切,非常感动”。连战当场挥毫题词“明心见性,垂教后嗣,积善福世,上继祖德”,与乡亲共勉。临别时,连战紧紧握住乡亲的手依依不舍地说:“有机会我还会回来问候乡亲的。”这样的报道,不是硬性地说教,而是以情感人,自然会增进两岸同胞对“根”“祖”“脉”的认同,有利于增进海峡两岸同胞的交往,有利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围绕结合点,大力宣传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交流与合作。台湾文化的源头在大陆,漳州则是台湾文化传播的“桥头堡”。近几年,漳州先后举办了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开漳圣王”文化节、三平文化旅游节、天福茶壶文化节、海峡两岸歌仔艺术节、木偶节、灯谜艺术节等,两岸民间来往日益频繁,《闽南日报》围绕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结合点,以“节”造势,充分报道海内外同胞的民俗交往,以利加深感情,增进友谊。此外,闽南日报通过宣传林语堂纪念馆、漳浦茶博物院、石雕园、漳州歌仔戏艺术中心、慈济宫等十大窗口,不断扩大和深化漳台文化交流的宣传。

    紧扣合作点,加强宣传经贸往来,促进两岸经贸合作与发展。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闽台经贸合作日趋活跃,漳州引进台资项目已达2400多家,实际利用台资超过55亿美元,在全国地市中列第三。《闽南日报》为适应新需求,开设《台商创业在漳州》《鼓励台商投资,扶持台资企业》等专栏,用事实报道台商在漳州投资创业的成功经验和故事;利用两岸合作载体平台,提升宣传经贸合作与发展水平。“4·9”漳台经贸恳谈会、“5·18”海交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9·8”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11·18”海峡两岸花博会,《闽南日报》都派出最强记者深入采访,系统报道招商引资和两岸经贸合作情况;为增强台商投资兴业的信心,《闽南日报》就“漳州创办全省第一家台资农业企业”、“漳州农业利用台资位居全省第一,在全国位居前列”、“东南花都成为全国首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之一”、“漳州搭建全国第一个两岸农业经贸合作平台——花博会”、“全国首批台湾农民创业园落地漳州”、“漳州利用台资总额位居全省第一”和“漳州台企无一家倒闭或歇业”等成就性亮点进行了广泛宣传,形成“亲商、安商、扶商”的舆论氛围。             

    把握关键点

    2010年春节期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亲临福建漳州考察,并看望了在漳的台商。我们在《要闻》版开辟了《真诚的交流、深切的期待——胡锦涛总书记在漳看望台胞引起强烈反响》的专栏,先后刊发28篇相关文章,极大鼓舞了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信心。之后,又开展了“进百家台企 话先行发展”大型采访活动,组织百人次的记者、通讯员进入113家台资企业,实地采访胡总书记在漳州视察带来的反响和产生的后续效应,采写刊发了17篇、6万多字的调查报告、通讯、述评。这些文章大部分被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和台湾地区的报网采用,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出现了积极的变化,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开放和大陆与台湾“大三通”之前,我们就在相关的专栏刊登宝岛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风土人情和出行资料,为陆客前往台湾旅游提供了“地图”、“辞典”。台湾水果首次进入大陆市场后,我们围绕“什么样的水果才能挣钱”、“登陆的台湾水果有市场吗”、“台湾水果能常来漳州吗”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组织采写《品出两岸水果“新滋味”——台湾首批水果登陆漳州后的思考》等文章,为探讨两岸水果等农业合作提供了很有参考价值的观点和信息。

    涉台报道有很强的政治性,凡是有利于两岸和平发展的要大力推动,凡是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须坚决反对。只有围绕这个主线进行策划、组稿、报道,才能适应新需求,把握准确性,提升影响力,对维护和推动两岸关系持续和平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让越来越多的两岸同胞从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上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红利”。

    (作者单位:闽南日报社)

文章知冷暖 秉笔写民生
《萧山日报》:启动新一轮改版
涉台报道巧打“情”字牌
“大民生”的厚重
帮扶穷乡 温暖民心
教育电视台的功能定位
特约摄影记者:新闻摄影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