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萧山日报》:启动新一轮改版

王 平 《 新闻战线 》(

    近年来,随着新兴媒体的强势竞争,传统媒体在舆论引导和影响力等方面遭遇严峻的挑战。在新的传播格局下,传统媒体纷纷应时而动,“改版”成为传统媒体当下耳熟能详的词语。

    2013年10月,处于中国报业结构中最基层的县(市)区域报《萧山日报》启动了新一轮报纸改版,开创了中国县(市)区域报封面导读化的先河,也为探寻县(市)区域报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改,是顺应大势

    加盟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以来,10年间《萧山日报》进行了多次改版,确立了“新闻立报 内容为王”的办报理念,打响了“因为本土 所以亲近”的品牌。以强品牌、优结构、善管理、抓转型为着力点,强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初步构建起了以《萧山日报》为核心,萧山网、手机报、户外媒体、LED城市电视、萧报官微五大新媒体为后发优势的传媒新格局和以会展、培训、旅游、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房产代理为主体的多元产业格局,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报纸中处于领先地位。但对“在钱潮浪尖上奔跑,在传媒梦想中超越”的萧报人来说,探索永无止境。打造中国最好的县(市)区域报,是一直努力的方向。

    在当下新闻传播格局大变革的背景下,作为现代传播体系核心的纸媒,如何提升报纸的舆论引导力、公信力,如何提升报纸新闻产品的质量,如何增强报纸的吸引力以留住读者,并使其成为发展新媒体、融媒体、多媒体的有力依托,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媒体转型的今天,对于一张县域报纸来说,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加快转变理念,加快创新步伐,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才可能离努力的方向更近一点。

    在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贯彻好讲话精神,在当前,特别要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和支持记者、编辑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在群众需求与政府意愿的交接点上做新闻,让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为读者知晓,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改,为寻找新路

    观念引领未来,思路决定出路。在改版工作中,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发动各方参与讨论,努力做到集思广益。8月开始,先后召开多个专题会和各个层面的座谈会,收集报社采编经营人员、新媒体人员、通讯员代表、读者代表等对改版的意见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调研考察、梳理归纳、学习论证,改版定位、目标及重点逐渐明晰。

    结合萧山的实际,我们把新一轮改版的定位概括为:“区域党报的心、都市主流报的身”。就是说,《萧山日报》在精神内核上坚定地和萧山区委区政府保持一致的节奏和基调,但是在形式上彻底打破原来机关报的形象,借鉴都市报鲜活多姿的包装方式,从根本上贴近读者的心。只有这样,党的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通过报纸浸入读者的心扉。具体来说,我们要通过改版努力实践三个新的梦想:要讲政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做一张有思想的报纸,这就要对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深刻思考、深度报道,让地方党委政府满意;要讲服务,贴近百姓惠及民生,努力做一张会讲故事的报纸,这就要对百姓生活深切关注,生动讲述;要讲责任,主流价值精彩呈现,努力做一张有表情的报纸,这就要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实现优美视觉和优质内容深度融合,让报纸好看耐看,在悦读中感受到温暖的力量。

    改版要实现怎样的具体目标?

    权威报萧山——确立权威立报理念。对接萧山区委区政府的发展战略和不同阶段的施政重点,进一步创新报道的形式、手段和方法,围绕萧山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做深做大做强主题报道,让主流媒体的声音更权威、更响亮。

    良知为天下——确立良知立行的理念。在社会转型、利益格局重构、价值体系再建的当下,报纸要坚定地树起良知与善行的大旗,进一步提升报纸公信力和品牌核心竞争力,让舆论引导更有力、更有效。

    服务进万家——确立民生立本的理念。进一步创新民生新闻,坚持“三贴近”原则,深入基层,走近百姓,进入家庭,以鲜活的资讯、无微不至的服务,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人情味,让版面更好看,内容更贴心。

    改版的重点是什么?

    改进报型增加版面。为顺应当下主流大报的改型潮流,方便读者阅读,增强报纸时尚感,《萧山日报》瘦身成680黄金报型。版面分为A叠、B叠,设置封面、时政新闻、民生新闻、周刊等8大板块。按照“简洁、大气、时尚”的要求,适当调整版式。每周版面108个,比原来增加12个版,主要为新闻版面。  

    全新打造封面导读版。封面是报纸的窗口和眼睛。改版后的封面版以主图+导读的形式,增强头版的视觉冲击力和可读性。封面导读版的主图,是当日报纸上最有冲击力的图片,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信息导读把当日版面上重要的新闻以标题的形式展现,方便读者检索、阅读新闻。

    做大做强主题深度报道。增设封二主题版,设《深读》《时评》两个版面,周一至周五轮流刊发。对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的重大活动及事件,国内国际当日的热点事件进行深度解读或评论。

    做深做细民生新闻。在B叠推出《民生新闻》,把“有利有益于社会大众”作为新闻价值观,致力打造“萧山市民家庭第一板块”,以实用、贴近、服务为主旨,强化新闻的服务性和实用性,全面挖掘人文新闻。

    加强新媒体融合。进一步规范报社层面的网络互动平台,强化报网新闻特别是民生新闻的互动性,实现网民和读者互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创新@TA版,搭建新媒体在纸媒上的展示平台。编前会上,挑选全媒体融合题材的新闻,形成报纸、手机报、萧山网、萧报官微的互动报道。实施全媒体报道项目负责制,以牵头部门负责、各媒体参与报道的模式,推进全媒体报道的运作。

    改,能增添魅力

    改版最直接的成果是内容的创新。

    经过4个多月紧张、周密而有序的筹备,2013年10月21日《萧山日报》全新改版。一段时期以来,改版得到了专家和读者的一致好评。

    封面导读版,在党报和都市报的风格定位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新萧报第一纸令读者耳目一新。在改版首日的调查中,大部分读者反映新萧报的版面设计新颖,具有吸引力。其中,头版《图片新闻和导语》栏目最受读者青睐。扒饭学英语的的哥、下乡支教的数学老师、备战杭州国际马拉松赛的长跑爱好者、坚持水下训练的消防员、收割晚稻的农户等普通市民成为封面图片的主角,在形成视觉焦点的同时,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志安评价说封面导读版是改版的亮点之一,“采用杂志化的风格,图片具有冲击力和吸引力,新闻导读内容简洁、明晰,既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效率,也增强了报纸的视觉效果,在党报和都市报的风格定位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

    大型深度报道,巧妙整合政府工作和群众意愿。改版前夕,相关部门选定主题、召开专题讨论会、策划方案、分头实施。改版后的封二《深读》“第一炮”就推出了“新型城市化”大型策划报道。连续5天,每天一个整版,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全方位解读了萧山“新型城市化”的内涵,整个报道富有权威性、前瞻性与建设性。“《萧山日报》这次改版能成功,关键在于一点,它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定位的路子,这是一次让政府和群众双满意的改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钱江晚报总编辑李杲评价说,“尽管领导活动的会议报道向后移了,但是对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服务报道明显加强了,而且是不惜篇幅,连续好几个整版进行深度报道。最重要的是,《萧山日报》这次对新型城市化的报道,非常巧妙地把政府工作与群众意愿进行了整合,不但很有新闻性,而且很有可读性。”

    深挖民生新闻,增强报道的服务性、贴近性、参与性。这次改版,坚持“三贴近”,深挖民生新闻。开辟《市井》版面,推出《老娘舅》《我爱我家》《小嫣灵市面》《学说萧山话》等贴近性很强的栏目。为了更加深入社区,获得第一手社区新闻,报社与区民政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周选派社工到报社实习,和记者一起走街串巷采写新闻,而报社记者也深入社区,蹲点采访。改版以来,《市井》版面刊发了多篇记者和社工深入社区采访的新闻,因为内容鲜活贴近,受到了读者的好评。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院长吴飞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社区报纸与全国性的大报相比会有较强的生命力,但同样面对新媒体、尤其是移动终端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做强,关键有三:社区服务性的信息要加强,让受众感觉到这是一个有益的媒体;新闻报道要有足够的接近性,身边的故事是社区受众最乐意知晓的信息;让受众参与新闻生产与社区治理实践,让他们真正感觉到这是他们自己的媒体。”《萧山日报》的民生新闻,正在努力朝这个方向改变。

    改版最重要的变化是观念的转变。

    云南都市时报社社长周智琛说:“看似技术上的嬗变,实际上,这番动作对职业报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意味着整份报纸的内容格局被打破、重组、升华,没有一定胆识和梦想的人不轻易为之。”

    报纸的改版,不仅仅是报纸内容的创新,更是观念的转变。改版要求每一个报人都必须具备产品意识,变记者眼光为读者眼光。

    报道和版面是否具备产品意识,是判断其好与坏的检验标准。作品是以“我”为主,产品是以读者、以用户为主;作品是自己写得很顺,自己关门策划,认为别人会感兴趣,在小圈子有共鸣。产品则是从读者角度考虑,对应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其他实际需求,做出来别人愿意花钱买来看。一个好的新闻产品,在新闻表达、语言表达、视觉表达上,都是从读者的立场、角度出发的。这也许是一次十分痛苦的蜕变,但一旦转变成功,《萧山日报》的魅力将得到极大提升。

    如何站在读者立场去看待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怎么让新闻尽可能地跟你我发生密切联系,尽可能地拓展新闻的深度和边界,这需要变记者眼光为读者眼光,变俯视为平视、仰视。

    强化故事和细节,语言上追求平实,用轻松直白的文字甚至口语化的方式去表达,放弃文绉绉和程序化的语言,每个记者回到自己的个性里,回到自己说话的本色中去。

    报纸要抓住读者注意力,首先在于视觉冲击,视觉也是一种文本。特别是青年一代,越来越注重视觉的表达,这已成为看报的第一选择。视觉更是一种生产力,不重视视觉的报纸终将被读者所抛弃。

    关心读者的需求与利益,推己及人地去感知读者的需求和喜好,是每一个萧报人必需具备的产品意识,也是借助改版最需要提高的能力。

    改版需要制度的保障。

    改版要取得成功,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此次改版变动较大,相关部门提前对所有的采编制度进行梳理,根据改版的重点及实际情况,修订了与采编人员息息相关的考核制度、差错考核制度等,进一步规范采编流程及监控、舆论监督的管理,对办好《深读》、《时评》版面提出了实施意见。并同步收集采编规范、报道禁忌等内容,于改版前编印下发了《〈萧山日报〉2013年改版采编工作指南》,供全体人员学习,从制度层面有效地保障了改版的顺利进行。

    (作者系萧山日报总编辑)

文章知冷暖 秉笔写民生
《萧山日报》:启动新一轮改版
涉台报道巧打“情”字牌
“大民生”的厚重
帮扶穷乡 温暖民心
教育电视台的功能定位
特约摄影记者:新闻摄影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