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新闻策划的流程设计与控制

● 杜 颖 《 新闻战线 》(

    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重大新闻事件往往“硝烟弥漫”,成为各类媒体的必争之地。做好新闻策划,在重大事件中强力发声,已经成为党报提升公信力和权威性的重要途径。2013年以来,《海南日报》不断强化新闻策划,操作手法日臻成熟,完成了一系列省内外重大事件报道,彰显了党报在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舆论引导力。

    共性问题与解决思路

    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我们发现,新闻通过精心策划,可以提升报道品质,扩大报纸的影响力、表现力和竞争力,锻炼年轻的编辑记者队伍。然而,分析比较了省内各类报纸的新闻策划后,也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策划案执行虎头蛇尾的居多,对策划的整体性认识不够;二是多关注形式,内容分量不够,策划选题缺乏分量和厚度,多依靠版面设计的手段来弥补,有时为了凑篇数,造声势,生拉硬拽,拖沓注水,形式大于内容;三是执行中有偏差,记者受能力、条件限制,不能充分执行策划意图,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四是沟通不顺,前后方衔接不畅,稿件完成不够理想,而后方编辑力量没能跟上,版面上支持力度不够。

    如何破解?建立一个科学、完整、适合报社特点的策划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海南日报》采编一线实践中,我们逐渐探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重大新闻策划流程:

    选题研判——内容设计与规模确定——成立项目小组——资料收集与形成策划方案——讨论并确定最终方案——记者采访——形成初稿——讨论修改——稿件刊发——反馈与总结。

    在历次的重大新闻报道中,我们基本遵循上述策划流程。从效果来看,只要严格执行流程,并不断细化和完善每个环节,优化流程控制,使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策划的效果都较为成功。

    好流程是新闻策划成功的关键

    控制好流程是做好新闻策划的核心和关键。上述10个流程中有5个流程是在正式采访之前,讨论过程也是集中所有人智慧的过程,一个优质的操作性强的策划案,越是细致其操作性就越强,策划执行的效果也就越好。在方案出台后,各部门应严格按照方案执行,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策划报道。其中,“内容设计与规模确定”“资料收集与形成策划方案”“记者采访”“反馈与总结”等环节更要加以重视。

    “内容设计与规模确定”注重细致

    在重大事件面前,媒体所面对的原始“信息源”“新闻资源” 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不同报纸对新闻的发现能力和开发能力的高低,决定了新闻产品质量的优劣。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海南日报根据自身定位,经过多次研究,选取了海南代表团赴京参会全程报道的策划角度,以开设两会特色栏目为载体,实现了在两会召开前后的18天时间里,完成100块版、300篇报道的规模和成效,获得了多方好评。

    内容和规模如何设计?在两会召开前夕的日报编采会上,报社研究确定了开设《两会动态》《代表建议》《两会聚焦》《两会观察》《问策2013》《民生十问三人谈》等特色专栏,并细化到了每个专栏的字数量,让记者编辑明确,我们要以全景式报道反映海南代表团代表在京履职情况,为海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鼓劲造势。在精心设置文字专栏的同时,还开设了摄影专栏《两会影像》,以视角独特、构图新颖、现场感强、直观生动的画面,充分展示海南代表委员们的履职风采。

    前期的充分准备以及在大会召开期间,运用消息、访谈、侧记、特写、评论等多种报道手段,有效传播了海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声音,反映了海南人民群众的心声。

    “资料收集与形成策划方案”注重深度与广度

    在新闻策划控制流程中,资料收集注重深度和广度,在关注选题本身的同时,也要注意充分挖掘与之相关的背景、人文与史料,挖掘那些隐性的、潜在的新闻点。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一些策划还需要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探讨,从专业角度对选题进行分析,理清思路。

    7月,在海南省三沙市成立一周年的大型策划报道中,《海南日报》设计了“六个一”策划方案,即一个特别专栏、一个系列专题、一篇纪实报道、一篇领导专访、一篇评论员文章和一个形象跨版,并重点谋划了“六大专题”:关爱三沙、主权三沙、幸福三沙、美丽三沙、机遇三沙、梦想三沙。从政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建设、生态保护和军地融合式发展等方面的成就入手展开报道,凝聚了加快三沙发展的正能量,体现了策划的广度。从7月18日至23日的6天时间里,我们策划推出了6期专题报道,并采取了重点报道与《南方日报》合作联动的方式,极大增强了报道的广度和宣传的覆盖力度。

    对于采编分离的报社而言,策划方案初稿制定后,尽可能地召集采访、编辑部门人员一同研讨,让年轻记者也参与进来,碰撞出创意的火花,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对策划方案进行完善修改。策划方案的讨论直接关系到策划的最终执行,广开言路有利于方案的完善,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记者采访”注重加强前后方沟通

    在突发新闻报道中,前后方的沟通尤为重要。芦山地震发生后,本报特派记者采访发回了多篇优秀作品,《震后6小时》《大爱,向着灾区汇聚》《救援,在第一时间展开》《挺进“生命孤岛”宝兴》等,均是前后方编采有效沟通的成果。灾后救援期间,后方版面编辑每天与记者电话沟通,根据记者当天报送的采访计划,认真收集有关背景材料,做好配合工作。这些良好的沟通配合,体现在了地震专题版面中,体现在了国内稿件与自采稿件的良好结合上,使版面呈现出了高视角、重全局、贴近本地读者的优点。

    在采访中,值班主任也给予了前方记者发挥想象的空间,不用方案套住记者,鼓励其勇于开拓,发现和挖掘新闻亮点。

    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召开期间,值班主任在前方坐镇指挥,记者采访完成后,现场指导记者梳理采访内容,根据采访获得的信息进行谋篇布局。在前期策划中,尤其强调了稿件质量和要求,最终使整个策划方案达到了良好效果。

    “反馈与总结”强调经验梳理

    一个重大策划完成后,一定要及时进行总结,收集各方反馈。认真梳理此次策划从初始到完成全过程与以前的策划有何不同,与其他报纸同题相比有什么优势和不足,以后如何避免,流程控制如何优化等等,让策划成果沉淀下来,避免往后出现类似问题。9月14日,103岁的红色娘子军老战士王运梅离世。《海南日报》在紧张的半天时间里,迅速形成了有气势的策划方案,以老战士离世消息、现场特写、人物生平通讯、红色娘子军精神传扬通讯配以评论等方式,对老战士进行全面报道,获得了肯定。报道结束后,报社领导和采编一线记者对此次报道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也对该重大新闻线索为何外省媒体先于本地媒体获得等问题进行了反思,使得采编队伍不但得到了实战的锻炼,也加深了对新闻的感悟。

    (作者单位:海南日报)

不在伟大的事情上渺小
行业类媒体:坚守底线,规范管理
党报利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
激活“大数据”的“圈”“层”市场
新闻策划的流程设计与控制
舆论引导:都市报的“介入”和“担当”
好机制让好照片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