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自媒体环境下的舆情引导

● 余 潇 《 新闻战线 》(

    当下,在以微博、微信、博客等为平台的“自媒体”时代,新闻早已不再是报纸、电视、电台、网站的专利,普通民众获得了旧媒体时代无法享受的新闻话语权,不仅可以选择接收什么样的信息,同时也能选择传播什么样的信息。但是,恰恰就是这种宝贵的新闻话语权,在飞速提高社会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透明度的同时,也让整个社会面临着一场场巨大的舆情危机风暴。

    自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舆情危机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自媒体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托管平台是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国的Qzone、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人人网、微信公众平台等。

    近年来,随着3G网络的建设和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自媒体以其便携性、快捷性、隐私性、智能性、互动性等独特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但是自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常常由于不当甚至是恶性的传播方式,使得网络舆情危机频频暴发,从而导致了对社会固有矛盾的激化,甚至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所谓舆情危机,是指民众对于负面的突发事件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集聚汇总,并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郭美美事件”就是舆情危机的一个典型代表,时至今日,中国红十字会作为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以及民众的捐款数额依然受到此事件的严重负面影响。

    舆情危机的成因及特点

    自媒体新闻真假难辨。丹·吉尔默(Dan Gillmor)在2002年提出“自媒体”概念时,也预见到了自媒体的缺陷:“草根新闻的兴起伴随着严重的道德问题,包括真实性和公然欺骗。”

    传统的新闻是对社会现象的记录。然而在自媒体中,新闻的概念被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掺水”了。例如一个普通民众A,在微博里发布了一条所谓的“新闻”来表达事件S,但是这条新闻既可以是对于一个真实情况客观或者不客观的阐述,同时也可以仅仅是作者对于一个事件的观点,而这二者的界限是非常模糊的。当A把这条微博发出去,他的粉丝B读到了这条新闻并有可能再一次加入自己的观点继续传播下去,如此持续,当Z读到时,这个新闻的真实性已经没有任何保障,可能之前的无数人都已经在这个新闻里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如果太多的人在这个事件S的传播过程中加入了负面的、不客观的信息,那么Z对于事件S的获得渠道已经决定了Z的立场会有所偏颇,且无数个Z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及其不确定性将无法估量。

    自媒体新闻没有责任机制,缺乏监管。总体来说,自媒体环境是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传播者和被传播者真实的身份是可以不断转换的,并且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快速传播场。同时,隐形的新闻传播者在这个网络里几乎拥有绝对的言论自由。由于不用负任何责任,这种自媒体新闻式的传播几乎是随意的,甚至可以是恶意的。大量的网络地震、海啸谣言、无数的网络水军、漫天的黑幕揭发的存在,都是因为隐藏在网络后面的个人利益和目的而导致的。他们的存在给网络安全和社会安全带来了巨大隐患。由于自媒体网络的覆盖面巨大,传播速度极快,目前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上都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引导措施,而且常常是等到一条新闻的传播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之后,才能得到相关个人和部门的重视,但已是被动的亡羊补牢。

    舆情危机的“蝴蝶效应”。虐猫本身是违背社会道德和人类情感的,然而仅基于此,就将虐猫女子及拍摄者的相片做成“通缉令”广为传播,甚至有人“悬赏追凶”,进而使虐猫事件的矛盾激化达到顶点,虐猫女子成了十恶不赦的舆论征讨对象,无法保障自身的隐私权,道德谴责在某种程度上已被异化为诅咒谩骂的语言暴力。

    而“蝴蝶效应”一旦发生嬗变,负面影响更是深远。“郭美美事件”就是这样一部悬疑连续剧,不断有网友爆料惊人发现,质疑、否认、再质疑,情节起伏跌宕。在事件发展过程中,逐渐从最初的讨伐“炫富”,演变成一场慈善信任风暴。

    提高危机处理能力

    在当前的自媒体网络环境下,如何有效提高危机处理与舆论引导能力呢?

    建立舆情监测和预警系统。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不仅促进了自媒体的发展,也为网络舆情监测和分析带来了可能性。网络舆情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不存在大的技术性问题。舆情监测系统主要分为信息采集、信息分类处理、信息数据库形成和信息检索。政府、研究机构和各个媒体可以共同合作预防舆情危机。同时,该系统也应该具备一定的检索功能,可以对虚假信息进行一定的识别和排查,为及时澄清网络流言起到积极作用。

    采取紧急避险措施。一旦网络中恶性“蝴蝶效应”爆发,应急措施不应再是惯用的政府出面行政干预,而最好是在相同环境中解决,即“以网络对付网络舆论危机”。需要注意的是,经验屡次显示,强制删除往往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起到恶化作用。面对舆情危机就如同面对洪水一样,“堵不如疏”,应该根据事件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如果网络负面信息与事实严重相违,纯属造谣或者恶意攻击,应该通过正规的媒体渠道,提供有力的证据,或者请相关专家或者人员进行说明和澄清。如在门户网站或媒体网站上组织专题网页,阐明事实真相和政府态度,实时更新事态进展,给公众完整的信息源;加强对本土网站、论坛上“言论大户”的引导,争取支持,发挥其对普通网民的正面影响力。

    如果网络负面信息部分属实,也有部分与事实不符,应对事件进行辩证的报道,对问题的两个方面都有回应,既要澄清错误的信息也要承认问题的真实性,并对问题的后续发展和解决给予持续关注。

    如果负面信息基本属实,那么相关部门应该对负面信息及时表态,勇于承担责任,并且承诺迅速调查和处理事件,并且将后续事件的处理方案和结果及时向公众进行反馈。与此同时,媒体在关注事件负面影响的同时,也要对事件发生后各方面积极正面的反应进行报道,展现社会的正面形象。

    建立负面舆论网络反转的常态机制。调研发现,当前网民关注的舆论热点多为负面事件。因此,建立负面舆论网络反转的常态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在平时,有意识地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网络技术熟练、表达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成为某些重点论坛的管理员、版主,实时关注舆情动态,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综合引导,树立正面网络舆论;开设官方微博,培养专业的网络评论员队伍,与网民保持良好的互动,对热点事件和民众意见能做出迅速有效的反馈,在舆情发生异变初期,及时传递出正面信息,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加强传统媒体的品牌建设。首先是加强公信力建设。从信息的来源和影响来看,自媒体和主流媒体实际上是互为监督和补充的作用。因此,主流媒体平时应该注重规范自身行为,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断增强传播力度,扩大舆论覆盖面,才能在舆情危机来临时起到良好的舆论导向作用。

    加强对民众关心议题的敏感度。一般来说,主流媒体的关注点比较倾向于大型事件,但每次舆情危机爆发的导火索往往是一些比较生活化的、民众关注度高的事件。因此,主流媒体的报道应更加贴近普通群众的生活,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加强和普通民众的网络互动。主流媒体要努力把门户网站打造成能迅速反应民情、汇聚民意的积极场所,为民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发表意见、沟通问题的平台。

    (作者单位:福建日报内参部)

新闻为民 与你同行
增强理论与实践的“黏度”
“走转改”重在制度设计
财经报道的大视野
做强本土新闻 彰显地方特色
自媒体环境下的舆情引导
地方新闻网站:找准定位才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