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社会化媒体的特征与趋向

杜智涛 付 宏 任晓刚 《 新闻战线 》(

    社会化媒体是指以web2.0技术为支持,允许用户创造、分享与传播信息的实时互动的网络应用平台①。常见的社会化媒体形式有博客、微博、论坛、社交网络、维基百科、播客、点评类社区和内容社区等。社会化媒体使大众参与政治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从西亚、北非政治变革、伦敦骚乱,到国内的宜黄事件、厦门PX事件、乌坎事件、“表哥”事件以及官员艳照门事件等,无不显示出社会化媒体在大众政治参与中的力量。 

    开放互动:社会化媒体对话语权的释放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由于信息的流向、信息传播的源头以及传播的渠道被媒体机构乃至精英阶层牢牢控制,导致政府的公共决策过程中大众没有可以发表演说的平台,无法发挥监督的作用。政府公共决策缺少合理监督,出现的问题也很容易被掩盖。传统媒介环境下普通公众话语权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由于话语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管制,普通公民政治话语表达的通道不畅。二是社会精英阶层掌握着社会利益分配权,话语表达成为了利益的附属品,普通公众惧怕打击报复,宁愿选择保持沉默或者成为虚假话语的附庸。三是普遍公众即便有话语表达,也往往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较少受到重视。

    社会化媒体为草根构建了一个平等、自由的话语表达空间。论坛、微博、SNS网站(人人网、开心网等)等应用成为了话语表达的“集市”,其开放性、互动性、匿名性以及低门槛、廉价、方便、快捷等特性,能够使普通公众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让大众共同决定和编织传播的内容与形式,让每个个体的知识、热情和智慧都融入其中,让人们在具有最大个性选择的聚合空间内实现共享”②。

    社会化媒体除了在技术上赋予大众更多的话语表达权,同时,也使传统的精英语境变成了一种独特的草根解构精英、甚至否定精英的语境。在传统媒介环境下,精英和大众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而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中,传统意义上的精英和大众发生了交汇。网络精英大致由两个群体组成:一是现实社会中的精英,其身份地位、社会关系等会自然而然地映射到网络环境中,成为网络精英。二是部分大众或草根意见领袖,他们活跃于网络中,观点犀利,仗义执言,受到网民的追捧,拥有很强的话语权,如图所示。

    当然,这两个群体也呈现出博弈态势。草根既能够制造内容,又能加工、传播、消费内容,实现了“传-受”一体化,话语的表达权不再垄断于精英之手。草根意见领袖解构着传统精英文化,使过去“自上而下的”动员变为“自下而上”的涌现。草根文化的自由、接地气使得这种文化比大众文化更显“极端”。一方面,草根能够更加真实地获得一手信息,能够真正地反映民情、民意,有效地对社会进行监督,对传统的政治权力形成制约。另一方面,草根的非理性、情绪化与批判性,也使得这种网络舆论环境更加偏执、火药味十足。社会化媒体所形成的这种既开放、包容、多元,也极端、斗争、失控的二元特点,使得表达语境呈现出百家争鸣、解构精英、颠覆传统的特性。 

    移动泛在:社会化媒体无处不在

    移动互联网和基于地理位置应用的广泛普及,使社会化媒体呈现出移动化和泛在化的趋势。如近年兴起的微博、微信、图片分享、轻博客、签到、社会化电视等应用工具,都使得社会化媒体越来越成为一种近身性和体温化的特性,社会化媒体所构成的人际网络展现出一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图景。

    传统媒介环境中,由于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参与政治的门槛较高,普通大众并没有能力行使。作为公民意识的理性化体现,公民责任受条件的限制,在公共领域中经常不在场,公众参与在多数情况下以被参与、无效参与的形式出现,行使权利的意识尚未得到张扬,由于公民意识的缺位,使得大众参与政治的责任与能力也大打折扣,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信息获取渠道不畅,容易使其产生一种与社会对立的情绪。

    社会化媒体不仅使普通草根创造和分享信息,更基于其移动泛在的特性,消除了空间的禁锢,改变了大众接触信息的惯有模式以及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为普通公民意识的觉醒提供了可能。社会化媒体中大众参与政治的渠道更加便捷,“用手指投票”比“用脚投票”更加容易。普通民众利用社会化媒体参与政治事件,又唤醒了自身的角色意识。

    此外,社会化媒体的移动泛在特性使大众政治参与具有实时性,微博、微信、图片分享等工具使大众能够随时将所见、所想,甚至所做,发布在公共领域。在传统媒介环境下,这一过程少则几十个小时,多则以月、年计算,而社会化媒体使这一过程变为以秒为单位。同时,一个话题出现,其他人也可以迅速地进行围观、参与,广大民众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动员的速度与力量是巨大的,特别是在一些突发性事件过程中,这种速度与力量更是难以估量。传统媒介环境下,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从萌芽、发展到形成规模,往往要几年、几十年的沉淀与积蓄;而社会化媒体环境下,这个过程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如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在事故现场露出不合时宜的笑容、被网民围观、继而被扒出佩戴多款价值不菲的名表,又因回应言辞欠妥陷入诚信危机,再因眼镜、皮带等昂贵饰物被接力曝光催生腐败疑云,直至因涉嫌严重违纪被撤职,仅用了短短27天;“郭美美事件”从第一次微博曝光,到引发红十字会全国范围内的信任危机,仅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

    圈群连通:社会化媒体提升传播速度

    社会化媒体是基于人际关系所形成的复杂网络,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复杂网络中的节点,这一复杂网络具有强大的连通性、小世界特性和强传染性。用户在这个网络中基于教育背景、兴趣爱好、工作性质等不同属性,以及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或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结成若干交流的社区,从而使得社会化媒体呈现出圈子化和群落化特性。 

    社会化媒体的圈群连通特性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与范围,如社会化媒体中最重要的应用——微博,即是一种圈群化与连通性很强的社会化媒体,它可以通过“关注”和“粉丝”来建立圈子关系,这种关系呈网状不断扩张趋势,使信息传播范围极大拓展。如2011年的“小悦悦事件”成为了中外媒体抨击道德水准的导火线,在新浪微博关于“女童被碾压”的相关信息多达30多万条,这些微博都不同程度地得到转发和评论,迅速形成一种舆论浪潮。 

    几乎所有的社会化媒体应用都能够通过关注、上传、转发等功能,实现信息互传与共享,其复制、粘贴功能,更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大为提升。一条信息首先在圈内分享,然后再以极快的速度传向另外圈子,形成指数扩散的态势,信息的共享范围、共享速度迅速提高。人们可以跨时空进行自由、平等的交流、辩论,形成一对多、多对多的双向互动传播模式,实现了数据共享、信息传播与知识创新。

    (本研究得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Web3.0环境下的网络舆论演化规律及管理模式研究”(11KDC028)及北京市博士后基金项目“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公民教育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2012ZZ-37)的支持)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责任编辑:祝晓虎

认识和参与电视问政
社会化媒体的特征与趋向
台网联动 价值重构
文娱新闻之理性和趣味性
移动时代的新闻漫画
汤森路透VS彭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