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线》概况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基层出新闻 滴水见太阳

许元强 《 新闻战线 》(

    基层出新闻,滴水见太阳。常驻无锡日报宜兴记者站,多年在农村基层一线采访,我对此有深切体会。

    一个人的“保卫战”

    目前,世界性经济危机波及中国,部分企业出现了资金断裂、订单失却、失业增加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危机面前,是束手待毙,还是迎难而上,这是对政府和企业的考验,也是对每一个人的考验。此时,各地政府和企业联手打起了一场经济“保卫战”。我在此时期采写了数十篇有关稿件,但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不是政府的组织行动,也不是企业的转危为安的报道,而是一则“小人物”新闻:《宜兴残疾艺人意志惊天,紫砂微雕〈万众一心〉创世界纪录》,报道的是一个残疾人马志刚,他历时6年制作了一件紫砂微雕作品《万众一心》:一段树木上,11181粒蚂蚁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共同营造它们可爱的家园。这是一件旷世奇作,堪称微雕领域的“金字塔工程”。可是即将成功之时,却盘裂砂断,毁于一旦。在万分痛苦中,他没有放弃,而是从头再来,最终成功,获得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颁发的《世界之最证书》和《世界纪录证书》。他说:“我多年心血凝成的紫砂微雕虽曾惨遭‘崩盘’,但是我的精神没有崩塌,所以我成功了!” 这铿锵话语,用在当时的经济领域中,是非常给力的。所以当我热泪盈眶地采写他的经历时,脑子里想到的是一个很大的社会背景。那就是我们面对经济危机,只要发扬马志刚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定能见到成功的彩虹。这篇新闻就具有了很强的针对性。

    从这篇报道得出一个启示,只有深入了解基层情况,才能更好地理解、宣传和贯彻中央政策。找准中央精神与基层实践的结合点,才能更好地推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

    深入才生动

    基层新闻少有惊天动地之功,但是如果有“鲜活”之美,就足以让人喜爱、动情、思考。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基层蕴藏着最鲜活、最生动的新闻资源,到了基层,就有了报道的素材,有了思想的火花,有了写不完的故事。新闻记者要提高新闻敏感性,善于发现基层的鲜活新闻,及时地报道出来。

    近年来,我着力在基层,特别是农村一线采访、挖掘鲜活的新闻,及时报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读者的喜爱。

    如《宜兴蔬菜佩带“身份证”上市销售》,就是记者在宜兴市和桥农贸市场看到的新鲜景象:“每个装蔬菜的袋子上,都贴着一块小小的条形码纸条,上面印着:‘宜兴市蔬菜质量安全查询条码’以及查询网址等等信息。这就是蔬菜的‘身份证’——蔬菜‘条形码’。”

    在宜兴市高塍鹏鹞农业生态园,记者又看到和听到:“水产养殖户老史前天在无锡城里办事,忽遇雷雨交加,天气倍感沉闷,如果不立即给家里那60亩养蟹池供氧,螃蟹可能会因缺氧而致死。可是此地离家60多公里,怎么办?只见他心不慌手不乱,拿出手机,拨出一条短信,蟹池里两台供氧机便隆隆地旋转起来了。记者昨日到这个生态园领略了这种‘感知农业’的神奇,惊叹现代农业与物联网‘攀亲’,犹如‘一步登天’。”

    《横山水告急》是记者在宜兴横山水库看到的另一景象:“原来浩瀚的水面缩小了许多,原来很深的水域现在变得浅浅的。由于前期降雨偏少,横山水库水位持续下降,可取水源不足500万方,宜兴人民的饮水供应面临严峻形势。”

    在走访宜兴屺亭街道东郊花园时,记者还发现了一个桥洞下的居委会,正是临时在桥洞下办公的居委会一班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精神,使一个拆迁户的聚居区很快变成了一个居民的新乐园。 

    这些如临其境的场面的描写和真切感受、中肯评价,都是在走基层中用心捕捉鲜活新闻的结果。我在多年采写基层新闻的过程中体会到:深入基层的采访,才会唤起清新朴实的文风,同百姓“唠嗑”,才能说出“家常话”、抒发百姓情。唯有深入才生动,真切朴实最感人。

    人物是主角

    新闻以人为本,人物是新闻的主角,所有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活动。所有变化都是人的变化,所有发展,都是人的发展。

    基层人物应成为“走基层”新闻的主角。新闻人物,在基层应该有很多,且层出不尽,然而一般难以被发现。其实,他们不少是沉在水底的金子,等待着我们发现和展现他们的光芒。

    作为一个记者,在基层采访关键是要会“识人”,即敏锐地发现有新闻价值的“小人物”,而这样的人物新闻,往往是摒弃了程式化、概念化,具备较高的新闻学意义上的“价值”的“真新闻”。我蹲点采写的《“农民评论员”吴达仁议政百篇诤言感人》,报道了一个年届半百的农民,近两年来在新浪、网易、腾讯等重要网站和一些报纸杂志上发表了100多篇议政评论文章,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等领域,他的评论大多针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农村基层的现象,满腔爱国热情针砭时弊,篇篇充满着善意和真诚。这样的“小人物”,凭着他的身份和他的所作所为之间的反差,给出了一条闪闪发光的“真新闻”。

    《一个“月嫂”的传奇人生》报道了一个从湖北房县来宜兴打工的农村妇女,成功地创办了一家母婴护理中心,成为“全国特色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的非凡经历。她的创业成功,也就具备了非同一般的新闻性和可读性。这个小人物的诸多闪光点,正折射出了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和谐之源。

    人物新闻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和示范性,需要新闻记者提高全局修养,用心捕捉。一旦我们的媒体出现大量有“闪光点”的 “小人物”,那么我们的“走基层”新闻报道一定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天地、更加众多的读者,迈上全国乃至全球瞩目的更高台阶。

    (作者单位:无锡日报驻宜兴记者站)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编辑法则
锻造评论的思想魅力
基层出新闻 滴水见太阳
两地媒体发力 叫响重大典型
三招破解“采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