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

“1233”模式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

《 新安全 》(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统筹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潍坊市寒亭区以 “一个规范”、“二个体系”、“三项机制”、“三项活动”工作模式,引领了德育“四位一体”新实践,全面提高了中小学生道德素养,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以《中小学德育工作规范》为抓手,推动德育工作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探索和完善与全员育人相适应的工作机制,推动所有中小学深入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情会商制度、班教导会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活动育人课程建设制度、仪式教育制度等基本制度,倡导学长制、首见负责制、校外辅导员制度,推进现代德育工作制度的建设和落实。鼓励引导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将其纳入教师工作量考核。

    二是建好德育课程和教师队伍两个体系,形成学科大德育观。通过立德树人标准课堂、课例展示等方式改革德育课程内容与方法,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探索全科育人的有效途径,深入开展学科育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构建学段衔接的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传诵经典、编制视频课程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之中,使传统节日成为重要育人载体。建立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积极发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教师、共青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强化学科教师的育人主体作用,通过培训等多元化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学科育人素养。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案的检查和指导,经常性组织学科渗透德育公开课、研讨课和示范课活动。进一步深化落实学科教师“一岗双责”责任制。加强师德建设,创新师德考评机制。

    三是探索科学的家校衔接和师生评价三项机制,引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向。探索新型德育工作协作机制。以“父母大讲堂”、“家长义工”、“千名教师访万家”等方式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全方位、立体化、合作开放的德育工作体系,优化育人环境。以学生为德育主体,发挥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激发家庭德育力量,整合社会德育资源,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德育工作,探索家庭、学校、社会、网络等多方位互动合作,共同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德育工作体系,形成合力育人的德育运行机制。探索科学多元化、个性化评价指标体系。改革学生评价方式方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小学、初中和高中一体化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改革教师年度绩效考核办法,在教师工作考核中强化育人业绩的考核,强化育人工作内容,调动教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绩效评估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常规管理工作体系,促进学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开展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定期表彰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落实立德树人重大问题行动研究机制,完善“基于问题解决、致力创新共享”机制。

    四是创新校内外实践和“微德育”传递三项活动,全面满足每一位学生的自身发展、身心健康和个性需求。引导学校关注学生个体成长中的“微德育”。推动全区中小学从细处、小处、实处、适处等入手,开展渗透式、生活化的育人方式,利用“微时间”,为学生搭建“微平台”、创设“微机会”、加强“微体验”,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自身发展、身心健康和个性需求,实现“在校一分钟、育德六十秒”。利用“互联网+”推进德育经验的交流与宣介,以区为单位组织开展中小学“微德育”传递交流活动。探索校内、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创新。强化和改进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特色化。发挥本区实践基地的作用,开发、开设涵盖多个领域、适合学生成长的课程资源。借助中小学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的推广,推动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校外综合实践基地进行德育实践活动。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

强化监管措施 确保学生食宿安全
高点定位 高效监管 高能运转 打造特色示范区
“1233”模式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
突出六个重点抓好冬季校园安全
着力推进“1235工程” 打造西湖“和谐心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