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盘点信用卡诈骗手段

文/黄倩蔚 《 新安全 》(

    已经过去的2014年里,移动支付功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加普及,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支付越来越便捷。然而,信用卡诈骗手段也日益翻新,让很多持卡人防不胜防。近日,记者咨询了交通银行信用卡专家总结了2014年在信用卡领域出现频率较高的骗术以及识别和防范方法,大家在使用信用卡消费时要瞪着一双“火眼金睛”。

    提防“假冒银行官方号码+钓鱼网址”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对于以“95XXX”开头的银行官方客服热线是比较信任的,接到这样的号码,大多数人都会降低甚至完全丧失警惕性。一般来说,诈骗分子会使用改号器将电话号码改为银行官方客服热线,打着“系统维护,更换密码令”、“某某商场大额消费”或者“积分兑换礼品”的幌子,利用伪基站技术向用户推送附有假冒的银行官方网站链接的短信,而用户一旦点击短信中的钓鱼网址链接,极有可能泄露用户名、卡号、密码等关键信息,导致信用卡被盗刷。

    信用卡专家表示,广大持卡者要特别留意短信或电话中提供的网站是否与银行对外公布的网站域名一致;不少网站域名会多出一些字母,如“gd“等后缀或前缀。若无法判断,建议拨打发卡行官方客服热线进行确认,切勿被假象所蒙蔽。

    免费送礼不可信,警惕“天上掉馅饼”

    近期,不少消费者投诉,他们大多都接到了看似各大银行官方的号码来电。电话中说,被抽中成为幸运用户之一,可以获得银行信用卡中心送出的“3D眼镜”“高额礼包随身WIFI”等礼品,设备是免费的,但是物流费和检测费用需要190多元,邮包内会附赠200元电话充值卡,如果要的话需要提供收货地址等信息。

    由于目前电话号码套号骗术层出不穷,在接到此类电话时,持卡人应保持头脑清醒,不妨挂断电话后及时致电官方电话核实。同时,各家银行的优惠活动、增值服务等信息,用户都可以通过银行官网查询、辨别,要警惕“天上掉馅饼”,切勿贪图小便宜,防止上当受骗。

    帮你提额非“好心”

    据统计,以信用卡提额为由头的诈骗也占相当高的比例。信用卡专家表示,如果有“银行客服”的电话,来电主动要帮持卡人提高信用卡额度,先不要高兴得太早,电话那头很可能就是骗子。

    一般这类所谓的“银行客服”都会以用户信用卡消费符合额度提升要求,帮持卡人提高信用卡额度,在电话过程中会询问卡号、验证码及背面的校验码等资料,或让客户登录其所提供的假冒网站输入相关信息,从而成功诈骗实施盗刷。

    “在任何情况下,银行或信用卡机构的服务人员都不会通过电话或短信等方式向客户索要密码或卡号。一旦对方提出这样的要求,即可判定是诈骗信息。”交通银行信用卡专家表示。

    “免费WIFI”可能是盗刷陷阱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终端的普及,不少餐厅、咖啡厅和商场等公共场所都会提供免费无线网络。但请消费者注意,据相关介绍,不法分子专门在商场等各购物场所使用黑客软件建立免费的不明WIFI连接,持卡人连接这个WIFI后登录信用卡网银,不法分子就可以通过后台程序记录下上网者手机的IP地址和上网时的各种信息,轻松窃取信用卡账号及密码。

    为此,请各位持卡人在登录网银时,要确保是在安全的环境下登录,不要贪图一时之快,随便连接不明来源的免费WIFI。

    远离不明来源的“二维码”

    黑白相间的小格子“入侵”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相信大家对现在随处可见的二维码并不陌生。但“有毒”的二维码有时也成为了骗子们的“新花招”,信用卡手机银行可能因此无故“被消费”。

    据悉,不法分子在网上下载一款“二维码生成器”,再将病毒程序的网址粘贴到二维码生成器上,就可以生成一个“有毒”的二维码。一些消费者可能在网购时接触到类似二维码的图样,店主会告诉消费者扫描某某二维码可享受一些回馈。而诈骗分子正是利用这些二维码将手机木马植入被害人手机并自动提取相关信息,短短几秒钟的时间,手机号、卡号、密码等私人信息可能已经传到他人手中。

    专家指出,市场对二维码的监管还是“一片空白”,制作二维码没有任何规定,发布二维码也没有任何限制,整个行业处在一种自由化的状态中。而二维码是否藏有病毒,从外观上是无法辨别的,用户一旦误扫“藏毒”二维码,很可能导致隐私泄露、账户被盗等情况的发生。广大用户应加强防范意识,在扫二维码前,应核实其来源,选择正规的途径及商家发布的二维码,不要扫来源不明的二维码。

    网络沟通还需多个“心眼”

    网购已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骗子们在这一领域也推出了新型诈骗手段。诈骗分子通过利用消费者的真实购物信息,充当客服人员“退款”,随后引诱消费者进入钓鱼网站,这也是近期热门的一大骗局。

    消费者杨女士就遭遇过这样的骗局。杨女士喜欢网购,有一天她在网站拍下一件大衣。就在此时,她接到“店主”打来的电话,声称该商品断货,需要她提供信用卡卡号、有效期、卡片背面的校验码等信息进行退款。杨女士信以为真,便提供了信用卡相关信息,直到收到银行发来的交易短信才知道落入了骗子的圈套,但此时已经来不及了,她的信用卡已经被盗刷。

    在沉浸于网购的方便与快捷的同时,请持卡人对陌生客服来电、克隆网站、陌生网址链接等保持警惕,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银行卡卡号、密码、身份证、校验码等核心数据。

    防范对策须立足针对性

    虽然信用卡盗刷案件屡禁不止,但“李鬼”终究不是“李逵”,再精密的骗局都会有漏洞。

    同时,银行方面也在技术层面加强了防范措施,以提升信用卡使用的安全指数。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国内网络支付的安全性整体上相对良好,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在全力提升系统安全等级和技术手段。只要持卡人多留一份心,多留意银行提供的安全信息及专家指导的防范措施,就可以将信用卡诈骗风险降至最低,真正随时随地安全用卡。

    信用卡风险防范技巧

    了解过信用卡诈骗手段,如何确保信用卡用卡安全,如何保障网上支付的安全?记者采访了工行有关人士。相关人士提醒,应谨记下面这些招数。

    个人信息保护有5招

    招数1:为降低个人资料被盗用的风险,请尽可能直接到银行柜台办理信用卡申请手续,不要委托他人或非法中介机构代办信用卡,工行未委托任何中介机构代理信用卡申请业务。

    招数2:提供个人身份证件复印件申办信用卡时,可在复印件上注明使用用途,例如,“谨供申办工行信用卡用”,以防止身份证件复印件被移作他用。

    招数3:接到自称银行人员的电话,向您询问有关信用卡卡号、银行账号及密码等个人账户资料时,要提高警惕。

    招数4:不要把身份证、信用卡转借给他人使用,更不要泄露银行卡卡号及其有效期,收到新卡和密码信封,先进行密码修改,在使用中请将卡片和密码分开保管,以防遗失或被盗后出现风险。

    招数5:若发现非法中介或套现商户,可拨打银行客户服务热线或110进行举报。

    ATM安全操作有6招

    招数1:在ATM上查询、取款时,要留意ATM机上是否有多余的装置或摄像头;输入密码时应尽量快速并用身体遮挡操作手势,以防不法分子窥视;不要随便接受“热心人”的帮助,被其他人引开注意力时,应用手捂住插卡口,以防骗子将卡掉包;银行工作人员绝对不会询问您的取款密码,遇到这样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小心。

    招数2:不要向他人透露您的密码,不要设定简单数字排列(如888888)或本人生日日期作为密码,以防卡片及密码被盗;刷卡进入自助银行的门禁无需输入密码,对此需要注意。

    招数3:选择打印ATM交易单据后,不要将其随手丢弃,应妥善保管或及时处理、销毁单据。

    招数4:操作ATM时,如果出现机器吞卡或不吐钞故障,不要轻易离开,可在原地直接拨打银行客户服务热线进行求助。

    招数5:认真识别银行公告,千万不要相信要求客户将钱转到指定账户的公告,发现此类公告应尽快向银行和公安机关举报。

    招数6:警惕银行卡短信诈骗。收到可疑手机短信时,应谨慎确认,如有疑问应直接拨打银行客户服务热线查询,不要拨打短信中的联系电话,以防不法分子盗取资金。

    安全刷卡消费有5招

    招数1:申请到银行卡后,务必在卡背面签名。在商场刷卡消费时,不要让银行卡离开视线范围,留意收银员的刷卡次数,避免误刷、多刷。

    招数2:在商场刷卡消费输入密码时,应尽可能用身体或另一只手遮挡操作手势,以防不法分子窥视。

    招数3:拿到收银员交回的签购单及卡片时,应认真核对签购单上的金额是否正确,卡片是否确为本人的卡片。

    招数4:妥善保管交易单据,刷卡消费时若发生异常情况,如发生卡重复扣款等现象,可凭交易单据及对账单及时与银行联系。如已取消刷卡交易改用现金付款,应要求商户撕毁其保留的刷卡签购单,并妥善保管好现金付款凭据。

    招数5:在收到银行卡对账单后,应及时核对用卡情况,如有疑问,应及时拨打银行客户服务热线进行查询。

    网上支付安全有6招

    技巧1:申请进行境外网上交易前,应提前开通网上交易开关。完成境外交易后,应及时关闭,避免发生后续风险交易。

    技巧2:在进行境外网上交易时,应通过安全途径,开通相关认证服务。如工行Visa卡持卡人,可申请开通威士VBV服务(Visa验证);如为工行Mastercard卡持卡人,可申请开通万事达卡Secure Code(安全认证码)服务。

    技巧3:在境内进行网上交易时,尽量使用个人客户证书(U盾)或电子口令卡进行交易;不要使用不明链接或电子邮件提供的银行网站;对以“异常账户活动”等理由,要求您提供银行卡卡号及密码的电子邮件或银行网站保持警惕。

    技巧4:不要在网吧等公共上网场所进行网上交易,避免卡号及密码等信息被他人盗取。

    技巧5:选择信誉好、运营时间长的网站进行银行卡网上支付业务,防范不法网上商户盗取卡号或其他个人资料。

    技巧6:保留网上消费的记录,以备查询;经常检查银行账户交易明细,发现不明支出款项,应立即联络银行。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安全烤箱 快乐烘焙
盘点信用卡诈骗手段
警惕预付卡消费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