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来鸿

《 新安全 》(

    公众信息泄露不能仰仗个体维权

    -——河南  张枫逸

    新华社1月11日《你的信用卡个人信息“只花5毛钱就能在网上买到”?——银行信用卡信息泄露调查》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2月1日《今晚报》)

    仅花5毛钱就能买到包括姓名、电话、地址、单位、开户行等完整个人信息的信用卡开户数据。媒体的报道再度引发社会对于信息泄露现象的关注和担忧。对此,国信办相关负责人回应公众关切,并详细指导消费者如何通过“12377”举报电话等方式维权。

    应看到,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有关部门依法监管和民众主动维权,二者缺一不可。而增强公众维权意识,教居民如何自我维权,这也是有关部门的职责所在。不过现实中,三种维权方式看似可自由选择,但维权道路并不平坦。无论是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还是通过法律手段维权,都面临举证难的共性难题。

    在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中,公众作为受害者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即使眼睁睁看着网上自己的信息铺天盖地,本人也不堪各种推销、诈骗电话的骚扰,却并不知道这些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的。纵然对某家银行、某个网站心存怀疑,但囿于信息不对称,往往难以有充分的证据举证维权。

    同时,惩罚机制缺失,使得信息泄露维权呈现出“高成本、低收益”的不对称。目前各级法院在审理个人信息泄露诉讼时,大都以侵犯个人隐私权要求当事方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而受害者付出了巨大的诉讼成本,也只是赢得官司,很难获得损害赔偿。

    监管部门教公众维权是必要的,但不能仰仗个体维权,坐等投诉举报。一方面,有关部门应主动出击,及时发现非法收集、泄露、出售个人信息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同时,引入公益诉讼,由各级消费者组织代表公众进行维权,从而改变博弈双方力量不对等的格局,打消一些商家店大欺客的侥幸心理。

    “名声不好”不应成见死不救的理由

    -——湖南  戴先任

    2月1日下午,浙江玉环县一名老人摔倒在马路中间,8分钟时间内,4辆车和23名行人路过,除一位老人上前询问外,其余人都只是看看,无人搀扶。最终,老人遭一辆白色轿车拦腰碾压,当场死亡。老人所在村的村主任解释,无人扶是因为该老人在当地名声不好,平时喝完酒常耍酒疯、耍无赖。(2月4日《新京报》)

    就算老人名声不好,当地无人信任他,但这一事件的发生更加反证了社会群体间信任缺失带来的严重后果。虽然老人的一些不良行为可能深为村中人所知,但他摔倒在地属实,摔倒地方正处于路口,最终又被碾压致死,那么多的冷漠行人就应该为此负有一定道义上的责任。

    人们可以不去扶起老人,但是可以报警,可以打120,而在长达8分钟的时间里,经过的4辆车及23名路人,除一人询问外,其他人都视而不见,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一切言之凿凿的理由,在因为救助不力而逝去的生命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老人的名声不好,老人爱酗酒,爱耍酒疯,都不是见死不救的理由。

    如果心怀善念,将会义无反顾救助陷入危难中的同类,当然这种人少有,也不希望每个人都做英雄,但人们不该完全漠然置之,我们可以做不到以德报怨,但不应该以报复之心来对待弱者。这名老人摔倒后没人扶,虽然可能有其自身原因,也算是咎由自取,但他被碾压致死,确实是可以避免的。

    只是在这种冷漠中,善良早已远去,留下的不过是麻木与冷漠,社会缺乏良性互动,只剩下隔阂。因此,我们更应该见义智为,而不能无视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能将责任推诿给亟待救助者的“名声不好”,唯有以善心待人,才能逐渐复苏善良的人性,让社会群体间的关系重归正常,让社会风气逐渐好转,唤回人心的回暖。

互动
数字
声音
纵览
来鸿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