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秋季进补有讲究

文/本刊记者 樊桐杰 《 新安全 》(

    秋天气候凉爽,有利于调养生机,去旧更新,是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贴秋膘”。但是,秋补是有讲究的,不可乱补、猛补、急补,否则不仅起不到“进补”的功效,反而事与愿违。那么,秋季进补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进补效果才更好?秋补究竟该吃些什么好呢? 

    秋季进补注意事项

    进补前先调理脾胃

    夏天,人的脾胃功能多较弱,立秋后如果突然大量进食补品,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系统不能一下承受,即“虚不受补”,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因此,进补前要先调节胃肠功能。特别是以下三类人:

    脾虚患者,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些人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之品,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或健脾丸、香砂六君丸等。

    胃火旺盛者,夏天平素嗜食辛辣火锅、油腻烧烤之类的人,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些人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如 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清退后再进补。

    老人及儿童,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要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补,严禁不分虚实乱补

    中医的原则是“虚则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用才能有所补益,否则,会适得其反,有害身体。

    北京民航总医院营养科的石兰大夫告诉记者,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有严格的要求,但起码应分清寒、热、虚、实,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如果不分寒热乱补一通,则容易导致“火上加火”、“寒上加寒”。

    忌“越贵越补”,巧选补品代替品

    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补品,“缺什么,补什么”,不要凭补品价格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廉为滋补原则,防止以药代食。石大夫告诉记者,药补不如食补,许多食物都具有食疗作用,比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都是进补的佳品。那些昂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不见得是最好的补品。而十分平常的红薯、洋葱等食材,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巧选补品替代品。燕窝、鱼翅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其中的胶原蛋白有美容养颜和安神作用,而猪蹄、蹄筋和银耳也有相似的作用,如果喜欢吃肉,换成猪蹄、蹄筋就可以,如果喜欢吃素,换成银耳就行了,效果也不错。鲍鱼的主要营养成分也是蛋白质,其中的球蛋白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我们平常所喝的牛奶中,每一百克就含有十多克的免疫球蛋白,如果想补充球蛋白的话,牛奶就足够了;海参的主要营养成分也是蛋白质,特别是白蛋白含量比较高,如果想用海参补充白蛋白质,用鸡蛋替换就可以。虫草的主要功效是滋阴润肺补肾,提高免疫力,而价格便宜的山药、核桃也有类似效果,可适当替代虫草。

    不能“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个人口味,专好某一种食物补品,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品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秋补也要防肥胖

    秋季是进补的季节,也是容易发胖的季节。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新陈代谢缓慢。此外,为了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这就导致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

    还有些人一提到进补,就觉得应该放开胃口大吃大喝,于是心安理得大量吃肉。石兰大夫告诉记者,动物性食物是滋补佳品,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是肉类食品不易消化吸收,尤其对胃肠功能已经减退的老人来说常常是不堪重负。而且,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导致心脑血管病及癌症等常见病、多发病的因素。

    肥胖者在秋季进补时应注意控制体重。首先,留意饮食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物,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润燥比“贴秋膘”更重要

    在秋天,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这就是秋燥,与秋天特有的天气有关,尤其在北京,这种感觉更为强烈。因此,秋天应多吃些有生津养阴功效、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类食品。

    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等。除了少数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

    秋季进补“三宜”

    秋季长达3个月,每个时段的天气、环境与人体生理都不一样,进补的方式与内容也应随机作些微调。故而进补有三宜。

    初秋调理脾胃

    调理脾胃功能,力争将炎夏留下的倦怠乏力、胃口不佳等症状尽快消除,为进补打好基础,谓之“底补”。现代医学认为,在秋季的调整适应阶段,应防止骤用补品,否则人体会难以消化吸收,从而引发腹泻等疾病。这一时期进补遵循的法则一是益气养阴、气阴双补,二是防止燥邪入侵。食补应以润肺生津、易消化的食品为主,如奶制品、鱼、瘦肉、禽蛋、豆类、新鲜蔬菜、莲藕,辅以萝卜、番茄、银耳、梨、柿子等。

    中秋滋阴润肺

    随着秋意的加深,空气日渐干燥,对肺的侵害也渐趋严重。故进入仲秋后,应当滋阴润肺。食物有芝麻、百合、梨、木耳、蜂蜜、萝卜、甘蔗、莲藕、菱角及大部分蔬菜。凉爽的气候使人胃口大开,鸭肉、海参、鸡肉便成为餐中佳肴,牛肉、鸽肉等平和之品也可适当开禁。不过,对于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除非阳虚体质者,还是要尽量少吃。

    晚秋垫底冬补

    晚秋进补有两大意义:一是深化秋补,二是为冬补打基础。此时,人体精气开始收藏,进食补养之品易吸收储存,有助于增强体质。除上述素食外,这一时期可适度增加荤食量,如鸡肉、牛肉、猪肝和鱼肉等。素食中菊花特别值得推荐。

    秋天进补食材推荐 

    山药

    秋季最佳的进补食物是山药,山药适用范围广,不论男女老幼、体健体弱,都可食用。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山药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中医认为,秋吃山药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的功效。

    莲藕

    秋令时节,正是鲜藕应市之时,莲藕毫无疑问地成为时下的“当家菜”。此时天气干燥,吃些藕,能起到健脾开胃、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同时,莲藕性温,有收缩血管的功能,多吃可以补肺养血。鲜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含量也很高,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治疗便秘,促使有害物质排出,十分有益。莲藕生食能凉血散淤,熟食能补心益肾,男女老幼皆宜。吃法也有很多,简单的有炒藕丝、炸藕夹等。

    墨鱼

    墨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仅0.7克,还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A、B族维生素及钙、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物质,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滋补佳品。秋天吃墨鱼,对女性来说尤其滋补。墨鱼具有益血补肾、健胃理气的功效,秋吃墨鱼能养阴生津。

    梨

    梨鲜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适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称为“天然矿泉水”,自古就被尊为“百果之宗”。秋季空气干燥,水分较少,若能每天坚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缓解秋燥,生津润肺。梨的不同食用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功效。如冰糖蒸梨可以起到滋阴润肺、止咳祛痰的作用,对风湿病及关节炎有防治功效,对治疗肺热咳嗽和喉咙痛等效果更佳。闻名中外的梨膏糖,就是用梨加蜂蜜熬制的,对患肺热久咳的病人有明显疗效。

    花生

    花生仁中蛋白质含量高达26%左右,相当于小麦的两倍,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脂肪含量达4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0%以上。花生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与鸡蛋、牛奶、肉类等一些动物性食物相媲美。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可以醒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咳。

    菱角

    菱角营养丰富,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具有健脾养胃、补肾养血之功。菱角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34.6%,而脂肪仅占0.2% ,并含有丰富的钙、铁、磷和维生素,不易使人发胖。将菱角和瘦肉或牛肉共煮,味道既鲜美,又能缓解神经痛、头痛、关节痛和腰腿痛等症状。

    百合

    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是为秋季食用之上品。百合味甘微苦,性平。百合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镁、锌、硒、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泛酸、胡萝卜素等营养素,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还含有多糖、果胶以及多种生物碱,对抑制癌细胞增生有一定的疗效。将百合洗净,煮熟,放冰糖后冷却食用,既可清热润肺,又能滋补益中。

    大枣

    大枣不光是甜美食品,还是治病良药。大枣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经有补气益血之功效,是健脾益气的佳品。中医常用大枣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等症。根据药理研究,大枣有保护肝脏、降低血脂等作用。石大夫介绍说,大枣虽然味甘、无毒,但性偏湿热,故不能多食,尤其内有湿热者,多食会出现寒热口渴、胃胀等不良反应。

    红薯

    我国医学工作者曾对广西西部的百岁老人之乡进行调查,发现此地的长寿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习惯每日食红薯,甚至将其作为主食。红薯中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镁、磷、钙等矿物元素和亚油酸等。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另外,红薯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因其富含纤维素和果胶,这两种物质具有阻止糖分转化为脂肪的功能。

    枸杞

    枸杞具有解热、治疗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疗效。枸杞茶则具有治疗体质虚寒、健胃、肝肾疾病、肺结核、便秘、失眠、低血压、贫血、各种眼疾、掉发、口腔炎、护肤等作用。但是,由于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相反,若是体质虚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

赶走秋季“烦躁症”
秋季进补有讲究
健康有“椅”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