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
王丹:北京北医眼视光中心副主任,北京远程视觉视光眼科门诊负责人,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中国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眼科、视光科临床与科研,青少年近视防控等工作,参加编写了《角膜接触镜护理与眼表健康》、《眼视光医学检查和验配程序》等专著近十部,并发表了数篇学术论文。在国内学会及学术杂志上发表眼视光专业论文十余篇。参与开发了我国第一部眼视光医学电子病历软件和与之配套的隐形眼镜远程验配系统。
“学士硕士博士净是近视,小一初一高一早依良医。”暑假即到,紧张了一学期的孩子们本应是放松身心的时候,然而,有些不甘落后的家长们又给孩子们加上了各种假期补习班、兴趣班的砝码;有些忙于工作的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假期生活,于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就成了最“敬业”的电子保姆。当家长得意于自己对孩子的假期安排,孩子们的视力也开始下降。于是乎,眼科医院、眼镜店到处都是家长和孩子奔走的身影。
对于正处在身体的生长发育时期的孩子们来讲,配一副合适的眼镜,关系着孩子的一生。怎样才能科学配镜?我们一起来听听北京北医眼视光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眼科医师王丹怎么说。
矫正篇
选择适合自己的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国内对于近视眼患者的视力矫正不再局限于配一副框架眼镜,软性、硬性隐形眼镜、色彩斑斓的美瞳、激光手术等技术,让近视眼患者有了更多的比较和选择。那么,这些矫正方法的安全性如何?分别适用于哪些近视患者呢?
框架眼镜
优点:方便 安全
缺点:视野小,存在像差
王丹医生向《新安全》记者介绍,框架眼镜是我们目前使用率最高的矫正视力的方法。戴在眼睛外面,没有与眼球的接触,安全性相对较高,价格比较便宜,款式多样,容易更换,使用方便。
但是,框架眼镜也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缺点,那就是视野小,主要是由于受框架的限制和镜片周边部棱镜效应的影响,使配戴者视野缩小。另外由于框架眼镜镜片与角膜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高度近视或远视时,存在成像大小的差异,镜片的球面像差和色散也会影响物像的质量,特别是在旁周边区成像变形大,因此看周边就会出现一些像的畸变,比如直线会变成曲线。度数越高,表现出来的像差越明显。目前框架镜也在逐渐弥补这个问题。现在除了球面镜片,也开始出非球面镜片。这都是为了减少像差的存在。与之相比,隐形眼镜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此外,框架眼镜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会起雾。尽管现在出现了所谓防雾镜片,但效果并不明显。
角膜接触镜
优点:美观
缺点:护理要求高
角膜接触镜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隐形眼镜”,因其配戴时直接覆盖在眼角膜上,故得其名。角膜接触镜根据材质分为软镜和硬镜。
软性隐形眼镜:透氧性较差
软镜就是我们市面常见的隐形眼镜。这种眼镜配戴比较舒适,镜片也相对比较大,不易移动。现在还可以做成彩片、美瞳等。此外,软镜的价格比较便宜,日抛、月抛可以频繁更换。
王丹医生介绍,软镜一般是更换时间越短越健康。但是相对于硬镜来讲,软镜透氧性相对较低。如果是戴月抛或是年抛的镜片,因其透氧性比较差,不按要求配戴或长期配戴容易引起角膜缺氧,护理不当更易引起眼部感染等。另外,软镜本身含水,在空调房呆久了,可能会出现眼干的症状。不过现在市面上一些大品牌出现了硅水凝胶镜片,其透氧性大大提高,从安全角度讲也没有太大问题。
由于镜片直接接触角膜,眼睛会有蛋白分泌,配戴隐形眼镜会产生蛋白沉积,因此对于清洗护理要求比较高,一定要使用除蛋白的镜片护理液。镜片一定要仔细清洗。如果清洗不彻底,蛋白沉积会刺激眼睛,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如干眼症、结膜炎、巨乳头结膜炎等等。
据了解,配戴隐形眼镜如果不注意标准护理及合理使用,有可能使眼睛抵抗力下降,轻则导致视疲劳、引发眼睛过敏等,重则导致角膜溃疡、视力受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3年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显示,软性隐形眼镜的不良事件全年报告了8174例,报告数在无源医疗器械中排名第四,其中严重伤害报告数占2201例。
硬性隐形眼镜:验光配镜程序复杂
除了我们熟悉的软镜之外,隐形眼镜还包括硬性隐形眼镜。这种眼镜也是戴在角膜上,透气性比较好,但是材料相对较硬。王丹医生介绍,硬性眼镜也分两种,一种是硬性透气角膜接触镜,也叫RGP,另一种是角膜塑形镜,即OK镜。
RGP:适用于各类屈光不正,尤其是高度近视、远视、散光及外伤晶体缺失、圆锥角膜患者
与软镜一样,RGP是带度数的,但检查内容及验配过程比软镜复杂。RGP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成形性好,不易变形,光学矫正质量高,材料生物相容性及抗沉淀性能很好,长期配戴对眼表的影响小,安全性高,尤其是对一些高度近视和散光的患者,矫正效果更好,对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角膜不规则散光,如:圆锥角膜、角膜屈光手术后、外伤后等,泪液透镜的作用使其能快速有效的提高视力,是矫治该类疾病的最佳方法。对早期圆锥角膜与有圆锥角膜倾向者同时有治疗和减缓作用。这是传统软镜无可匹敌的。
配戴软性隐形眼镜一般都要求18岁以上,而戴RGP一般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这种镜片对于高度近视、远视成像质量高,对于散光也有很大帮助。王丹医生介绍,现在临床有一种眼病,叫做圆锥角膜,即角膜前凸、薄化,戴框架镜都无法矫正的非规则的角膜散光。这种症状只有戴RGP能够矫正。它可以让90%的圆锥角膜患者不用做角膜移植。RGP的寿命是一年到一年半,配戴过程中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到医院复查。
必须承认,RGP自身也有缺点,比如验配过程比较复杂,对于检查设备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该镜片大多都在医院配。此外,由于这种镜片材料质地较硬,因此首次配戴舒适感差,初期配戴时异物感比较明显,患者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适应过程比软镜长,一般1-2周左右,根据个体差异也可能延长至3—4周。
OK镜:适用于青少年控制近视发展
另外一种硬镜就是角膜塑形镜,也叫OK镜。通过每晚配戴,可快速降低次日近视度数,提高裸眼视力。王丹医生介绍,现在国内18岁以下的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比例比较高,但成人配戴相对较少。镜片一年到一年半左右更换。与其它矫正方式相比,OK镜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1.快速降低近视度、提高裸眼视力。2. 属于非手术、可逆性治疗。3.控制眼轴快速增长。4.近视控制效果确切。5. 镜片表面沉淀物、病原微生物、免疫物质较少。6.家庭内易于监控,使用安全性高。7.可及时调整设计及使用方法。但是这种镜片验配严格,必须在具备医疗资质的验配机构由专业医师验配,另外镜片价格及维持费用比较昂贵,市场价在六千元到一万元上下。对于工薪家庭患者的接受度是一个大问题。
近视激光手术
优点:术后无需配戴眼镜
缺点:存在一定风险
如果能够通过一次性有效治疗,让患者彻底摆脱眼镜,恐怕是每个近视眼患者最大的愿望。而在我国已存在十余年的近视激光手术也确实让不少患者从此告别了眼镜。那么,这种手术是不是任何近视患者都适用呢?
王丹医生说,其实,激光手术也不能完全根治近视眼,临床也出现过做完手术后视力回退的。只要是手术,必然会有风险,比如术后干眼、眩光等症状。也有出现继发圆锥角膜的。因此对于角膜前凸或者角膜比较薄的近视患者,都不建议做激光手术。 王丹医生强调,对于激光手术,从临床角度讲,建议22-23岁以后再做。有的广告宣传18岁就可以做,其实并不科学。因为现在有很多轴性近视的孩子,度数并没有完全稳定。一些人感觉上大学以后视力就会稳定,但是由于平时有躺床上看书、看手机等不良用眼习惯,眼轴还会继续涨,度数也会增加。如果这种孩子已经做过一次激光手术,而现在度数又有所增加,难道再做一次手术?要知道,我们的角膜是唯一的,如果度数再涨,不可能再做一次。否则安全性就会大打折扣。有些机构就宣传“手术一次性保证成功,不成功再免费做。”其实这只会给患者身体带来伤害。我们还是希望患者视力完全稳定后再进行激光手术。
选择篇
隐形眼镜
选购前要遵医嘱
如今,遍布各大眼镜店、眼镜城、甚至是网络电商,早已把美瞳等隐形眼镜列为热销“商品”。那么,隐形眼镜到底是不是可以随意买卖的普通“商品”呢?
销售商:必须持证销售
您可能还不知道,隐形眼镜在我国已纳入医疗器械产品监管,而且属于控制管理最严格的III类,与人工晶体属于同一级别。同属III类的医疗器械还包括CT机、X机、体外循环机等大型医疗设备。
据了解,由于隐形眼镜及其护理液的销售属于医疗行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隐形眼镜只能由具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单位进行销售,而各家药店、眼镜店如果要经营销售隐形眼镜,都必须获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在互联网上销售隐形眼镜也不例外。然而,在互联网上经营隐形眼镜及护理液,除必须首先持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外,还必须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和《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上述证件齐全之后企业方可销售隐形眼镜及其护理液。
产品:证号齐全才能上市
据业内人士介绍,隐形眼镜产品本身要具备注册证号才能在市面上销售,否则可能是假货。如果是国外进口产品,则要持有《进口医疗器械许可证》和进口产品检验证书,注册国内商标,经过国内代理公司向海关报关,包装上必须印有完整的中文标识,并标明进口医疗器械许可证或医疗器械证明证号码,以及国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和电话。目前韩国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占整个彩片市场70%的份额,市面上有很多自称是韩国原厂包装、我国香港代购或英文标识的该类产品,很难判断这些彩色隐形眼镜是否属于原厂正品。
患者:没有禁忌症再选购
既然隐形眼镜属于“医疗器械”,因此患者在选择前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王丹医生介绍,“配隐形眼镜首先要做好戴镜前的检查。现在很多眼镜店直接能配软镜,把它完全当做一种商品,甚至在网上销售隐形眼镜,患者可以随意购买。作为医生,我建议患者先把配戴前的眼部排查工作做好,没有配戴禁忌症再选择正规机构验配。
隐形眼镜禁忌症包括:1.眼睛泪液分泌不好,有干眼情况的患者;2.本身有角膜散光的患者。一些患有散光的近视患者,为了美观就想配戴软性隐形眼镜,戴上之后还有残余的100-200度散光,如果是开车,不仅会给患者自己和别人造成生命危险,自己也有视觉障碍,所以散光大时应该配戴特殊定制的散光隐形眼镜。但这是需要由专业验配人员或医生检查确定的。现在很多人直接就从网上购买,等于自己给自己开处方。眼镜选不对,就有可能导致度数继续加深。
配镜篇
配镜
不该省的步骤别省
如今,不少城市街头都有一些眼镜店挂着“配镜立等可取”的牌子。速度是有了,质量是否可靠呢?
王丹医生告诉本刊记者,“立等可取”并非绝对不可信,但我们不建议什么都一味追求速度,必须求“稳”。如果配镜机构确实具有资质,工作人员持有加工证件,使用的镜片合格,设备也经过调校,加工完能够同时做检测,那么这样的配镜机构就应该没有问题。但凡有以上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到,就不能承诺“立等可取”。
验光员也要有资质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考取验光师资格的人员会颁发验光师证书。据介绍,国内验光员目前分为五级:一级为高级技师,二级为验光技师,三级为高级验光员,四级为中级验光员,五级为初级验光员。
王丹医生介绍,一般来讲,取得初级资格就可以从事验光配镜工作。但是配隐形眼镜的要求会高一些,特别是配硬性隐形眼镜一般要求技师以上资格。眼镜店如果有验配经验的验光员一般也比较可靠。我国对验光员考证要求比较严格,都需要经过正式培训考取资格证书。
12岁以下儿童必须散瞳验光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连配镜都只求速度。而王丹医生告诉记者,配眼镜必须要走正规的配镜程序。
第一步——问诊: 配镜的第一步是医生问诊,进行眼病排查。因为有些眼屈光疾病需要配镜解决,而有些是需要做手术解决的。如果觉得医院的镜架款式不够丰富,可以在医院检查后拿到科学准确的参数再去眼镜店配镜。不要轻易去找免费验光等不规范的商贩处配镜。
第二步——散瞳(雾视):在医生问诊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验光了。首先,12岁以下的孩子必须要进行散瞳验光。因为近视有真性近视、假性近视之分,很多孩子虽然视力下降,但却只是可恢复的假性近视,而要想把两者分清楚,还得需要散瞳验光。假性近视不需要配戴眼镜,戴上眼镜后度数反而越来越深逐渐变成真性近视。另外,有些近视是某种疾病的表现,并不是真正的近视,如果不经过眼病的筛查就盲目配镜,可能会耽误最佳治疗时期,影响一生。 因此,家长给孩子配眼镜,不能只图省事,给孩子做一次电脑验光了事,特别是初诊,应该到医院眼科排查眼病后再验光配镜。
对于12岁以上、戴过眼镜的人群,王丹医生介绍,医生或验光师会进行充分雾视放松调节睫状肌,效果约等于快速散瞳药。
第三步——验光:验光要把握“先客观,后主观”的原则。客观验光分为检影验光和电脑验光仪验光,主观验光分为综合验光仪和插片验光。综合验光仪检查不仅可以用于验光检查,还可用于隐斜视等双眼视功能的检查。通过规范的主觉验光,可减少调节因素的影响,达到最佳矫正视力,并获得双眼调节平衡,最后进行插片试戴过程。现在不少眼镜店都把综合验光仪这一步骤略过,因为比较耗时间。但其实综合验光仪更加精准。插片是配镜非常重要的一步,一是要看镜片是否清楚,二是看与个人配镜习惯是否吻合。有的人喜欢低矫,太清楚可能不适应;有的人就喜欢矫正到1.2,我们觉得过矫正了,他本人却比较适应。这种情况需要结合患者的用眼情况和既往戴镜处方综合考虑,最终给出最适合患者的配镜度数。
第四步——试戴:插片完成后,医生一般要求患者试戴的时间最少为20分钟,并让患者看一些书和报纸。目的是让患者感觉是否舒服。尤其是对于第一次戴眼镜的人。配戴第一副眼镜都会有一些不适应。如果不适感明显,需要医生或验光师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再试戴。
第五步——根据度数和瞳距选择眼镜:试戴完成后,如果没有任何不适感,患者就可以根据度数和瞳距选购眼镜了。选眼镜也有学问。如果脸小、瞳距小,但是本人却想配一副时尚的大眼镜,明显不合适。因为如果眼镜度数比较高,瞳距若再有差距,看物体就会非常不舒服。因此患者要听从医生和配镜师的意见,根据个人情况选配眼镜。
防控篇
家长要培养孩子健康用眼
近视眼只能看清一定近距离内的物体,看远模糊。资料显示,绝大多数近视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身体生长发育期。若孩子存在不良用眼习惯,也会促成近视。
当心“蓝光”射伤你的眼睛
对于放假的孩子们来说,最常见的放松方式或许就是上网、看电视、玩手机或是平板电脑。可是,您是否知道,这些无处不在的电子产品中释放的一种光,却在无时无刻不在伤害着您孩子的双眼——这就是“蓝光”。 蓝光并不是指蓝色的光,而是波长为400-500纳米的高能量光。蓝光最靠近紫外线,可以穿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色素的上皮细胞衰亡。而上皮细胞的衰亡,会导致光敏感细胞缺少养分,从而引起视力损伤。而且,这些损伤是不可逆的。蓝光的来源很多,众所周知的是来自于手机、电脑。人造光源中保留了大量的蓝光,这样使得人工光更白更亮,有些特别白亮的光给人一种泛蓝的感觉,这就是蓝光比例过高引起的。所以,电脑、手机等新型人造光源中,都含有大量不规则频率的高能短波蓝光。
王丹医生呼吁家长,尽量不要把笔记本电脑或手机给孩子当玩具。看电视、电脑时,屏幕不要调得太亮或太暗。看书、玩电脑,都要在40分钟内起身活动一下,眺望远景,也可以起到放松调节作用。因为蓝光对眼睛的损伤,是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就算不直视光源,时间长了也会对眼睛造成伤害。长时间接触电脑屏幕、大屏手机的LED蓝光,虽然强度不大,但也容易造成伤害。看电子产品时要注意亮度,尤其是夜间。如果晚上必须看电视或者手机,一定要开着灯看。这样对眼睛的伤害是最小的。否则,对晶体、对眼底会产生最直接的伤害,甚至会失明。
“尽管现在是多媒体时代,但我还是要呼吁,多看纸质书,少看电子产品。因为纸质书的光线是反射光,而电子产品是发射光,更容易伤害眼睛。”王丹医生说。另外,王丹医生提醒经常乘车的朋友,尽量不要在车上看书、看手机等。不少人开车时还会看微信,先不说安全性,首先对眼睛非常有害。因为车是在震动中,屏幕同时也在晃。这对视力非常不好。光线暗的时候也不要看,所以照明也很重要。
注意读写姿势
除了少看电子产品,预防孩子近视的另一方面,就是要注意看书写字的姿势。特别是手握笔的姿势。因为握笔太近,手指会挡住一部分字,所以不自觉就低头或歪着脑袋。长此以往,视力就会逐渐下降。
书写的姿势对于练习写字非常重要,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能保证书写自如,减轻疲劳,提高书写水平,而且还能促进孩童身体的正常发育,预防近视、斜视、脊椎弯曲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一)正确的读书写字坐姿:
头正:书写时头摆正,不能向左或向右偏,并略向前倾,眼睛距书本一尺(大约30厘米)左右。
身直:胸挺起,背撑直,胸口里桌沿一拳(大约10厘米)左右。
肩平:两肩齐平,不能一边高,一边低。
臂开:两臂自然张开,左手五指伸开按纸,右手书写。
足安:双脚自然平放在地上,两脚的距离与肩同宽,脚尖和脚跟同时着地,不能翘脚或架腿。
(二)正确的握笔姿势:
执笔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笔的控制能力、运笔的灵活性、书写的速度以及视力发展。良好的执笔方法必须从小培养,否则一旦形成习惯,纠正起来很难。正确的执笔方法,应采用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如下:
1.大拇指、食指、中指自然弯曲,分别从三个方向捏笔,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依次靠在中指下方; 2.大拇指在笔杆左下侧,食指在笔杆右上侧,中指在笔杆下方; 3.食指与大拇指捏笔时不互相碰触,而且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中间呈椭圆形; 4.拇指和食指用第一指节前端捏笔,中指用第一指节侧上部顶住笔; 5.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关节处,笔杆和纸面成50度左右; 6.捏笔处离笔尖一寸(大约3厘米)左右; 7.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即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小指不能碰手心;8.手腕要伸直,从而使手掌与手臂呈一直线,不能勾手腕或向上翻手腕; 9.写字时手的支撑点在腕侧部位; 10.另一只手五指伸直按住练习本的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