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客舱具有密封、增压的特点,舱内气压相当于2300米高度的大气压力,会引起体腔内气体的膨胀,同时也能造成轻度的缺氧状态。
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时间成为了最宝贵的东西。为了降低时间成本,减少路途中耗费的时间,快捷、服务周到的飞机成为了众人出行的不二之选。但是,飞机起飞、飞行时所引起的气流、气压变化、颠簸也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影响,因此,飞机并不是适合所有人。那么,到底哪些人不适合乘坐飞机?特殊人群乘坐飞机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本期《新安全》特邀慈铭体检中心主任医师李明辉来解答您心中的疑问。
特殊病患莫上飞机
2012年2月19日,一趟合肥飞往成都的航班即将启程,旅客们正在有序登机,突然,一位面色苍白的旅客由家人搀扶艰难地走入客舱,见此情景,当班乘务长立即走上前,询问该名旅客的身体情况。原来他的阑尾炎手术才半个月。于是,乘务长立即联系机组,并将生病旅客的情况上报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在此情况下,病人如果没有提供医生出具的能够确保其身体可以安全乘机的证明,就不能乘机出行。在乘务组耐心说明这样带病乘机的危害以后,该旅客放弃了乘机,并由地面商务人员引导下飞机。
据了解,飞机客舱具有密封、增压的特点,舱内气压相当于2300米高度的大气压力,会引起体腔内气体的膨胀,同时也能造成轻度的缺氧状态。飞机在飞行中也会有轻微的颠簸及震动,会对病人的身体造成影响。同时,机组服务人员只接受过一般的急救训练,不具备应对病人发病、抢救的能力。因此,李明辉提醒乘机旅客,一些患有特殊疾病的人不应该选择飞机作为出行工具。
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例如心肌炎、心肌梗塞患病后一个月以内的病人,脑血管意外病后两周内和恶性高血压患者。这几种心血管疾病基本属于高危病种,平常病情就不是非常稳定。飞机在高空中飞行时的高空气压容易导致病人心血管扩张甚至破裂,非常危险。所以这类人群不能乘坐飞机。恶性高血压病患则应该在能够控制血压在基本正常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才可以登机。?
严重肺部疾病患者。例如患有肺结核、气胸、先天性肺囊肿的病人。肺结核空洞患者在体内带有大量病菌,有很强的传染性,为己为人都不应该乘机。这类病人必须在空洞闭合、体内检查无菌后才能上机。在高空中低氧的环境中,患有严重肺部疾病的人很容易发生缺氧、呼吸困难的情况,一旦出现危险,飞机上也无法及时进行救治。而像气胸这种病发迅速,发病后患者胸部剧烈疼痛,需要立即进行处理,也不适合乘坐飞机。只有在医生出具证明,表明这些患者肺功能损害不严重的时候,才能乘坐飞机。?
耳鼻道疾病患者。由于飞机在高空上飞行,大气压很大,因此对耳鼻道疾病患者也会产生很大影响。例如,急性鼻窦炎和急性中耳炎患者。鼻道和耳道都比较敏感,气压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加重鼻窦炎的炎症,容易造成中耳道鼓膜穿孔,中耳炎患者也容易晕机,所以也不适宜乘飞机。
重症贫血患者。血红蛋白量水平在60克/升以下者,不宜乘飞机。这些患者中,有的是由于营养方面的原因,有的是由于患有慢性失血症,还有些是白血病患者。他们本身身体非常虚弱,由于高空的特殊环境对人体各项机能要求很高,重症贫血者由于缺血,身体的一些功能明显低于常人,是非常不适宜乘坐飞机的。如确实需要乘机必须遵循医嘱,并采取必要的准备措施。?
固定下颌手术者。经过手术后的下颌非常脆弱,而高空的特殊环境又不利于患部的正常复原,此类人最好避免搭乘飞机,以免造为下颌恢复带来不良影响。?
李明辉提示,这些疾病的患者,应该尽量避免乘坐飞机,至于何时才能搭乘,尤其是搭乘长途、长时间飞行的飞机,由于个人身体素质情况不同,需要经过医院医师的专业评估。如果确实需要乘坐飞机,也要等到症状好转到允许坐飞机的时候,或者先去医院检查,按照医生的嘱咐做出选择。千万不能擅自决定,以免病情加重,为旅行带来麻烦。
儿童、孕妇、老人谨慎乘机
除了一些特殊病患搭乘飞机需要特别注意外,李明辉还提醒体质较弱的老人、儿童与孕妇搭乘飞机也有限制。由于飞机起飞、飞行时大气压较大,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对心脏产生的压力很大,对于心脏功能衰退严重、高血压的老人、孕妇,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会产生伤害,这些特殊人群搭乘飞机一定要特别谨慎。
七天内的婴儿和妊娠九个月以上的孕妇不能登机。飞机在高空中不仅大气压较高,氧气也相对缺少,而且飞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振动对孕妇及胎儿都有影响,而空中气压的变化,也可能导致胎儿的提早分娩。因而,孕妇应在产后一个半月左右,产育期的影响过后才可以乘坐飞机。而新生婴儿则可能受到高气压与缺氧环境的影响,出现呼吸系统无法适应的情况,因此也不适宜乘坐飞机。?
体质较弱的老人不应乘坐飞机。由于一些老年人体质较弱,身体机能退化比较严重,尤其是血管、心脏、胸腔、肺等部位的功能减弱,会使这些人无法有效地适应飞机在起飞、飞行时所产生的气压变化与颠簸,可能引起身体不适,甚至对这些器官造成伤害。另外,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也应当谨慎乘坐飞机。由于气压的缘故,会造成血压升高,给老年人的本来就脆弱的心脑血管带来更大的负担。因此,李明辉建议老年人乘坐飞机之前,一定要在专业的医院、体检机构进行出行前的身体检查,听取医生的给出的合理建议,再决定是否乘坐飞机出行。
做好准备再登机
“特殊人群”想要乘坐飞机,需要谨慎而为,那么普通人乘坐飞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对此,李明辉医生给出了他的专业建议。
休息充足,饮食得当。乘机者在乘机前24小时应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给身体增加额外负担。而登机之前应当正常就餐,不能空腹乘坐飞机,避免血糖过低。但是也要注意,不能吃得过饱。高空的条件可以使食物在体内产生大量气体。吃得过饱,一方面加重心脏和血液循环的负担,另一方面可引起恶心、呕吐、晕机等。就餐时,少吃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品,适当多吃些水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之前,尤其是降落之前应该吃点糖果、小食品或喝点水,对预防航空性中耳炎很有作用,也可用捏鼻闭嘴鼓气的方法,来抵御耳压伤。
长时间飞行,需多活动腿脚。长时间乘机(5小时以上) 可能会造成腿部水肿,由于长时间无法伸展,腿部容易因压力、水分关系而肿胀,因此,适时做腿部的伸展运动就有其必要。每隔30分钟就应该站起来,进行一下肢体的活动,腿脚多做点“小动作”能够有效预防静脉血栓病的发生。
飞行时要多喝水。由于飞机的座舱气压比地面略低,同时氧气较少,因此容易使人流失水分,造成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情形,但只要经常适量地喝水,就能够避免这种症状。至于眼睛干涩,可以使用人工泪液来滋润。李明辉还提醒大家,长途旅行最好不要佩戴隐形眼镜,否则可能因眼部过干、过度摩擦而引发眼睛发炎。同时,由于喝水的缘故,也需要我们勤上厕所,千万不要因为厕所遥远,或怕打扰邻座乘客而憋尿,这样才能及时解除膀胱的压力。
提前预防“晕机病”。“晕机”是乘坐飞机时一部分人非常头疼的问题,李明辉也介绍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小窍门。为了预防“晕机”情况的发生,可以在乘机半小时前按照定量服用一些防晕机药物,长时间乘机者4至5小时后可再服一片。除了药物,大家也可以带点清凉油或风油精涂擦在额头部位,或切两片生姜片加贴在肚脐上,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减缓“晕机”而带来的眩晕、头疼等问题。
必备航空急救知识
1、出现紧急情况,旅客应充分信任机上乘务员,并听从乘务员的安全指令从相应的逃生口撤离,紧急撤离时要保持冷静,保持客舱秩序,不要迷恋财务,谨记生命第一。
2、遇到紧急情况应该迅速先脱下鞋袜,摘下眼镜和假牙,身上不能带任何尖利、坚硬的东西;
3、在飞机失事时,客舱可能会出现失火、浓烟、爆炸的危险情况,因此,旅客需谨记不能大声呼叫,不要打开通风口,失火产生的有毒气体威胁极大,要尽量减少对烟雾的吸入。
4、采取正确的姿势从救生滑梯上滑下机舱。跳滑梯时必须听从乘务员的口令一个接一个有序往下跳,不可推挤。
① 普通人员从滑梯撤离,应双臂平举,轻握拳头,或双手交叉抱臂,从舱内跳出落在梯内时手臂的位置不变,双腿及后脚跟紧贴梯面,收腹弯腰直到滑到梯底,站立跑开。
② 抱小孩的旅客要把孩子抱在怀中,坐着滑下飞机。儿童、老人和孕妇也应坐着滑下飞机,但在梯面的姿势与正常人相同。
③ 伤残旅客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坐滑或由援助者协助坐滑撤离。
④ 飞机的机组人员、航空公司的雇员、军人、警察、消防人员、身强力壮的男性旅客应当承担起援助其它乘客的义务,主动协助机组人员完成应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