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安全登山乐享冬日暖阳

《 新安全 》(

    登山是旅友热衷的一项户外项目,但是冬季户外登山运动中存在着许多危险。量力而行,懂得放弃,是进行冬季户外登山运动必须具备的素质。很多时候,只要做好准备工作,事故是可以提前避免的。那么,冬季户外登山活动该如何进行呢?怎样才能做好万全的准备工作?我们今天就来谈谈冬季户外安全登山策略。

    天气

    冬季天气严寒,山里天气更是变化无常。在出发前先必须掌握好,活动地域近三天的准确天气情况,以及预估可能发生的恶劣气候,带足补给。另外,出行前当地若有雨雪天气,视情况再确定自己的行程,不要盲目自信,一定要综合考虑。

    食物

    高热量的食物是户外出行的必备,不管哪个季节出行,因为户外环境的特殊性,个人需携带体积小、能量高、热量足的食品。巧克力、牛肉是户外出行首选,这个毋庸置疑。另外,新疆的馕也是不错的选择,体积小,易饱肚,不易变质。同时,在背包或者身上一定要备上一到两块压缩饼干,以备不时之需。热水也是冬天出门时必不可少的,当然如果有条件,出门前自制一壶姜汤更加不错。

    装备

    冬天进行户外登山活动,装备一定要得到保障。冬天气候严酷,保暖防寒工作一定不能马虎,下面一些物品在冬天可以帮助你战胜严寒。

    排汗性较好的内衣裤:因为登山出汗多,汗水无法有效排出会造成人体失温,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尽快将汗水排到体表之外是很重要的。

    防风抓绒衣:贴身穿一件抓绒衣,寒冷环境的保暖效果比较理想。同时,抓绒衣的排汗、透气性能也很好。

    冲锋衣裤:厚实、紧密的优质材料冲锋衣裤,主要起到防风、保暖的作用。

    保暖帽:头部是感觉温度比较敏感的部位,因此冬季头部保暖很重要。

    魔鬼头巾:人的身体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地方就是脖子,登山出汗热了解开领子露出脖子很容易造成颈部受风,如果脖子上围一条魔鬼头巾不仅可以防止受风,还起到吸收脑袋流下来的汗水,以及起到保暖的作用。

    雪套:它在冬季可是很重要,遇到下雪有雪套能阻隔雪水进入鞋子、裤腿。同时,雪套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保暖,多加一层脚踝部分的包裹物会暖和许多。

    厚底高帮的登山鞋:冬天地面很冷,鞋底厚能够更好地抵御寒冷,高帮更好地给脚踝保温。

    冰抓:套在登山鞋上的冰爪可以增加抓地力,面对冬季的冰雪路面时可以防止打滑、坠落,很有实用价值。

    厚手套:攀登、整理物品、进食等活动无一例外都需要用到手,而一副具有优良保暖性能的手套,则是呵护双手的重要装备。

    冬季登山“三注意”

    注意天气,雾天、大雪天别登山

    吉林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系主任刘忆冰表示,登山也好,徒步走也好,本身并不受气温的限制。但要注意,天气寒冷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人体血压同时也会受到影响,这种天气,心脏不好、有高血压病的人想登山、徒步走就要慎重考虑了。

    像是长距离快走的暴走方式,为了保护膝关节健康,膝关节应该稍微弯曲一些。尤其是在冬天,较低的气温使得膝关节比较僵硬,如果过大幅度的运动容易造成拉伤、磨损等伤病。平时只是用徒步走来健身,仅在上下班等时间段徒步走,速度不要太快,不要让身体出大汗,微微发汗就可以,以防止忽冷忽热,引发感冒。在刘忆冰看来,徒步走要根据个人身体情况进行,一般一天走一万步为宜。如果比较肥胖,走的不要太远,以免给膝关节造成损伤。

    注意脉搏,脉搏升高10次建议取消登山

    “大家可以养成早上醒来后自测脉搏的习惯,这样就能了解自己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刘忆冰表示。一般来说,每分钟脉搏一般跳动70次左右,但这只是一个概数,每个人的情况并不相同,“如果你早上醒来自测脉搏时,发现比平时脉搏跳动次数快了5次以上,这时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了;如果快10次以上,建议大家不要进行登山活动,否则身体不适应天气与海拔,很容易产生危险。”

    注意防止失温

    长春市徒步运动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东民说,如果在10摄氏度以下以及雨淋的情况下,可能会迅速降低体温到失温状态,打寒战也无法恢复体温。浸满汗水的衣服也会导致失温,如果长时间低温、大风、缺氧,即使有羽绒服、冲锋衣等的保护,也极易发生体温过低的情况。失温会导致内分泌混乱,产生幻觉及意识丧失,直至最后死亡。

    冬季登山“三不要”

    不要单独登山

    可能有一些朋友喜欢单独登山,觉的自己的水平没有问题,其实这和水平高低没有关系,结伴登山不仅仅是增添了我们登山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每个人的安全更有保障。冬天一个人登山,发生事故后,身体极易失温,并会造成更严重后果。如果一个人在山里迷路,当天无法返回,那么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在山里过夜是非常非常危险的。

    不要抓树藤

    很多人在登山的时候,特别是爬陡坡时习惯逮到什么就抓什么,在冬天的时候千万不要这么做。因为冬天树木落叶,树干失去大部分水分,变得干脆没有韧性,很容易折断,不管是树干还是树藤都不要轻易地去抓,更不要把身体的重量都放在上面。

    不要踏冰

    冬天很多河床、水库都会结冰,有时气候不是很寒冷,所以结冰的厚度不足以承担一个人的重量。不管你觉的这冰有多结实,都不要去踩。

    除此之外,尽量不要穿毛衣,因为毛衣在人体出汗后会吸汗不容易干,容易流失体温;多带热水,冬天天气寒冷多喝热水有利于我们保持体温度并快速恢复体力;对于雪后,冬季登山注意事项是要带手杖,因为下雪后很多石逢、沟渠被雪埋起来,如果踩进去的话非常容易造成伤害,所以应当带根手杖随时探测前方的路况。其实只要我们时时想着“安全登山”的原则,遇事不急不慌不逞强,就不会有大问题。

    专家提醒:登山过程中,下山要特别注意安全。冬天气温低泥土冻结变硬,踩上去更滑,所以下山时应该更加小心。没有登过山的人,大多以为上山费力下山轻松,事实并非如此。上山时尽管需要付出较多的能量和用较大的劲儿,但下山时的安全性却远比上山时小。下山时腓肠肌(即小腿肚)高度紧张,以至于从高山返回平地后,多数人要痛上好几天。补救的办法是慢慢下山,其间多休息,休息时不断用双手按摩小腿肚,可以解除痉挛,改善血液循环。

    另外,下山如果走得太快,有时会因为惯性不能及时减慢或止步,甚至会绊脚摔倒,非常危险。要做到“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照相时要特别注意安全,要选择能保障安全的地点和角度,尤其要注意脚下的岩石有无风化。雪天在山上走路更要注意防滑。

    (文章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安全登山乐享冬日暖阳
“背包客”:请留意你的不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