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来鸿

《 新安全 》(

    环保不是说说而已

    众所周知,环保是好事,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环保行为常常会遭遇尴尬。

    先说说塑料袋。限塑令下达至今,应该说有成效,但这个效果打了很大折扣。政策刚颁布的时候,文件发到了超市、商铺、菜场和农贸市场每个经营户手里,三令五申,检查不断,风风火火。但几个月之后,这种“热情”就不见了。现在再去看,除了超市提供塑料袋要收费之外,其余地方,早就不再收费了。究其原因,限塑令一开始起了作用,但缺乏持续性。要知道没有长期的宣传、监督,根本没法改变大家长期以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行为。另外,人们喜欢使用塑料袋的最大原因,在于塑料袋的方便性。如今大多数的环保袋都没有分隔功能,洗起来又麻烦,一点也不实用。所以限塑应该抓源头,要让厂家生产出方便、实用又实惠的替代品,或者是大力推广可降解的塑料袋。

    另外,谈谈节水。在不少报刊上都读到关于节约用水的文章,普遍提到家庭生活用水再利用的问题。我实施过,买了几个水桶,把用过的淘米水、洗澡水、洗衣水等积攒下来,用于擦桌、浇花、拖地板、冲马桶。但是,我家地处南方,气温一旦到达20℃以上,积攒的脏水很快就会发出异味。儿子说我是在滋养细菌和蚊子,很有意见。所以,我的节水行动在家人的反对下被取消了。如果有一种可以在家庭推广的低成本的净水设备,那么,家庭节水才更有可行性吧。

    可见,要想做到环保,并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政策要更有指导性、更有操作性;宣传要更加有力度、更有持续性。而我们老百姓,从观念的转变到行动的落实都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妨就从身边一点一滴、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吧。

    为卫生局长带头戒烟叫好

    5月31日是第26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5月30日,甘肃省卫生厅提出,各级卫生局长要先掐灭“烟头”,以身作则,带头戒烟。(5月31日 《兰州晨报》)

    卫生局长要带头戒烟,是不是有点过于绝对?我的看法是——这样的规定可以有!

    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理应带头戒烟。尽管吸烟有害健康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据统计,我国现有烟民达3.5亿,是世界上烟民最多的国家,并且还在以每年300万的速度增加。而浙江、辽宁等地进行的调查显示,社会各阶层人群中,公务员的吸烟率最高,且都高达30%以上。“禁烟当从公务员开始”已日渐成为社会的共识。

    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禁烟应该动真格。近年来,关于地方政府机关和政府部门禁烟的新闻不绝于耳,但大多属于“隔靴挠痒”,有的甚至还存在“故意包庇”之嫌。此前卫生部曾出台“对主动戒烟并成功戒烟一年的职工给予500元人民币奖励”的规定,被公众质疑为“变相发奖金”。广州公共场所控烟条例二审时甚至删除了“工作场所禁烟”的规定,办公室没能进入禁烟范围。常委会组成人员称,“将礼堂、会议室、办公室列入禁烟范围过于严格,不符合广州市的实际”——办公室不禁烟,这不是故意鼓励公务员吸烟吗?类似的做法能起到禁烟的作用吗?与上述规定相比,甘肃要求卫生局长带头戒烟的做法显然“硬气”多了、具体多了,应该给些掌声。

    当然,卫生局长带头戒烟能否落到实处,还要有具体的落实和监管措施。同时,也真切期待其他地方也能像甘肃这样,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来,为早日实现控烟目标而共同努力。

互动
声音
数字
纵览
来鸿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