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1949年末的一天,朱光亚手中的笔在不停书写,他的思绪却已飞回到11年前。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时期,日军正准备向武汉进攻。为了躲避战乱,14岁的朱光亚与家人登上了开往重庆的客轮,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求学生涯。一路上,人们高唱着抗日救亡歌曲,给少年朱光亚的心底扎下了深深的爱国主义根。
1946年,朱光亚被吴大猷教授选中赴美学习原子弹研制技术,到了美国却被告知,所有与原子弹有关的科研机构均不允许外国人进入。而之前蒋介石政府承诺的50万美元经费也成了泡影。
现实令朱光亚清醒,美国永远不可能帮助中国发展尖端科学技术,腐败无能的国民政府也不可能搞出中国的原子弹。
于是,朱光亚决定去密歇根大学的核物理专业攻读研究生。三年读博期间,朱光亚的学习成绩门门是A,并在《物理评论》上相继发表4篇学术论文。
朱光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不仅是密歇根大学中国留学生学生会的主席,还在当时留学生中最有影响的两个社团里担任分会会长。闲暇之余,他常常组织同学们开展座谈会,以“新中国与科学工作者”“赶快组织起来回国去”等为主题,介绍国内情况,讨论科学工作者应该赶快回去建设新中国。他们还用《打倒列强》的歌曲旋律,创作了《赶快回国歌》,每次聚会都要齐唱:“不要迟疑,不要犹豫,回国去,回国去!祖国建设需要你,组织起来回国去,快回去,快回去!”
1949年12月18日,周恩来总理通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热情地向海外知识分子发出“祖国需要你们”的号召,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他们的渴望和尊重,希望他们回国参加建设。
朱光亚一刻也等不了,他牵头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并分送给美国各地的留学生传阅和讨论,凡同意者均可在信上署上自己的名字,希望以此动员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已有52名留学生在这封公开信上签名。他们当中,有从事自然科学的,也有从事社会科学的。如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的著名科学家侯祥麟,他在看到这封信不久就启程回国了,为国家石油石化领域填补了许多重大科技空白,解决了石油石化产业发展中的许多关键问题。又如与朱光亚同在密歇根大学学习的数学家曹锡华,在1950年国庆前夕回到祖国,从事数学研究,为当代中国代数群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由此可见,这封公开信在中国留学生中传阅之广、影响之大。
1950年2月27日,朱光亚把《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寄给了纽约留美学生通讯社。3月18日,这封公开信发表出来。此信一出,犹如一枚文字核弹在留学生中炸开,吹响了留学生回国的集结号。据统计,从1949年8月到1955年11月,从西方国家归来的高级知识分子达1536人,其中从美国回来的就有1041人。
朱光亚认为,“只有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才能实现”。寄出信的第二天,朱光亚便登上了开往香港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向着心中的牵挂和愿意为之付出一生的祖国笃定前行。
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
同学们:
是我们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工作的时候了。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人民政府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大声召唤我们,北京电台也发出了号召同学回国的呼声。人民政府在欢迎和招待回国的留学生。同学们,祖国的父老们对我们寄存了无限的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犹豫的呢?还有什么可以迟疑的呢?我们还在这里彷徨做什么?同学们,我们都是在中国长大的,我们受了20多年的教育,自己不曾种过一粒米,不曾挖过一块煤。我们都是靠千千万万终日劳动的中国工农大众的血汗供养长大的。现在他们渴望我们,我们还不该赶快回去,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献给祖国的人民吗?是的,我们该赶快回去了。
你也许说自己学得还不够,要“继续充实”“继续研究”,因为“机会难得”。朋友!学问是无穷的!我们念一辈子也念不完。
若留恋这里的研究环境,恐怕一辈子也回不去了。而且,回国去之后,有的是学习的机会,有的是研究的机会,配合国内实际需要的学习才更切实、更有用。若待在这里钻牛角尖,学些不切中国实际的东西,回去之后与实际情形脱节,不能应用,到时候,真是后悔都来不及呢!
也许你在工厂实习,想从实际工作中得到经验,其实,也不值得多留,美国工厂大,部门多,设备材料和国内相差很远,花了许多功夫弄熟悉了一个部门,回去不见得有用。见识见识是好的,多留就不值得了,别忘了回去的实习机会多得很,而且配合中国需要,不是吗?中国有事要我们做,为什么却要留在美国替人家做事。
你也许正在从事科学或医学或农业的研究工作,想将来回去提倡研究,好提高中国的学术水准。做研究工作的也该赶快回去。研究的环境是要我们创造出来的,难道该让别人烧好饭,我们来吃,坐享其成吗?其实讲研究,讲教学,也得从实际出发,绝不是闭门造车所弄得好的。你不见清华大学的教授们教学也在配合中国实际情况吗?譬如清华王遵明教授讲炼钢,他用中国铁矿和鞍山钢铁公司的实际情况来说明中国炼钢工作中的特殊问题。这些,在这里未必学得到。你也许学的是社会科学:政治、经济、法律。那就更该早点回去了。美国的社会环境与中国的社会环境差别很大,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由高度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基础所产生出来的一套社会科学理论,能不能用到刚脱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的中国社会上去,是很值得大家思考的严重问题。新民主主义已经很明显地指出中国社会建设该取的道路。要配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才能从事中国的社会建设,才能发展我们的社会科学理论。朋友,请想一想,在这里学的一套资本主义的理论,先且不说那是替帝国主义做传声筒,回去怎样能配得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建设呢?中国需要社会建设的干部,中国需要了解中国实情的社会学家。回国之后,有的是学习机会。不少回国的同学,自动地去华北大学学习三个月,再出来工作。早一天回去,早一天了解中国的实际政治经济情况,早一天了解人民政府的政策,早一天参加实际的工作,多一天为人民服务的机会。现在祖国各方面都需要人才,我们不能彷徨了!
一点也不错,祖国需要人才,祖国需要各方面的人才。祖国的劳动人民已经在大革命中翻身了,他们正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官僚资本的剥削,帝国主义的迫害,翻身站立了起来,从现在起,他们将是中国的主人,从现在起,四万万五千万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企业家将在反封建、反官僚资本、反帝国主义的大旗帜下,团结一心,合力建设一个新兴的中国,一个自由民主的中国,一个以工人农民也就是人民大众的幸福为前提的新中国。要完成这个工作,前面是有不少的艰辛,但是我们有充分的信念,我们是在朝着充满光明前途的大道上迈进,这个建设新中国的责任是要我们分担的。同学们,祖国在召唤我们了,我们还犹豫什么?彷徨什么?我们该马上回去了。
同学们,听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四万万五千万的父老兄弟在向我们召唤,五千年的光辉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人民政府在向我们召唤!回去吧!让我们回去把我们的血汗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灌溉出灿烂的花朵。我们中国是要出头的,我们的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地等待我们!
(本文节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记忆里的“两弹一星”》)